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传统文化的识人、用人之道》《道德经与道家智慧》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20年03月31日    王晓毅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第三部分:自然

自然是事物的本性或天然状态,事物的自然本性使他所产生的外在表现就叫做自然。“不学而能者,自然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自然而然,本来就那个样子,没有什么更神秘的东西,不用学习。每个事物生来都有自然之性,自然之性的展现就是这个事物的自然。

 

在道家看来“自然”是万物的最佳状态,不可能比自然更好,“道”通过万物的“自然”表现出来。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道順自然。

 

儒家认为,家庭里夫妻之间应当相敬如宾;道家却认为是平等的、随和的。管理社会到达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管理得最好的就是“无为”。领导人达到最高境界是“爱民如子”,要求员工爱厂如家。当“信”达到最高境界时就感觉不到制度的存在。

 

道”产生了事物,它不改造你,而是给你能量顺应着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在大地上生存就要遵循大地的规律;大地要根据24个节气来生长;天是根据运作规律,根据道来的。宇宙中行星之间如太阳月亮等万物运作的过程是谁来维持、制定的?是道。

 

每个事物的自然之性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运作,是不可改变的,这就是道。道通过每一个事物的自然之性表现出来,天道通过星星月亮之间的复杂关系表现出来,人类社会每个事物之间生长发育的自然之性表现出道的存在。道最终在哪里?我们看不到。当一个事物在没有人为的作用下他的自然之性得到了充分的实现,这就是道。

 

用树来解释:我们身边的树通过修正长得整整齐齐,而深山里的树长得是如此茂盛、庞大,就好比《阿凡达》里面的那颗大树,是最自然的,没有经过人类修整的最自然的树,这棵树就得道了。树的自然之性没有被歪曲,它的生长发育达到了自身生命的极致,是一颗最美丽的树,通过树的自然表现出了树道。

 

道家认为:人没有出现之前自然界是很和谐的,最好的状态就是自然,自然就是道。当一个事物达到最美、最好的状态就是道。大地震时,丈夫将妻子和孩子保护在自己身下,自己撑着千金重的乱石,这种爱,这种最自然的体现就足以说明这是一个得道的丈夫,一个最自然的父亲,是生命极致、道的体现。自然本性只能顺应而不能改变,人类错误地认为:我们无所不能,人类能够改变一切。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堕。”三国时期对神器的解释是一个有生命、有精神的东西,不可能按照你想象的样子去改变,不是你想怎样就能怎样的。事物本性都是不一样的,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有的慢性子有的急性子,有的身体很强壮有的很柔弱,有的对自己要求很高自强不息,有的却自甘堕落。

 

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物有常性,而造为之,故必败也。物有往来而执之,故必失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然之性,你能顺着它却不违背,你可以和它沟通到一个可以让它接受的办法而不可以执意地去做。每个事物都有不变的本性,如果要去改变它,那必失败,也许还会失去它。这是王弼对这段话的解释。

 

道”顺应万物自然之性而成其“德”,所谓“德”,是自然之性的实现。“自然”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老子说:“建德者,因物自然,不立不施。”怎样使一个事物成德,那就要看是个什么样的事物,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进行建设,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他不是按照你的命令去变的,而是顺应着自然,违背自然就会造成很严重的恶果。老子说:改变生理自然,导致病态。

 

五色令人目盲。人生来都爱看漂亮的东西,比如说颜色、风景。人有功利之心,越喜欢看好看的就越去创造更好看的,诱使着人类,最后就把眼睛看花了甚至看瞎了。

五音令人耳聋;这个聋的本意是耳鸣,人喜欢听美妙的声音,美妙的音乐,大自然的音乐,功利之心驱使我们去创造更美的音乐,时间长了最后听到人的耳膜击穿,导致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人喜欢吃好吃的东西,功利之心驱使我们创造更好吃的东西,调动胃口,最后吃的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就不知道什么好吃,失去味觉了。比如说现在的有钱人,吃美食已经没有胃口了,都喜欢吃山野菜,喜欢吃农家菜。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人有一个本质就是玩,最仇恨的是劳动,因此产生了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人的功利之心使人创造出更好玩的东西,比如说男人喜欢打猎,心发狂你的思绪就乱了。现在的游戏,只要进去,就会发疯,已经丧心病狂了。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人按照正常的思维处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的人的行为却不按照正常的套路走,比如说有了钱就产生了现在的贪污、受贿。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为什么我们总是说生活越来越不好?因为我们改变了生理自然,导致了病态。改变伦理自然,导致道德沦丧。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道德是他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不讲道德,政治、法律,靠什么来维系?都是没用的。一个社会最重要的就是道德。

 

大道废,有仁义;原始社会,人人讲道德,没有道德观念,大家都讲仁义,所以就没有“仁义”的概念了。后来社会从大同走入小康,人人有了私心,都为自己。这时候政府发现人开始变坏,社会变得难管,便开始提出“仁义”,以“仁义”来治理国家,社会开始蜕变,越讲越糟。一个社会的道德和每一个个体的利益是发生冲突的。有的人很有道德,政府就给他官当,政府把好人选拔出来,好人可以善待人民群众。老百姓看谁道德好就拥护谁当官,当官就能发大财,于是这些官员就拼命地做好事。

 

智慧出,有大伪;政府忽略了,人们变聪明了开始争取自己的利益了,开始造假了,人发生了分化,有的聪明有的不聪明,聪明的人就要变成统治者,要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古代为了当官,什么路径可以实现,聪明的人就怎么做。读书能当官,大家就拼命地读书,结果造成了一代虚伪的社会风气,彻底摧毁了社会的道德。第一次虚伪之风发生在东周末年,第二次发生在东汉,最后一次发生在文革。本来是讲道德的东周最后造成全面的道德滑坡;三国时期天下大乱,人吃人,然而三国之前的东汉社会却是一个以德治国的社会;最后一次就是我们现在,食品造假等,有人说造成这些的原因是从文革开始中国人已经彻底地摧毁了道德良知。现在造假是造物,古代造假是造人。极端的道德狂热在文革时期已经出现了。本来是提升大家的道德水平,最后却成了弄虚作假,违背了大家的良心。东汉末期的情况和文革是非常相似的。

 

六亲不和,有孝慈;社会缺什么,人们就宣传什么,越谈越糟。以前的社会是一夫多妻制,一个父亲有一大群的孩子,不可能每个都那么疼爱,多一个少一个无所谓,违背了道德的伦理。国家昏乱,有忠臣。国家混乱了,政治腐败了,天下要亡国了,忠臣就出现了。就好比我们宣传清官,就证明社会几乎已经没有清官了,说明政治已经腐败了。我们走在大街上:此处不准倒垃圾,那这儿的垃圾肯定很多。道家的根本是自然,我们越搞越糟的原因就是人类严重地违背了自然。所以道家提出了要“无为”。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指顺应自然的行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我们永远看不见道的痕迹,因为它永远是顺着事物的自然发展。这句道出了道家的思想实质,道家是中国管理中最合适的一种管理方法。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领导若要管理好自己的员工,就顺着大家的自然之性。王弼的解释是:順自然也。这就是无为。无为是回归自然的惟一途径。不尚贤,使民不争;大家为什么争名逐利?因为有更好的称号,更好的荣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为什么大家都要偷盗?因为人们发现有更好的生活,按照自己的能力得不到,那就得去偷、去抢;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当人不知道、看不到一些东西的时候,他的心不乱;当他看到之后就开始乱了,就有欲望了。我曾经看过一个测试,全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是不丹,他们赤着脚穿着单薄的破布,因为看不到那些各种诱惑各种华丽的东西,所以他们就不去奢求,他们过得很满足,所以他们很幸福。

 

中国有句老话就是:“不见富人咱不穷。”圣人管理社会就用“无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圣人自己无心,他是无知的,真正的管理者他在看,看该怎么管,圣人就像小孩一样。

 

圣人“不仁”——顺应社会规律。圣人没有仁爱心,只是顺应社会的规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中国古代,天、地乃万物之母,二者交合产生了万物,但他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把万物看做是刍狗,即野草扎的假狗。自然都是按着本性发展的,一片和谐。现在自然界的食物链都被人类破坏了,内蒙古草原沙漠化等等都是人类制造的。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o)籥(yue)乎?天地之间就像一个大风箱一样,虚的才能包容万物。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不要有心,无心才能整理好这个社会。就是既不爱你也不恨你,顺其自然。无为,顺应自然就是道,就是最高境界。

 

悟道:“道”超言绝象,道是没有形状没有颜色的,你是看不到的。视之不见,名曰夷;看是看不到的;听之不闻,名曰希;听也听不到;搏之不得,名曰微。抓也抓不到。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看不到、听不到、摸不到,就不要再说“道”是什么了,它是一个混合之物。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上面看不到下面也看不出,没有办法起名字。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没有形状,看不清摸不到。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是一个恍惚的东西。因此我们要悟道。

 

道平淡无味,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我们可以被美妙的音乐所吸引,可以被可口的饭菜所诱惑,但是道是无色无味的,我们无法发掘。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高水平的人,听到了他认可;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水平的人,听到之后感觉很模糊,不知可信不可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低水平的人,听到就感觉很可笑,道不是给愚人讲的,是给高水平的人听的。要悟道,首先要无欲,破名利之心。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是身体重要还是名誉重要?是身体重要还是钱重要?身体是最重要的,没有了生命再多的荣誉和金钱也是没有用的。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大家都是要钱不要命。如果人的功利心太强,那永远是不能得道的,因为你已经忽视了你的身体,道家主要注重个人的身体健康与快乐幸福。

 

如果爱物质胜过爱身体,那么你的快乐也就少了,拿的多失去的也多。要知道停下来,要知道满足,这样人才会快乐,才能长久。一是要破名利之心,再者就是破贵贱与善恶之心。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为什么人们都拼命地挣钱都想当官?因为我们有是非大小之分的,我们都想做大人物,不受欺负。其实小人物和大人物没有什么差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丑和美究竟能够差多少?其实没什么差别,就看和什么去比较。道家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我们都喜欢被宠,不喜欢被别人欺负,其实宠和辱都是相对的,没有什么好坏,宠不一定是好的,侮辱不一定是坏的。我们往往都害怕灾难,却把对自己生命本来需要的东西给忽略了,在乎的外界因素越来越多,所以非常害怕灾难,因为灾难可以使他失去所追求的外在的东西。善恶同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美和丑是相对存在的,有丑才会有美,美本身就是丑;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善与恶,长与短,高和下,音和声,前与后都是相对而存在的。老子认为真正的知识是能超越知识的,就是道。人心应该就像镜子一样,能够反映出真正的一面。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你知道有些知识是不可靠的,那就是尚矣;如果要认为什么都是对的,什么知识都知道,那就会生病。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不是什么事都得往外走,考察的地方越多不一定你知道的就越多,得到的越好,真理就在你的心中,走得远了反而知道的更少了。世界不复杂,人的心本来是明亮的,我们的欲望却像杂草一样遍地横生。我们知道的知识越多,就会和你的心灵发生一种冲突。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有的时候学得越多,离道越远,对于学习一般知识来说,学得越多越好;但是对于学道,学得越多却会源源不断地损害自己。当我们把错误的知识都剔除之后,一颗明镜之心就会使你达到无为。无为才能无不为,才能客观地反映天下

 

如要达到一个道家的最高境界,就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整天说的人不一定知道,真正知道的人却不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真正的好话不好听,什么都说的人不聪明,听不到的语言才是真正的最高境界。道要靠自己,是没有语言的。

 

听之不闻名曰希。……然则无味不足听之言,乃是自然之至言也。听不到的语言才是最高的境界。我们的心是从宇宙中来的,后天获得的东西像杂草一样屏障了明镜。我们怎样才能认识自然?就是要去掉错误的知识。第一步就是去掉欲望;再者就是去掉知识;最后就是忘掉我们的语言,忘掉我们的知识。庄子发展为“忘言”。

 

啮缺忘言;轮扁忘言,得意忘言。人要是说不出话来,那就是得道了。有一个故事:轮扁是一个做车轮的工匠,有一天他发现国王正在读圣贤之书,便问国王您在读什么书啊?国王说是圣人写的书;轮扁又问圣人还活着吗?国王说已经死了。轮扁说那国王您就是在读圣人的垃圾。国王很生气,轮扁马上说,我制作过各种的木头,把其烧软折成车轮,但是我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告诉我的孩子怎样掌握火候,只有我心里明白。我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只能体会而无法表达,圣人治理国家要比我做车轮难得多,那圣人的大智慧怎么能表达出来呢?国王觉得很有道理,就没有杀他。语言是我们表达思想的媒介,但是真正内心深层的东西是无法用语言所表达的。就算是表达出来了也和自己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距离。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用鱼筐网鱼,抓到鱼了就忘掉了鱼筐;抓到兔子就忘掉了抓兔子的网子;真正理解了一句话你便把他的语言忘掉了。语言是我们获得真理的一个手段,要真正的体会真理就要把语言忘掉,用心来体悟。道家认为世界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人的心。当我们把欲望、语言等一切都去掉之后,真理就在我们面前。所以要“无心”,心就像镜子一样,没有任何的杂念,和道一样。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我们要像婴儿一样,剔除心中的杂草,扫去心中的尘土,露出镜子,世界的本质就都反映出来了。婴儿之心: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liao)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老百姓都熙熙攘攘,非常兴奋,就像春风一样;道家的圣人说:只有我的心才没有任何的征兆,像还不会笑的婴儿一样单纯,练出了这颗心那就战无不胜。诸葛亮有一句名言体现了道家的思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领导的心必须淡泊才能成大事。我不被任何东西所蒙蔽,我是个傻瓜,我无知,我无心;大家都知道的东西我不知道,别人都很聪明,只有我看上去很傻,但是他们追求的都是表面的东西,我追求的却是无形的,我追求的是道。我把错误的东西去掉,留有一颗真诚的心,不被任何的思想所控制。

 

老子的东西看来不太实用,但他是大智慧,他从最高的智慧中引出来好多东西,所以我们还是应该了解他。他让我们无心,露出一颗婴儿之心,我们就能客观地反映这个世界了。人们能达到这个境界,彻底地把知识欲望、错误的思想去掉,像镜子一样反映社会的时侯,就能得道了。

 

致虚极,守静笃:虚极,心彻底虚了,错误的知识以及欲望都虚了。有一颗平常心,你的心才能平静,心平静了才会像一潭清水、一面镜子,就可以反映社会了。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个世界看着轰轰烈烈,但静下来你会发现,它万变不离其宗。你看夫物芸芸:芸芸众生在拼命地活动挣扎,最后各复归其根:再强大也归为虚无。世界从无到有,最后归无。归根曰静:死了之后就归于平静了;静曰复命:回归他的本命了;复命曰常:回到宇宙的大本根了,这时候他才是永恒的,因为每一个事物的生命都是很短暂的;知常曰明:知道世界最根本、最永恒的是什么时你才是聪明的;不知常、妄作凶:所有的事物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这是一个短暂的时间。曹操,一方霸主,马上要统一中国,却写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事物没有永恒的。知常容,知道了世界的真像,知道那个永恒的“道”了,你就有一颗公心,一颗宽阔的心;容乃公:你的胸怀就宽广了;公乃全:这样你的美德才能全面;全乃天:才能全面地看问题,才能符合天性和自然;天乃道:达到了自然的境界,就符合了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到死都不会有大问题。“道家”不是“道教”,“道家”说人一定会死的,主要是怎样活得开心和快乐。“道”就是自然,它看不见,是无形的东西。所以,首先我们要以道修身。(待续)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 四块糖的领导力》
    日前,偶然看到了一个《四块糖》的故事。故事说的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任校长时,又一次在校园里偶然看到王友同学用小石块砸别人,便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   
  放学后,王友来到校长室准备挨骂。
  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奖给你,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来,而我却迟到了”。王友犹豫间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又是奖给你的,因为我教训你不要砸人时,你马上不砸了。”王友吃惊地瞪大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给王友:“我调查过了,你用小石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同学。”王友立即感动地流着泪说自己不该砸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为你正确认识自己错误,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

启示:
  我们过去都说“管理出效益”。这两年,它被另一个更时髦的词,那就是“领导力”。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王晓毅课程
王晓毅观点
王晓毅PPT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