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归来,清大EMBA再启程

招聘工作的本质——匹配

人才策略 43
彭荣模

彭荣模 中国十佳人力资源培训师奖项获得者

常驻地:深圳
邀请老师:13439064501 陈助理
主讲课程:《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 《经理人绩效管理能力通关训练》《新生代员工的管理与激励技巧》《新“薪”之火——薪酬设计与福利体系的构建》《招聘管理与结构化面试甄选技巧》《非货币激励员工的九大方略》《领导者的人才管理》《企业年度目标分解落地与业绩突破关键策略》​《企业经营目标实现与业绩突破关键策略》

   企业招聘工作的本质是什么?招聘工作的本质是在做是否匹配的判断——将目标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应聘者的素质、能力与经验相比较,从而判定两者的吻合程度的过程。因此,所谓招聘到一个“理想”的人才,不是指招聘到一个学历最高或背景最好的人,而是指招聘到了一个与目标岗位任职要求最匹配的人。从意义上讲,招聘选才未必要去招聘那些“最优秀”的人才。

松下幸之助:只用70分优秀的人

      松下幸之助提出,松下用人,只用70 分优秀的人,而不用90分优秀的人。主要的原因在于,越优秀的人,待遇要求越高,而且通常优秀的人不好管理,在特别强调团队合作的工作环境中,这些不好管理的人,往往会成为团队绩效的障碍,而不是绩效的推动者。

      与此对应的是,中国地产界的著名企业家、万科的董事长王石先生也说过:“所谓一流企业,是指招到三流的人才,做出二流的事情,却赚到一流的钱;而三流企业,却是招到一流的人才,做出二流的事情,只賺到三流的钱。”

无论是松下幸之助还是王石先生,都认为企业在招聘选才时,完全没有必要“人才高消费”。

       既然招聘的本质是“判断是否匹配”,因此招聘选才的工作要围绕这一目标来展开。事先要设计好有利于判定应聘者岗位匹配性的方式、方法和运作模式,还要设计出具体的操作环节与步骤。

       要判定一个候选人是否与岗位要求相匹配,有定性与定量两种判定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将两者相结合,尽可能做出统一的标准来评定不同的候选人。不少企业目前使用的评定方式主要是以定性评价为主,这种模式既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也不利于企业对招聘选才工作进行定期的分析评估和总结提升。当然,人的评定是错综复杂的,想完全依赖定量来确定,也会存在风险。有时候,一个候选人是否与任职岗位要求相匹配,岗位直接领导者的直观感觉也十分重要。

作者,彭荣模,专注HR管理23年!


客服微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