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归来,清大EMBA再启程

领导者的创新思维突破

经营管理 19
谈炜

谈炜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认证讲师

常驻地:北京
邀请老师:13439064501 陈助理
主讲课程:《教练式领导力打造》《教练式激励与辅导》《新晋管理者技能提升》《有效授权与激励》《巅峰执行力打造》《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打破部门墙》《德鲁克谈目标计划管理》《沟通中的领导力》《领导者的非物质激励》

本课程旨在做好3件事:认知转换,技能提升,行为训练。

【课程简介】

德鲁克说,企业只做两件重要的事情,一个是营销,一个是创新。创新的重要毋庸置疑,但随着企业做大了,制度、流程、文化都趋于固定,越来越缺乏创新的动力。每天重复着没有激情的会议,每天都对老问题唉声叹气,怨天尤人。

如何激发员工和管理层的创新能力?如何通过领导者的创新思维启动企业的创新文化氛围?本课程将在“知”和“行”两个层面展开,并通过领导者心智模式的转换促进从知道,到做到的跨越。

【课程收益】

▪ 通过学习,了解创新思维,体会行动学习的创新过程、掌握创新工具,从而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 通过训练,培养团队的协同思维能力,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与效果,提高工作绩效

▪ 通过心智模式引导,突破学员固有的思维障碍,将困难障碍看做机会和挑战,勇于突破这些困难发挥领导者效能

【培训方式和成果】

在培训师的带领下,所有学员共同参与解决一个工作中遇到的、真实的流程、方法或者产品的问题,利用行动学习与创新工具,现场获得一套解决方案或者工作计划。

【培训特点】

▪ 综合运用多种培训方法:根据课程阶段的不同,实施最能实现该阶段内容的培训方法,重点突出教练技术;

▪ 实现知识技能转换:用训练,尤其是有标准的训练加测评工具,实现知识技能的不断锤炼,提高学员学习的热情;

▪ 实现工作场景应用:通过当场教练指导,针对学员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给予提升和突破,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 实现工作氛围打造:通过独有的交互式打造模式(Interactive Development Model),激发学员改变的热情和动力,达成共同改变的共识与承诺,使培训成果在工作中真正得以显现。

【课程安排】

▪ 课程时长:2天

▪ 参训人数:30人左右为最佳(为便于演练考虑),最大200-300人(超过70-80人课酬斟升50%-100%,但最好不是阶梯教室/排排坐模式)

▪ 授课对象:企业中高层管理者,部门或项目团队负责人

【课程大纲】

DAY 1

模块一、开篇-课程介绍

▪ 课程目标:不是来听传统领导力和创新知识的;

而是来经历领导力训练,当场提升能力的

▪ 课程特性:实战检验、当场剖析、教练指导、立竿见影

▪ 课程收获:对创新的新感悟、新理解,及发生行为转变

▪ 课程要求:全情投入,真诚参与,突破自我,提升能力

▪ 期望管理:沟通期望,达成共识,相互协调,保证效果

模块二、领导力正本清源(1小时)

▪ 领导力的本质

▪ 职权领导力与非职权领导力

▪ 东西方关于领导力的底层假设

▪ 领导力的四个研究方向

▪ 领导力不是关于他人而是关于自己,自己承担起改变的责任

▪ 非职权领导力框架

▪ 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

▪ 有效的领导的5项核心能力

▪ 人们追随领导者的4大原因

▪ 模拟演练

▪ 情景互动:“颠覆性”竞争威胁临近

▪ 非职权领导力自我评估

模块三、突破思维限制(1小时)

▪ 思维模式对我们的限制

▪ 经验定式

▪ 思维壁垒

▪ 从众定势

▪ 文化壁垒

▪ 跳出思维的陷阱

▪ 恶性循环圈与正向循环圈

▪ 语言背后的能量

▪ 影响圈与关注圈

▪ 为自己承担责任

▪ VUCA时代面临的挑战

▪ 互联网条件下对管理的新要求

▪ 8090管理模式的变迁

模块四、管理创新路径(3小时)

▪ 德鲁克:什么是管理者

▪ 德鲁克的石匠寓言

▪ 案例研讨:小黄把事情搞黄怪谁

▪ 什么是管理者的责任

▪ 管理者的3个层次

▪ 贡献->责任->成果

▪ 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 目标管理与指标管理

▪ 实现下属的自我控制

▪ 现场检验:无人战鹰计划

▪ 授权的真正意义

▪ 破解管理者不愿授权的6个心结

▪ 视频学习:这个工作交给你了!

▪ 情境演练:新的招聘任务

▪ 什么是激励

▪ 破解关于激励的困局:从钱到绩效的转换

▪ 按照管理志愿者的方式来管理员工

▪ 德鲁克:确立目标、消除障碍

▪ 测评:下属的14大常见工作障碍

DAY 2

模块五、创新方法(2.5小时)

▪ 什么是创新

▪ 什么时候需要创新思维

▪ 创新的价值

▪ 阻碍我们创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发散性思维

▪ 头脑风暴

▪ 随机词法

▪ 交叉点

▪ 雪片法

▪ 创新方法

▪ 概念提取法

▪ 随机词法

▪ 循环访谈法

▪ 同步解决法

模块六、创新实战(2.5小时)

▪ 找到初始的问题点

▪ 关注解决问题的目标

▪ 分解问题的技巧-排序与细化

▪ 确定环境和底线

▪ 确定创新的类型

▪ 运用同步解决法实现群策群力

▪ 力场分析-实施解决方案的制约因素分析

▪ 找到完善解决方案的方法

▪ 制定行动计划

▪ 承诺执行成果

▪ 回顾方案执行情况

模块七、总结与提升(0.5小时)

▪ 反思今天的重要成果

▪ 谁是领导力的责任者

▪ 我们的行动计划

客服微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