2019-12-03       
2013年9月的中国人力资本论坛上与会人士表示,中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末,我国15-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数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比重比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这是在多年增长后的首次下降。而中国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人均生产力的持续增长之上。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全球劳动力报告:35亿人的工作、薪资和技能》称,未来20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这一现实无疑向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实现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去年年底至今,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与改革,显示政府把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公布施行,《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中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以及收入分配改革已进入细则阶段等。自贸区拉动沪就业市场回暖中智上海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总经理石磊指出,全球人力资源市场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行业正加速“洗牌”。同时,中国经济的转型和产业升级正带给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巨大挑战和商机。
 
  曾经单向流动到一线城市和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和劳动力正在向中西部和二三线城市“迁徙”。而伴随着企业战略和布局的全球化,支撑这一需求的人力资源也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方面,东西部劳动力与人才的‘迁徙’现象正在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与重心西移发生变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开始加大对中国西部市场的渗透,并从一线城市开始向二、三线城市布局。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布局和投资越来越大,‘走出去’战略中的人力资源支持将成为新的服务需求。”石磊说。
 
  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过,上海人才就业市场将回暖,相关的贸易、进出口、物流等岗位的需求将明显增加,整体薪酬预计将上升10%左右。
 
    按自贸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措施,“允许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允许港澳服务提供者设立独资人才中介机构”。这些人才中介机构在境外拥有大量资源,其入驻自贸区,意味着无论是企业主向海外招聘,还是外资企业在内地招聘,都便利不少。
 
    业内人士表示,自贸区服务业升级正凸显人才新需求。外贸企业涌入催生行业热点及人才需求同时,也将带来国际人才资源新一轮竞争。
 
  截至目前,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已多年居内地之首。东浩集团上海外服公司董事长李栋介绍,作为我国最早的对外人才服务公司之一,上海外服已为2.5万余家中外企业的105万名员工服务。
 
  不过,如何在开放中实现人才率先就位,仍存在新挑战。“国际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中,80%已进入中国市场。如果满足现状,很难保持‘领跑者’地位。”李栋指出,优质人力资源的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
 
  国际需求疲软、劳动力成本升高和国内市场经济效率低迷都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中国政府需要改革来寻找出路,无疑,上海自贸区就是充当着先锋官的角色。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仅仅是个开始,后续会有更多的自贸区获得审批建设,将提供更加开发化、国际化和专业化的就业、消费、贸易和服务环境。自贸区的建立不仅仅影响到区内企业的融资和经营环境,它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也有一定的冲击。记者近日采访了众达朴信研究院院长白睿,他和我们分享了未来自贸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设想。
一、国际化人才引领人才素质结构大幅提升 
    上海自贸区将成为中国更加开发的对外交流平台,会同全球国家及企业开展金融、贸易、航运和服务等全方位的合作,国际化的人才基础是其经营目标落地的有力保障。白睿接受采访时说道,“随着大量国内外知名公司的落户,自贸区人才需求量将大幅增长,虽然近几年企业招聘量逐渐下降,但自贸区的建立和企业的入驻,上海的人才市场将会回暖,尤其是中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将再次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独资和合资的人才中介机构也将入驻自贸区,其在境外拥有着大量的资源,这将为区内企业海外招聘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此外,员工专业性的培训将大大提高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白睿补充道,“除了海外人才中介机构,自贸区也将引进一些专业的,有影响力的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它将在中短期内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化程度和专业水平,这是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特殊资源优势。区内企业将从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储备自己的人才梯队,人才素质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真正的国际化接轨不是硬件的接轨,而是技术、制度和文化等软性的层面,而这些的基础就是人才,人才的国际化,是未来中国实现腾飞的基础保障。” 
二、薪酬将快速增长,接轨“国际工资”    
    一方面,自贸区的建立,使得物流、进出口和服务等行业的岗位招聘需求增加;另外一方面,大批国际化企业落户,高端人才需求上涨,区内企业的薪酬涨幅将大于平均市场的薪酬增长幅度。据众达朴信数据中心预计,随着自贸区企业入驻并开展业务,相关行业的薪酬涨幅将超过15%,部分岗位的薪酬水平将直追港澳,接轨“国际工资”的水平。
    白睿向记者预测,“在2014年年中,区内企业将进行规模不小的人才招聘和储备,金融、物流、进出口、外语和IT等相关岗位薪酬水平将高于平均水平的15%;此外,区内企业的年度薪酬涨幅将不会低于市场的平均涨幅,国际化的工资水平也许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上海自贸区也许会成为国内大学生的梦想就业场所,优秀的人才将源源不断地为区内企业提供理想的用人环境。”
三、福利选择更加贴心,雇主形象大幅提升     
    薪酬自然是企业吸引和保留人才的最为有效的因素之一,但非经济薪酬的作用越来越不能小觑,尤其是福利项目,80-90后员工会更加在意所在企业提供福利的贴心程度,除了薪酬,他们更愿意和家人朋友分享,所在企业在福利和员工关系管理上的优势。自贸区的建立,使得区内企业可以享受到很多理想的福利产品。如价格优惠的出境旅游项目,在众达朴信发布的《2013年企业福利调研报告》中显示,出境旅游是最有激励性、员工最为满意的福利项目;另外,企业可以为员工选择更为增值的金融产品,帮助员工理财、可以为员工购买外资商业健康医疗保险、可以使用区内外商设立的娱乐场所、可以购买性价比高的商品作为员工奖励等等。
    白睿在谈到福利时有自己的体会,“雇主满意度的提升无疑是拥有良好的办公环境和企业形象,为员工提供更好、更贴心的薪酬福利,这两点区内企业都有其自身的优势。自贸区的企业不仅在政策和经营环境上享受了一些好的条件,其实在人才吸引和保留上也有着一些天然的优势,企业应该提前布局,抓住机遇,在人才战中占有先机。”
四、税收政策凸显人才吸引竞争力    
    虽然上海自贸区短期内不会有特殊的税收待遇,不能像香港最高仅16%的所得税,深圳前海15%的所得税一样,吸引和保留住国内外的关键人才及企业总部,但自贸区仍然有其独特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来看,有两个政策值得注意,一个是资产评估增值分期缴纳所得税,另一个是股权激励分期缴纳所得税政策,这将降低相关企业的现金流负担,而这些也将转化为区内企业人力资本的投入。从国外的相关经验来看,税收政策是企业选择入驻地点,人才选择就业企业的关键因素之一,上海自贸区未来也将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出台,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入驻,这无疑将提高人才吸引的竞争力。
    未来,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将变得更为复杂,人力资源管理将向更高端和更专业的道路前进,从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人才评价,到薪酬、绩效、能力素质等各个模块,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管理挑战。白睿在最后说道,“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服务选择,金融、贸易等的开发试点是一方面,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另外一个方面,这里没有孰轻孰重之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发生,也会看到中国企业走出一条符合自身情况和文化的人才管理和发展之道。”
随机读管理故事:《夜市》
夜市有两个面线摊位。摊位相邻、座位相同。一年后,甲赚钱买了房子,乙仍无力购屋。为何?原来,乙摊位生意虽好,但刚煮的面线很烫,顾客要15分钟吃一碗。而甲摊位,把煮好的面线在冰水里泡30秒再端给顾客,温度刚好。

境界思维:为客户节省时间,钱才能进来快些。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EMBA研修班 北清私募股权投资班 北清金融EMBA班 清华大学房地产总裁班 酒店管理高级研修班 北清资本后EMBA班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班 清华大学人力资源研修班 大学女性领导力研修班 实战营销管理高级研修班 清华大学财务管理研修班 清华大学国学班
热门阅读
总裁课程
管理名师
清华大学总裁班
徐显国
徐显国先生,美国哈佛大学MPA,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硕士,美国旧金山大学法学博士。创业家,企业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