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灵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 直接股权投资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20年06月01日    卞华舵博客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比较典型的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唐代以后的科举制。以诗赋取士,学而优则仕,人才选拔以考试为主,辅之以察举。
后来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就借鉴了中国古代文官人才的考试选拔方法,虽然科举取士长期以来以八股文、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的弊端不容置疑,但其平等择优的原则具有一定的“现代性”,或者说带有某种超越帝制时代的特征。
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特别是公平竞争、广泛参与、惟才是举、用人透明的思想,不但在封建社会是进步的,还超越时空,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它也是历史留给我们宝贵的遗产,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当今企业界在人才选拔时仍然值得借鉴。
科举考试不论出身贵贱,公平竞争,唯才是举。使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而相反,目前中国这一情况却成为不可能了,因为“田舍郎”现在连参加人才选拔的机会都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上级推荐下级,结果是一代不如一代。
科举制度造成很多问题,但没有科举制度则会出现更多的问题。科举是有不好的方面,而没有科举将会出现更坏的情况。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与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人情的泛滥,使社会不至于陷入无序的状态,中国人发明了考试,以考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调节阀。“文革”中推荐上大学导致走后门盛行的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前些年保送高中生上大学异化为“送官不送民”的现象也证明了这一点。科举历史与高考现实一再雄辩地说明,考试选才具有恒久的价值。
阻碍中国社会和当今企业进步的最大障碍是用人机制上的腐败。凭关系,走后门,跑官,买官卖官之风盛行。人才选拔暗箱操作,凭关系、凭资历。目前中国独特的只有领导才能参加领导竞聘的人才选拔逻辑,导致走上领导岗位的平庸无能之辈实在太多,真正有才、有德、有学的得不到提拔,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倒退。相比较而言,科举制度更为“公开、公平、公正”,科举制度在人才制度的选择形式上是进步的,其不足之处是考试的内容“八股化。”
一种绝对公正的人才选拔形式是不存在的,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不但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且对当今政府和企业人才决策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管仲病榻论相》
   管仲病重,齐桓公亲往探视。君臣就管仲之后择相之事,有一段对话,发人深省。桓公:“群臣之中谁可为相?”管仲:“知臣莫如君。”桓公:“易牙如何?”管仲“易牙烹其子讨好君主,没有人性。这种人不可接近。”桓公:“竖刁如何?”管仲:“竖刁阉割自己伺侯君主,不通人情。这种人不可亲近。”桓公:“开方如何?”管仲:“开方背弃自己的父母侍奉君主,不近人情。况且他本来是千乘之封的太子,能弃千乘之封,其欲望必然超过千乘。应当远离这种人,若重用必定乱国。”桓公:“鲍叔牙如何?”管仲:“鲍叔牙为人清廉纯正,是个真正的君子。但他对于善恶过于分明,一旦知道别人的过失,终身不忘,这是他的短处,不可为相。”桓公:“隰朋如何?”管仲:“隰朋对自己要求很高,能做到不耻下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哀怜同情;对于国政,不需要他管的他就不打听;对于事务,不需要他了解的,就不过问;别人有些小毛病,他能装作没看见。不得已的话,可择隰朋为相。”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卞华舵课程
卞华舵观点
卞华舵PPT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