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艰苦创业

据价值中国报道,松下幸之助(1894——1989)生于日本的一个农户家庭。6岁时父亲投身米市失败,祖传的土地和房子都赔进去了,很快新开的木屐店也倒闭了;小学二年级时,父亲一个人去了大阪打工。1904年,10岁的松下幸之助到大阪一家火盆店做学徒,随后转到自行车店做学徒;6年后进入大阪电灯公司做见习工,最初的工作是给室内布线工程负责人做助手,一天要去五六个地方干活,3个月后松下幸之助被破例提拔为工程负责人。

1918年春,松下幸之助晋升到了电灯公司的检查员,这是所有工程人员出人头地的目标,但他已不满足这种轻松、有权威的工作。松下幸之助把自己之前一直在研究的新型灯泡插座拿给公司主管看,但被否决了。不服气的他很快辞职,在大阪创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准备自己生产灯泡插座。在自行车店和电灯公司近14年的工作经历,使松下幸之助积累下了足够丰富、有助创业的职场经验,却并没有积累下来什么钱财,全部的创业启动资金是东挪西借来的几百日元,厂房就设在自己所住的平房里。人员只有松下幸之助,他以前的一位同事,以及内弟井植岁男(1902-1969,1947年从松下离开后创立了三洋电机)。

好不容易生产出了少量产品,到电器店推销却一再碰壁,公司陷入困境,只剩下松下幸之助和井植岁男。松下幸之助不得不把自己和妻子的和服都送进了当铺。幸好,年底时接到一个定单,获得80元的毛利,这是公司第一次获利。

成功的偶然表象背后都有其必然。让松下幸之助事业起飞的产品——1923年推出的弹头型自行车车灯,正是他创业前在自行车店和电灯公司两段工作经历相结合的产物。当时人们使用的自行车车灯主要是蜡烛或煤油灯,电池车灯的电池使用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松下生产了电池寿命可达30-50小时的灯具。

大量产品制造后,自行车商店拒绝进货。情不得已,松下幸之助决定背水一战:“为了让别人知道我们产品的价值,就到小卖铺去免费发放!”给大阪的几个小卖铺每家安装两三个车灯,并当场亮起其中一个,对店主说:“我们的车灯可使用30个小时以上。如果产品受到好评,请帮我们 销售 ,卖得放心,再付给我们货款。”几个月后,产品得到市场高度认可,每月定货数量达到四五千个。

1929年,当企业再次遭遇产品积压危机时,松下幸之助决定“工人一个也不裁,但即日起生产减半,改成半天工作制,工人仍拿全天的工资。相应地,全体员工取消休假,大家一起努力销售库存商品。”结果,两个月就销售掉了全部库存,恢复正常生产。

向欧美学习

1930年,当家产品自行车车灯的月销量达20万个,电池100万个。次年,松下收音机被推出。随产品线的扩展,1933年,松下实行了事业部制,就是按产品成立一个个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事业部门,这在日本以至整个世界都是比较领先的。

由于二战期间参与为日本军方造船和飞机,松下电器被认定为财阀企业受到盟军管制,资产、资金都被冻结。松下幸之助被列为需要被解除职务的名单。公司1.5万名工人向政府和盟军司令部发起请愿,要求保留松下幸之助的职务。盟军司令部中有一些人对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理念和方法也颇为认同。最后,松下电器公司里所有高级职员的解职处分都被撤消了。

 

 

1950年松下公司召开了“紧急经营方针发表会”,松下幸之助发表了“经营重建声明”。为确定公司经营的新方向,1951年,松下幸之助第一次出访美国。原本1个月的出访计划最后变成了3个月。美国的繁荣和富裕深深刺激了松下幸之助,即使没有洗心,也是革了面。本来松下幸之助是板寸发型,到了美国发现人家都是长头发后觉得自己的板寸很土,就开始梳上了小分头。松下幸之助衡量日本和美国差距的标准是,通用电气的工人两天工资可以买一台自己公司生产的收音机,松下电器工人则要1个半月工资才能买一台自己公司生产的收音机。松下幸之助决心“一定要像美国一样”,回国后就召集公司员工说:“让我们在日本也创造出那样的辉煌吧!”

1952年,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谈判后,松下电器与荷兰飞利普公司达成了技术合作协议。松下电器开始踏上了战后重建的征程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及时沟通》
一个男人在他妻子洗完澡后准备进浴室洗澡。这时,门铃响了。妻子迅速用浴巾裹住自己冲到门口。当她打开门时,邻居鲍勃站在那儿。在她开口前,鲍勃说,“你如果把浴巾拿掉,我给你800美元。”想了一会儿,这个女人拿掉浴巾赤裸地站在鲍勃面前。
几秒钟后,鲍勃递给她800美元然后离开了。女人重新裹好浴巾回到屋里。当她踏进浴室时,丈夫问她,“是谁呀?”
“是邻居鲍勃。”她回答。
“哦,”丈夫说,“他有没有提到还欠我800美元?”
——及时与同舟共济的股东分享重要信息,将会避免不必要的曝光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