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才富》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文化一词源于《 易经 》:“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这是文化最早的解读。文化其实是由名词“文”和动词“化”两个不同的词组成,所以文化被后人解读为“以文化人”,文化落实到企业就叫 企业文化
 
    其实中国有商业史以来就不缺企业文化,那时候不叫企业文化这个词,而叫商业精神。讲商业精神或企业文化,一定离不开本民族的人文传统,离开了这个文化就很难永续传承。在中国千百年来商业精神其实都在“仁义礼智信”五个字中尽情演绎着,万变不离宗,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都离不开这五个字的基本涵义,在当代中国企业中,其实真正做到“仁义礼智信”商业精神的企业寥寥无几,在这五个字中,“信”是其他商业精神的最终归属,也是企业赖以发展和生存的根本。当代中国企业与当代社会其实最主要的通病就是没有构建起“诚信”的商业精神和道德体系。社会的种种乱象和企业的种种危机就是缺乏“诚信”造成的,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中往往脱离了中国人文精神传统而去追求一些假、大、空的理念,“第一,大,特,独有”等词汇被企业家经常挂在嘴边。结果把企业和做人的根本却忘了,无论是倒下的三鹿和倍受社会所诟病的一些企业其实就是没有建立起“信”的经营观和价值观而导致的结果。
 
    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因为制度的局限,往往演绎成企业家文化,而企业家文化有时并不是企业家的意识表达,而是企业家身边谄媚之人的思想的体现,于是企业文化在传播中多半会被没有文化的执行者们曲解,甚至衍变为公司政治的工具,失信于团队,失信于股东,失信于客户。长此以往,企业就会丧失其原有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说,失信文化流行于世,对企业造成了很大伤害。
 
    在中国,文化正统的排序是“仁义礼智信”,社会正统的排序则为“士农工商”,由此推论,商业文化在中国是排在后面的“信”字。文化以人为本,商人以信为本,商业文化,无论商人的姓氏为“赵钱孙李”或“周吴郑王”,成功者都离不开一个信字。企业要想做大和做强,不求信是不行的。“仁义礼智”必须坚守,但“信”为至尊。商人必须一诺值万金。
 
    诚信伦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企业的道德基础。在企业价值观的塑造中,“诚”是企业聚心之魂,“信”是企业立足之本,诚信理念是中国化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我国古有“无信不立”之说,《论语》中孔子说:“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企业道德经营的必备要义。儒家常讲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的先决条件就是诚信。
 
    诚信是我国传统的商业道德。早在战国时期,对商业活动就有“市价不二,国中无伪”的要求。在商业发达的明清之际,商家无不标榜诚信,也大都“以儒道经商”。晋商与徽商就是中国古代以诚信经商势力最大的两股商业力量。梁启超说,“晋商笃守信用”,徽商亦“贾而好儒”,能够“以诚待人,以信接物”。良好的信用文化成了商家们的成功之道。
 
    诚信是现代企业的黄金品牌。时至今日,许多知名企业已经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海尔的高层管理者将不合格的冰箱砸掉,就是要实现对市场、对消费者的承诺“决不让一件不合格的海尔冰箱流向市场”。“诚信”是品牌,也是无形资产。国际上许多大企业都很重视诚信伦理。比如,IBM把诚实作为企业的座右铭;松下公司把“赢得人们的信任”作为企业的价值观;诺基亚把“科技以人为本”作为自己诚信的实质。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营销哲学》
一害羞男孩在教室自习,看到一个很中意的女孩,眼看女孩看完书要离开了,害羞的男孩憋红了脸上前搭讪:同学能借我10块钱吃面条吗?钱包丢宿舍了,这是我的学生证,你给我手机号,回头还你钱。女孩想了想说:行吧。正掏钱,男孩又说:要是能借20,我请你也吃一碗。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