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国学班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 《中国传统文化的识人、用人之道》《道德经与道家智慧》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18年11月09日    北清智库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人物志》
作者:刘邵,字孔才,广平邯郸(今河北邯郸)人,生于汉灵帝建宁年间(168--172年),卒于魏齐王正始年间(240--249年)。汉献帝时入仕,入魏朝之后,曾担任尚书郎、散骑侍郎、陈留太守等。刘邵学问详博,通览群书,曾经执经讲学。遍有类书《黄览》《洛阳赋》等,著作多已亡佚。目前仅见《人物志》、《赵都赋》、《上都管考课疏》

《人物志》其书:是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玄学著作,也是一部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通过人材生理素质、气质和才能的差异,讲解适宜担当的职务。从体貌、言谈与行为方面鉴别人材以及人物鉴别容易出现的失误与及其原因。

主讲老师:清华大学王晓毅教授

中古观人的两大流派

“相命”派:通过神秘的方术,观察体态骨骼相貌,预测某人生死寿夭与富贵贫贱,以解决的“命运”问题
“才性”派:通过考察行迹与理性分析,人物研究性格、才能与适合担任的官职,以解决政府的人力资源问题。《人物志》是唯一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人才著作。
《人物志》产生的背景:汉魏选官制度的需求;人才学术权威大量出现;人才理论著作大量出现

《人物志》的结构与主题:

01结构:
九征第一:人的生理素质以及体表特征,征,表象。九征,指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九种特征。主旨分析人才形成的深层原因,论述了元气阴阳五行对人才生理素质的决定作用,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的关系,以及这些内在素质在人体上的证照。
 
体别第二:十二种性格特征与相应的岗位。体,气质。别,差异。体别指气质差别。本篇的主题就是讨论人才的气质问题。它包括,气质的基本类型、特点以及在社会活动中的得失。在此,人类气质被分为全面和片面两大类,其中片面型的气质又分为12种,归为阴(内向)和阳(外向)两类,每类6种,一阴一阳,形成对立系列。
 
流业第三: 流,流派。业,专业。流业即“人流之道”,指人才的专业种类。本篇的主旨就是讨论12种人才的专业特长以及堪任的12种官职。
 
材理第四:材理,人才的规划。谈论如何运用正确的辩论方法探求人才规律,以及不同体质、性情的人才在辩论求理过程中的差异。
 
材能第五:材能,人才的能力。从政治能力这一特定视角,论述各种人才所适合担任的官职,管理人才的任职得失
 
利害第六:利害,成功与失利。论述六种人才在政治活动中的得失,管理人才的个人命运。
 
接识第七:接,初次交接;识,识别人才。接识即怎样在初次交际时识别人才,讨论初次见面交谈如何鉴别人才,并指出了容易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英雄第八:英雄,指白手起家,创建帝王功业者。本篇讨论这种杰出人物的人才素质,即创业型领袖与团队骨干的素质。
 
八观第九:八观,八种观察鉴别人才的方法。本篇旨在系统表述如何从八个不同角度对人才进行多方位的全面考察。
 
七谬第十:谬,谬误、错误。七谬指七种错误。本篇揭示鉴别人才容易出现的七种错误。
 
效难第十一:效,成效,指人才得以选拔。效难,人才选拔成功的困难性。本篇分析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的原因。
 
释争第十二:释,消除。争,争斗。释争即消除人才之间的公开争斗。本篇旨在论证人才在竞争中所遵循的总原则——以屈求伸之道,即以能否谦逊,辨别人才的高下.

02主题:
 
本书的主题是导团队建设,表现为“主德”与“偏才”的学说“主德”是君主之才“偏才”是臣民之才 单一型偏才:仅有一种性格或能力;复合型偏才(兼才):有两种以上性格或能力。
 

九征第一

思想来源:庄子的“九征”说
观人“六征”法:一曰观诚,考察社会行为看道德品质。二曰考志,考察言谈与深色看性格志向。三曰视中,考察声音与心气看心态品质。四曰观色,考察表情与心气看心态品质。五曰观隐,考察去伪存真可探察隐情。六曰揆德,综合考察来给人物定名
阴阳五行决定“九征”:进一步研究人才的素质,就会涉及到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的功能。木生成骨骼,金生成筋腱,火生成内气,土生成肌肉,水生成血液。在生成的过程中,五行之气的仁、义、礼、智、信五中品质,也随之注入到这些生理素质当中去了:
骨骼笔直柔软,则抱负远大,意志坚定,是“仁”的素质
内气纯净爽朗,则善文辞、有条理,是“礼”的根本所在
体态端正坚实,则坚贞不移,是“信”的基础
筋腱强韧精致,则勇猛果断,是“义”的决定因素
血色均匀通畅,则通达事理,是“智”的根源。
 
九征:九种体表特征
1、神:精神(眼神)。鉴别正派与邪恶
2、精:目光。鉴定道德品质,鉴别聪明与愚笨
3、气:气息。鉴别“礼”的素质,鉴别急躁与安静
4、筋:肌腱与静脉。鉴别勇敢与怯懦
5、骨:骨骼。鉴别意志强弱,是鉴别“仁”的素质
6、色:脸色.鉴别心态阳光与抑郁,鉴别道德品行
7、仪:静止的仪表。鉴别衰颓与庄重,鉴别德行品质
8、容:活动的表情。鉴别规矩与佞媚
9、言:声音。鉴别性情急慢
 
九征与人才分类
偏才:九征中一怔完善。兼才:二征以上完善。圣人:九征完善。

体别第二

十二种偏才性格:
阳性人(外向型):强毅之人、雄悍之人、凌楷之人、弘普之人、休动之人、扑露之人
阴性人(内向型):柔顺之人、惧慎之人、辩博之人、狷介之人、沉静之人、韬谲之人
1、强毅之人:严厉型人,刚正不阿,难以和睦。不介意自己的刚直会冒犯他人,反而把柔顺视为屈从,以至使自己的严厉进一步强化。因此能立法律制度,不能探究事物的微妙情理。
2、柔顺之人:温柔型人,性格缓慢,优柔寡断。不介意自己的寡断以致无办事能力,反而把刚直视为伤害行为,更加安于自己的舒缓。因此能遵循一般常规制度,不能谋划解决疑难问题。
3、雄悍之人:勇猛型的人,勇气奋发,胆大果断。不介意自己的勇猛容易引起破坏和失误,反而把忍让视为怯懦,以至将自己的勇猛之势发展到极致。因此能奔赴艰难危险,不能按规矩办事。
4、惧慎之人:谨慎型人,畏惧灾祸,顾虑重重。不介意自己的怯懦是处于自私自利的动机,反而把勇敢视为轻率,以至进一步增长自己的疑虑。因此能保全事物,使之不受损害,不能建功立业,树立名节。
5、凌楷之人:刚愎自用型人,坚持己见,特别固执。不介意自己感情过分专一而容易陷入片面和专断,反而把辨别事理视为虚伪浮夸,以至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固执。因此能主持公道,不能使众人亲附。
6、辩博之人:能言善辩型人,论辩道理,表达清楚。不介意自己所持理论过于繁杂而流于不着边际的夸夸其谈,反而把专一视为束缚,使自己的思想观点更加动摇不定,因此能泛泛评论,不能订立条约制度等规范性章程。
7、弘普之人:博爱型人,热爱众生,遍布恩惠。不介意自己的交际面过于广泛混杂,反而把必要的节操视为拘泥,使自己的社交更加浑浊不堪。因此能安抚民众,不能整顿社会风气。
8、狷介之人:清高自守型人,崇尚廉洁清高,抨击腐败风气。不介意自己清高的处世方式而不受欢迎,反而把博爱视为污浊混杂,使自己更加拘泥迂腐。因此能恪守常规,保持名节,不能随机应变。
9、休动之人:好大喜功型人,好高骛远,企图超越条件限制去干大事业。不介意自己的志向大而无当,反而把安静视为拘泥,更加助长了过于盛烈的锐气。因此能从事开拓性工作,不能从事默默无闻的基础性工作。
10、沉静之人:深沉型人,思考道理,深入反复。不介意自己沉静性格的迟缓落后,反而把积极主动视为粗疏,更加赞赏自己的怯懦。因此能深入思考谋划,不能敏捷应急。
11、朴露之人:朴实真率型人,内心思想情感毫无保留地全盘托出。不介意自己的过分诚实会流于粗俗鲁莽,反而把必要的掩饰视为虚伪,使自己的思想感情更加外露。因此能恪守信用,不能通权达变。
12、韬谲之人:韬晦诡诈型人,善于揣摩他人心理而讨好取悦之。但是,不介意自己的变诈之术背离正直,反而把自己诚恳视为愚蠢,以致使自己的品质更加虚伪狡诈。因此能歌功颂德,不能纠正失误。
 
学习知识,使人才得以成长;宽厚相待,使人情得以沟通,而偏才之人的本性却是无法改变与沟通的。即使教他们学习知识,成才后与其本性不符的知识便统统丢弃;即使教育他们以宽容之心理解别人,他们仍然会按照自己的偏颇本性去度测别人。结果只能是,诚信型偏才认为别人也守诚信,狡诈型偏才则认为别人也狡诈。因此,偏才之人无法全面客观地学习知识并且了解他人,而只能按照偏颇本性的自身逻辑走向极端。

流业第三

人才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十二种类型:道德品行专家(清节家)、政治制度专家(法家)、计策谋略专家(术家)与综合决策型(国体)、综合事务型(器能)、批评督查型(臧否)、技巧型(伎俩)、通权达变型(智意)、著述编辑型(文章)、文化传授型(儒家)、能言善辩型(口辩)、勇猛善战型(雄杰)。
 
君主之才,既聪明过人,又中和平淡,具备各种人才素质,却不偏好任何具体政务。所以,君主以无为顺应人才规矩,12种人才就会各自在最合适的职位上发挥作用。
 
道德教化专家(清节家),负责国家意识形态工作部门,从事思想教育工作。
政治制度型人才(法家),负责公安司法工作部门。
计策谋略型人才(术家),辅佐最高决策机构,协助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
综合决策型人才(国体),负责最高决策机构,研究决定国家大政方针。
综合事务型人才(器能),负责行政机构工作,处理日常政务。
批评督查型人才(臧否),辅佐道德品行专家从事国家意识形态部门工作
通权达变型人才(智意),辅佐综合事务型人才处理日常政务
技巧型人才(伎俩),负责国家的工业生产和工程建设部门。
文化传授型人才(儒学),负责用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并安抚人民
著述编辑型人才(文章),负责国家历史、文化典籍的编撰、整理、保管、研究等部门的工作。
能言善辩型人才(辩给),负责外交、礼仪部门的交际接待工作。
勇猛善战型人才(骁雄),作为军队的将领,率军作战。

材理第四

世界有无共同的人才标准?没有!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为标准的,却误认为是客观的。人们的行业、知识背景、价值观、性格、能力各不相同,故没有一个共同的人才标准,在人才的问题上,人们只能通过正确辩论方法,形成相对合理的共识。因此,《材理》的内容不是人才标准,而是辩论技巧。
 
创建事业,必须明确其意义,这就是需要以某种原理为依据。然而,当为此展开讨论时,却很少能达到一致意见。是因为规律的多元化和人才的差异所致。规律的多元化和人才差异导致正确的理论标准不立而事业失误。
 
规律分为四大类,并有能明察相关规律的四种专家。
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原理,属于哲学领域的规律(道之理,道家)
政治法律制度及社会管理的原理,属于政治学领域的规律(事之理,法家)
伦理道德等意识形态教育方面的原理,属于伦理学领域的规律(义之理,儒家)
人类思想情感活动的原理,属于心理学领域的规律(情之理,术家)
 
以上四大规律是客观并存,各不相同的。它们需要与人类的主体认识能力相结合才能被发现并显现出来,而认识能力又以自身特定的人才素质为基础。所以,当某种人才素质与客观存在的规律因同构性面相契合时,来源于这种素质的相应认识能力就会展现出活力,自然而然的发现客观的规律(原理)。主题认识能力完全理解了与之一致的规律后,就成了深通某种特殊规律的专家。
 
所以:
素质中和平衡,思想深刻而奥妙,能洞察宇宙万物生成变化规律的人,是哲学家。
素质机敏而透彻,足智多谋、随机应变,能迅速敏捷地处理复杂而紧急政务的人,是政治家
素质和顺平稳,深通礼乐教化规律,并能分析其价值意义的人,是伦理学家。
素质细微而通达,能准确掌握别人思想变化的人,是心理学家。
 
九偏:
四种专家的认识领域各自独立,已经很难互相沟通和互相理解,同时又有九种偏颇的性格干扰人们对规律的客观研究,形成许多片面的观点,既有收获,也有失误:
 
1、刚强粗略者,没有能力理解细微的道理。泛泛议论大致情况时,显得宏大广博,高超深远,而涉及细微的具体道理时,就会漫无边际、粗疏散乱。
2、勇猛严厉者,率真但缺乏周密思考问题的能力。当其论述法律制度的一般准则时,显得全面恰当,而说及灵活机动的策略时,则因思想僵化而难以变通。
3、坚强执著者,喜欢揭露具体事情的真相。当指出具体问题的关键时,显得敏悟、明确并且详尽透彻,而涉及深奥的道理时,则浅薄片面。
4、能言善辩者,语言繁多、思想敏捷。推论人情世故时显得真实诚恳、说理透彻,而研讨基本原理则诧异茫然,难以严谨准确。
5、随波逐流者,缺乏集中深入思考的能力。泛泛议论事物的各种表象时夸夸其谈,显得博学多闻,而需要确定事物的要点时,则焦躁不安,心无主见。
6、理解能力肤浅者,不能深刻辨析问题。听到清谈家们雄辩的发言时,仅仅醉心于谈锋犀利的形式美,而一旦深入分析精确的道理,则表现得束手无策,缺乏深刻稳定的独立见解。
7、宽容善良者,不能迅速敏捷地处理问题。议论抽象的仁义道德时,显得广博而详尽,判断当时事要点则反应迟钝缓慢,不得要领。
8、温顺柔和者,缺乏旺盛的精力。体察可循的常规时,显得泰然自若,而遇到疑难问题就会迟缓怯懦,吞吞吐吐。
9、追求奇异者,思想纵横奔波,喜欢惊人之举,谋划诡诈之术时,洒脱有气魄,而讨论清静无为规律时,则不找边际的胡思乱想。

材能第五

人才各有其适合干的事业,而决不是用“大、小”所能概论的。
偏才适合从事某种工作,不适合领导一个地区。地区形势需要以偏纠偏,则相应偏才更合适。

利害第六

六种人才的得与失
 
清家:顺应外物而自然感化之。没有成功时,就被人们所推崇;成功后,则受到各个阶层广泛尊重。从整体上看,这个事业几乎没有任何弊端,一直保持显要地位,被社会所尊贵。
法家:为了社会利益而严刑峻法,使人们感到痛苦不便,但最终则安居乐意。开始推行时人们为此顾虑重重,开始推行时社会各阶层感到恐惧。其功绩在于平定天下,不足在于容易被邪恶势力中伤。最后尽管功绩巨大却难得善终,往往悲剧结局。
术家:奥妙的计谋,开始并不引起注意而最终成效显著。没有成功时,人们不可能了解其作用;运作成功,则为君主所器重。其政治优势在于运用奇谋克敌制胜。当其退出政治生涯后,则能韬光养晦而不受伤害。从整体上看,这种事业具有神奇的功效而使用率较低,所以常常在沉默中消亡而没有机会一鸣惊人。
智意:顺应外物而不与之抵触。其优势在于能够辅佐或促成明智的决策,其缺点在于,只知进取而不注意后路。从整体上看,这种事业虽然机智却难以长久维持,所以往往先得利而预后不良。
臧否:宣扬清正廉洁并且公开斥恶奖善。当其未成功之时,便受人们重视;成功后,则备受赞赏。其优势在于能明察是非功过,其缺点是容易遭到被批评者的怨恨。因此往往先获得美誉而最终失去社会的支持。
伎俩:善于辩察事理并反应机敏迅速。其优势在于处理繁杂事务并纠察邪恶;其流弊是会使下层民众更加劳苦、贫穷。作为一种事业,它琐碎烦扰而不太平,因而将其排在六种事业之末。

接识第七

综合决策型人才,兼备清节、法、术三种才能,所以不谈三天,不能使之全部才能得到发挥。一天用来讨论道德伦理问题,一天用来讨论政治法度问题,一天用来讨论计策谋划问题,然后才能使其才能全部表现出来,这样对其评价也就准确无误了。
通过交谈,可以识别兼才与偏才,兼才能讨论多种话题,所以,具备一种偏才素质者能识别一种偏才品质,具备两种素质者能识别两种偏才品质,兼备个各种人才素质,就能识别一切人才。

英雄第八

一般说,具备了杰出的智力和洞察力两种素质者,被称为“英”才;具备了超人的勇敢和力气两种素质者,被称为“雄”才。英才以杰出的智能去谋划创业的蓝图,以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时机,并需要“雄”才的勇敢使之付诸实践;“雄”才以过人的力气使众人心服,以大无畏的胆略去排除艰难险阻,并需要英才的杰出智慧使事业成功。只有具备对方的某种素质,英、雄二才各自的特长才能得到发挥。
 
如何鉴别英才与雄才?
 
  • 如果智力能够完成创业的谋略,但因为洞察力欠缺而不能发现时机,则只可以充当参谋咨询人员,而不能直接领导政务。
  • 如果智力能胜任创业的谋略,洞察力足以发现时机,但勇气欠缺以至于不能当机立断,则只可按常规办事,而难以利用时机完成大业。
  • 如果力气超过常人,但勇气不足,以至犹豫不决,则只能当大力士,而不能成为冲锋在前的勇士。
  • 如果力气超过常人,勇气足以临事决断,而智力却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则只能成为冲锋在前的勇士,而不能胜任军事将领。
 
智力足以胜任创业之谋略,洞察力足以发现时机,胆略足以临事决断,才能成为英才,代表人物:张良。
力气超人,决断果敢,又善于分析判断,才能成为雄才,代表人物:韩信。
可见英才与雄才名号之所以不同,是由于双方禀受的英、雄素质的多寡不同,两者都属于优秀的偏才,堪任国家大任,英才适合担任宰相,雄才适合担任将军。
 
对英雄来说,其所禀英才素质可以多于雄才素质,而英才素质决不可以减少。因为英才素质欠缺,会使智谋之士离去。例如,项羽尽管勇气和力量举世无双,洞察力也能明见时局变化,但缺乏识别并任用奇特英才的能力,因此未能重用范增,并使陈平之类谋士纷纷脱离了自己。汉高祖刘邦禀受的英才素质较多,因此不仅各类雄才服从他,而且英才们也纷纷归附,两种人才均能为其所用,故能够消灭秦王朝并击败项羽,建立起来刘氏汉王朝。

八观第九

所谓“八观”
一:观察善恶行为,识别混杂品质。通过观察善与恶两种思想行为的冲突,可以鉴别品质善恶混杂者,即“间杂”之人
二:观察谈吐神色,窥见真实心态。在外界突然刺激下内心情绪的真实变化是意志无法控制的,无论怎样掩饰仍能窥见。所以说,观察谈吐神色可以窥见真实心态。
三:观察身体素质,确定人才名称。通过观察所具备的人才素质数目,可以得知相应的人才名称。
四:观察行为准则,辨别假冒人才。考察人才的关键在于正确的鉴别那种类似偏才的假冒货色(依似)。所以说通过现象看本质,可辨别似是而非的伪人才。
五:观察爱敬多寡,预知处世境况。通过观察爱与敬的程度,便可以预知其处世境况是顺利还是艰难。
六:观察心理变化,区分君子小人。君子待人接物时,即使被侵犯业不会计较。不计较,则表示了恭敬居下,故能避免无端的伤害。小人则不这样处世,他们看不到人情之关键所在,而企图让人们顺从自己。因此,观察人们的心理变化,可以区分小人君子。
七:观察偏才缺点,推知相应特点。有了缺点,不一定必然有相应的优点;但有了优点或特长,一定以相应的缺点为外在变现。所以说,观察偏才的缺点,可以推知其相应的特长。
八:观察聪明智慧,鉴定人才档次。同等材质并同样爱好学习,聪明者会成为师长;同等力气争斗,智慧者会称雄;同等水平的美德,通权达变者被称为圣人。由此可见,通过观察聪明智慧,可以鉴定所达到的人才层次。

七繆第十

缪通“谬”,缪误、错误。本篇揭示人才鉴识中容易出现的七种鉴识缪误。
 
第一是采访舆论陷入偏听偏信。
有人才鉴识力者,以亲眼所见去纠正所听传闻;无人才鉴识力者,却因听听传闻而不信亲眼所见。所以说,当地士人一致赞誉或一致诋毁某人,未必正确可信。至于哪些出类拔萃的奇材,更是一般民众所不能识别的。人们面对这些复杂多变的舆论,通常迷信多数人的传闻而随之人云亦云,于是,在舆论问题上出现失误。
 
第二是待人接物溺于主关好恶。
喜欢善良品质而厌恶恶劣品质,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不能明察是非,往往对善人疏远而对恶人亲近。为什么呢?恶人虽然本质恶劣,但仍有优点。如果恶人的优点与我们自己的特长相符合,我们就会不自觉地感到情投意合而忘掉了对方的恶劣本质。善人虽然本质善良,但不可能是完人。既然不是完人,就可能不理解我们的特点,反而以他们的长处去触犯我们的短处,因而我们会与其思想感情格格不入而产生厌恶,以至于忽略了其善良的本质,于是在自己主观好恶的引导下出现失误。
 
第三是度测性情误于粗心细心。
小心谨慎并且志向宏大者,是圣贤的境界。
胆大心粗并且志向宏大者,是豪杰英雄之辈。
胆大心粗而志向狭小者,是傲慢放荡之流。
小心谨慎而志向狭小者,是拘泥怯懦之类。
一般人们观察人才时,往往不作具体分析,常常鄙视小心谨慎,而欣赏志向宏大,于是,在志大和小心的问题上出现失误。
 
第四是品评材质不懂成熟早晚。
人才的材质不同,成功也有早晚之差,常见的四种情况:有才智早熟,并迅速成功者;有才智晚熟,成功亦随之推迟者;有自幼到老均无才智,一事无成者;有自幼便具备高才,在各个阶段均能成为杰出人物者。从总体上看,才智早熟者,智慧外露而成功迅速;大器晚成者,思想深奥而成功缓慢;终生无才者,自幼到老都不得发迹;自然变化者,在人生各个时期都可能功成名就。人们在人物品评时,往往忽视上述变化。于是,在人才成功迟速问题上出现失误。
 
第五是考查同类惑于相辅相残。
在各种人物中,同类型人之间最容易互相肯定对方的价值。所以,当偏才之人为了提高知名度而四处交际时,都喜欢交接并赞誉和自己思想性格同一类型者,敌视并诽谤与自己相反类型者。对那些与自己无利害冲突的非异非同之人,保持距离而不加毁誉。
显而易见,同类型人之间的评语,往往流弊于溢美之词泛滥。但是,当名声相当的同类人相遇时,则双方很少互相谦让。所以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的矛盾现象:直率好斗者,喜欢人们直率地攻击其他人,却不能容忍对自己的直率攻击;思想情感透彻外露者,喜欢人们毫无掩饰地以真实情感接人待物,却不能容忍对自己采取粗鲁莽撞的“真实”态度。其实,道理很简单:双方如果思想性格相同而才能悬殊,则互相依赖并互相帮助;如果思想性格而势均力敌,则互相竞争并互相伤害。这是同类人关系的变态,必须引起充分注意。
 
第六是观察中才忽略贫富差异。
在同等材质的条件下,人们总是推举能给予他们恩惠的人,使其名声更大而飞黄腾达;在自私自利心态驱使下,人们总是去压抑会给他们带来带来拖累和麻烦的人,使其名声低落而仕途困锁。普通人不会从本质上看问题,于是在中材之人所处势态与名声之关系这一问题上出现失误。
 
第七是鉴定奇人难辨虚虚实实。
郡国一级的突出人才,到州一级范围内比较,则属于一般人才而不得名次;州一级名列前茅的优秀人才到全国范围内比较,则未必出类拔萃;同是出类拔萃的国家栋梁之才,如果在不同的时代之间进行比较,水平也有高低之分。普通人往往欣赏那些比自己棋高一步的所谓“奇才”,而不欣赏奇才中的奇才,这是因为普通人的鉴识力,只能识别略胜自己的郡级突出人才,而不能识别州级优秀人才;郡级突出人才能识别州级优秀人才,而不能识别全国级别的奇异人才,全国级奇异人才能明白圣人的教诲,却未必能推究天地万物最根本的深奥规律。由此可见,人才学的道理,真是无比玄妙,难以穷尽。

效难第十一

本篇主旨是讲人才选拔成功的困难性。
人才选拔工作的成功,受来自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准确鉴识人才的困难,二是无法使已鉴识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困难。普通人不能全面地鉴识人才,而是根据各自片面的标准,进行观察采访:
或观察形体容貌
或研究行为举止
或注重始终如一
或窥测意向动机
或探讨微妙情感
或留心过失错误
或听取言谈话语
或考核事业成绩
 
这八种观察标准片面而不得要领,获得成绩者少,而失误者多。初次见面,容易轻信仪表谈吐等外在形象,长期考察时,又往往困惑于思想品质的变化。初次见面时如果仅仅根据对方的一些外在表现便匆忙下结论,就会因不了解内在真实情况而犯错误。
例如:
思想肤浅而张扬外露者,被误认为奇异之才。
思想深刻而深沉寡言者,被误认为空洞虚无。
辨析玄理而无法验证者,被误认为洞察秋毫。
高谈阔论而实际学舌者,被误认为深明事理。
评判是非而善恶不明者,被误认为激浊扬清。
评价人物而妄下结论者,被误认为人才权威。
议论时政而虚有其表者,被误认为高瞻远瞩。
 
上述现象都是由于思想片面而扑风提影而又不加分析造成的。这种名实不符的声望往往导致工作中的重大失误。
可见,应当对被考查对象的日常行为进行长期观察,以便窥见其真相。例如:
平常时,观察其习惯;
发迹时,观察其荐举;
富裕时,观察其救助;
潦倒时,观察其节操;
贫困时,观察其索取。
经过长期观察,然后才能得知其思想品德及性格才能的真实情况。但这种观察方法,也只能了解其基本性质,而不能掌握其变化状态。况且,不可能随时随地与其相处,因而也就无法全面彻底地了解其人。
由此可见,初次见面目测和长期考查都不能保证完全准确无误,这就是人才埋没的第一个原因——难以正确的鉴定人才。
 
人才埋没的第二个原因——无法使鉴识的人才脱颖而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优秀人才本身已经十分难以鉴别了,却还有以下种种条件阻碍着人才的成功:
未能长大成人,死于幼年贫贱。
未及选拔入仕,布衣之身已亡。
智慧才能高超,难得世俗赏识。
地位势力卑微,无缘显露头角。
才能不合时宜,只能名落孙山。
知者不在其位,无法选拔重用。
知者虽在其位,因于私利牵制。
因而,在选材问题上,有意避贤者与缺乏鉴别能力者混在在一起,真假难辨。总之识才者,苦于无选拔真才的机会;不识才者,却自认为没有遇到真才。这些都使人才难以脱颖而出。
 
综上所述,在人才成功之路上,存在着以上两个方面的困难。

释争第十二

本篇旨在论证人才在竞争中应遵循的总原则——以屈求伸之道。
 
行善而不自夸,形象才高大;贤能而自负,声望会锐减。谦礼居下,是通往兴旺发达的光明大道;骄横傲慢,则是走向自我毁灭的危险之路。因而,正人君子不仅在行动上绝不违反社会准则,而且在思想上也不敢越轨。对自己严格,以求道德人格完善;对他人宽恕,以求接人待物恭敬谨慎。所以,不但不会引火烧身,而且会造福于后代子孙。小人则反其道而行之,居功自傲、盛气凌人,所以工作出色,反受伤害;建立功绩,反遭诽谤;一旦失败,人人高兴。
 
争强好胜者之间的争斗,犹如两马并驾疾驱而不肯居下,最终两败俱伤却让后来者坐收渔利。由此可见,争斗与谦让两条道路的利害得失是十分明显的。
 
可以说,只有那种能够洞见“道”的规律并通晓事情变化奥妙的人,才能实施上等处世方法而立于不败之地。君子明白自谦的收益,所以不但事业成功而且名利双收,一举两得;小人不知道自吹自擂的危害,所以一旦自夸则身败名裂。由此可见在;不自夸,才是真自夸;不竞争,才是真竞争;谦让对手,才能真获胜;甘居人下,才能后来居上。君子深明在竞争道路上公开追求名的危害性,所以独步于无为无不为的康庄大道,于是功德名扬四海并且日新月异,以至可与古代圣贤相媲美。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没问题和有问题》
有一个企业家坐在餐厅的角落里,独自一个人喝着闷酒。一位热心人走上前去,问到:“您一定有什么难解的问题,不妨说出来,让我给您帮帮忙吧!”
    企业家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我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能帮我的忙。”
    这位热点心人立刻掏出名片,要企业家明天到他的办公室去一趟。
    第二天,企业家依约前往,这位热心人说:“走,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企业家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热心人用车子把企业家带到荒郊野地,二人下了车,热心人指着前面的坟场对企业家说:“你看看吧,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统统是没有问题的。
    企业家恍然大悟。请记住这样一句话:只要有问题,就有存活的希望。只要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前进。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王晓毅课程
王晓毅观点
王晓毅PPT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