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3       
EMBA是什么?

  EMBA早就不是个新词,但是到底什么是EMBA,恐怕还需要略作解释。从字面上解读,EMBA是“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的英文缩写。作为官方承认的学位,2002年才得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认可,距今历史不过11年。

  作为给商业精英“充电”的学位,EMBA最大的特色就是“定位高”。首先对学员的要求就很高。不仅每年学费动辄数十万元,还不包括课余活动的其它开销。公开数据显示,长江商学院EMBA学费接近70万元,收费50万元以上的高校也有六家。即使是最具性价比的高校,对于EMAB收费也不会低于20万元。此外,对授课老师要求也很高,面对动辄身价上亿的学生,不是名师都不好意思讲课。所以,EMBA课堂上出现顶级专家并不是新鲜事。

  高端的群体加上高昂的费用,自然给人留下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印象,实际上也确实如此。盘点最初拿到EMBA学位的人,都是诸如马云、柳传志、俞敏洪、王石之类的商业大佬。由这些大佬开了风气之先,后来跟风者自然云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就曾表示,十年间清华共培养的近四千名EMBA中,超过一半是大中型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二百余位海外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创始人。

  如今的EMBA,虽然价格始终节节攀升,但是报考者更是与日俱增。从2002年三十所高校5000人的招生数量,到现在六十多所院校超万人的招生规模。按此估算,11年来中国参加EMBA学习的人数接近10万人。《2013年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千万富豪人数达105万人,其中亿万富豪有6.45万人。从数据上看,可能中国多数亿万富豪都是EMBA,而数量更多的千万富豪则将成为EMBA新的生源。

  更值得关注的是,现在报考EMBA的不再只是商人了,更多行业的精英也在投入其中。例如,演员佟大为夫妇是长江商学院EMBA,以举报前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而闻名的媒体人罗昌平则是中欧EMBA,越来越多的官员也出现在EMBA的课堂上。

  可以预见,随着EMBA持续招生,中国多数经济精英、部分政治精英和其它跨界精英,都会踏进EMBA圈子中。

  EMBA是个什么圈子?

  一位小有产业的企业主,十几岁就出来做生意,文化水平也不过高中。但是最近几年他却在繁忙的业务之余,跑到一所市级师范学校读起书来。先读专科,再专升本,可谓孜孜不倦。一问才得知,原来他的目的是报考EMBA。至少在目前,如果没有本科学位,想被EMBA录取还是很难的。为什么费这么大劲去读EMBA,他直截了当地说,“就是想进到那个圈子里”。

  EMBA到底是个什么圈,凭什么有这么大吸引力?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社交需求是人的基础需求之一,其重要程度仅次于生理需求。但是,对于很多精英来说,找到合适的朋友圈却不简单。因为他们都是各个企业、部门或行业的骨干,在各自领域内,能平等沟通的对象已然不多。而EMBA最大的魅力在于,将一群最优秀的人聚集起来。因为在学费和地位上设了两道门槛后,能读EMBA的都已是凤毛麟角。

  更难得的是,EMBA赋予这群人新的身份——他们不是以“朋友”相称,而是以“同学”相谓。称呼差别的背后,是一种微妙的心理差别。毕竟,在当下的中国,“校缘”已成为次于血缘、甚至能和“地缘”匹敌的“纽带”。传统的“商帮”是以地缘为纽带的圈子,而现代的EMBA则是以“校缘”为纽带的圈子。虽然你没法选择在哪出世,但好歹可以选择在哪读书。

  圈子就是力量,这话一点不虚,最知名的案例是2008年长江商学院同学火线支援蒙牛。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多数中国奶企受到重创,蒙牛也遭到国外投行的大额减持,数家证券公司的评估报告显示,蒙牛甚至存在被收购的可能。作为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在一次企业家聚会时向与会企业家求援,结果是,柳传志的联想控股48小时内就将2亿元打到老牛基金会的账户上,俞敏洪、江南春分别提供5000万元,傅成玉“备了2.5亿元”,“田溯宁、马云、郭广昌、虞峰、王玉锁等等都打来电话,随时随地可以伸手援助”。事后牛根生说,由于获得柳传志、俞敏洪等同学的施手援助,撤换回老牛基金被质押在外国机构里的股份,所以他写了一封感谢信向大家表示感谢。那份感谢信,就是后来流传的老牛“万言书”。

  在如此短时间内凑集数亿元资金,恐怕很难经过严格的考察和估算,更多是基于对牛根生及其企业的认可。如果不是EMBA期间的交流和认可,很难相信牛根生可以跨行业、跨区域凑集这么多资金。

  当然,EMBA圈子的价值远不只是“集资”,更在于“聚智”。众所周知,中国不少企业家都是“草根”出身,硬是靠着“野蛮成长”打出一片天地。瑞士银行2013年1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近九成的中国亿万富翁都是白手起家的。但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很多老方法慢慢都不管用了,本领恐慌成为不少精英的共同感受。而提供EMBA教育的都是国内一流高校,相对于请动辄上百万元的咨询公司而言,花几十万元去学习并不算奢侈的选择。

  此外,每位EMBA学员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当不同行业的精英聚集在一起时,思想的碰撞带来的收获绝不亚于授课本身。所以,不少EMBA班级也会建立创业基金或者其它支持,用以培育创业项目。例如,2012年底,80多名武大、华中科大EMBA投资四五千万元成立万联巨商投资集团,为各股东企业提供金融、财经、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在此之前,四川大学的EMBA就成立了百联安投资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商业运营,该公司资产由上百万启动金,猛增到几十亿元的可调动资金。

  圈内圈外,两个世界?

  笔者曾听过一位EMBA学员在课堂上如是说,“可以讲,只要我们大家联合起来,很少有什么事办不成。”

  事实上,伴随改革开放35年的发展,企业家作为一个阶层开始逐步形成。福布斯2013年中国富豪榜显示,中国前100名富豪的总资产达到1.9万亿元,接近上海市2012年的GDP总量;前400名富豪的总财富为3.47万亿元,甚至超过2012年浙江省的GDP总额。虽然企业家的影响力在与日俱增,但是“抱团取暖”也势在必行。

  其实,EMBA只是众多圈子的一个。在当下的中国,知名的商业圈子还有很多。例如亚布力论坛、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正和岛、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等。

  在知名管理学者王吉鹏看来,无论是校友会经济还是商会经济,无论是俱乐部经济还是会所经济,都是基于圈子这一平台。圈子成员或公开或私下联合起来,寻找商机、主动合作、组团投资、抱团取暖,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努力。

  值得警惕的是,虽然圈子文化日渐流行,但是必须明白,圈子本身不是目的,可能只是手段或者形式。没有企业家是因为圈子而创业成功,圈子顶多是创业的助推器。过于关注圈子本身,而忽略了企业经营和发展,无异舍本逐末、买椟还珠。毕竟,圈子不是生产力,仅是润滑剂而已。

随机读管理故事:《“便捷”还是“诱惑”?》
  我们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希奇,于是就问道:
  “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让它吃?”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启发思考:
  看完这个故事,你大脑里想起的一个产品会是什么?小米手机!没错,雷军就是那个老农夫,把小米手机放在屋檐上,让你勉强可以够得着,让你欲罢不能地想去够着。
  容易得到的,也会随手扔掉。太难得到的,有些人争取一会儿就放弃了。只有勉强得到的,意外得到的,人们就会感到惊喜,倍感珍惜。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实战营销管理高级研修班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EMBA研修班 酒店管理高级研修班 清华大学国学班 清华大学财务管理研修班 大学女性领导力研修班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班 清华大学人力资源研修班 清华大学房地产总裁班 北清私募股权投资班 北清资本后EMBA班 北清金融EMBA班
热门阅读
总裁课程
管理名师
清华大学总裁班
徐显国
徐显国先生,美国哈佛大学MPA,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硕士,美国旧金山大学法学博士。创业家,企业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