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价值中国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企业管理 贵在形成一种员工自我管理的模式,而管理的实质是人“心”的管理。当今浮躁的社会,唯有先圣先贤流传给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才能“束”住人的心,而集先贤的思想于一体的《弟子规》就是具有这种“魔力”的经典。它是企业最好的管理宝典,被不少企业用作为企业员工学习 的资料。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从这六个方面阐述了为人处世的方法,是人的行为准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是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生产经营的好坏与发展的前景,关键在人,在于人的素质的高低、人际关系的协调状况以及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的程度。因此,员工的人品是相当重要的。我们知道,英国巴林银行就是因新加坡一个期货员挪用公款太多,两百多年基业才毁於一旦。全球第七大企业安隆集团,尽管每一年的营业额是数千亿美金,也因是为两个主管在会计上动手脚而宣布破产的。所以,企业招聘不得的看重人品。而企业家常常感到德才兼备的人难求,倘若企业用《弟子规》来学习 员工,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规范人的行为的《弟子规》一句话一个道理,一句话一种思想。“勿畏难,勿轻略”,是说人要懂得不怕困难,懂得事事要谨慎,不可随便,不可轻忽。“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断形成恭敬心。“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讲一个人负责的态度,让条不紊的做事方法扎根。也无怪乎一些亲身体验过《弟子规》管理魅力的企业家说:“再也找不到一本比《弟子规》更好的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了。”可见,《弟子规》就是企业管理的宝典。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放在企业中来说就是,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孝悌,在家孝敬父母才会忠于企业,忠于上司,学会了尊重父母、兄弟,处理好了家人的关系才会在企业尊重上司、同事,与他们和睦相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兄道友,第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先有了家庭伦理,才会有企业伦理。换言之,企业也应该当家庭一样来管理,让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来爱护,把自己当成家的主人来尽全力而为之。

    同样的,企业的领导者能够把孝悌的风气带到他的企业当中,整个公司的凝聚力就会很强。企业只有有了仁德,才会让员工甘于忠诚,甘于奉献。“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作为领导者,更要修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大学》说:“有德此有人。”自己有了德行才能赢得真正好的人与你一起公事,也才能为企业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因此,如果企业领导者能够把谨言慎行的态度,整个深植在公司的文化,做人做事的分寸就很懂得拿捏。又懂得延伸到泛爱众,爱一切同事、爱一切客户,所凝聚的人和就会愈来愈强。有人和,怎么可能会赚不到财富?

    企业的根在家庭,企业的生命基础是 企业文化 。唯有《弟子规》能够让这两者很好地融合起来。据说,有个企业让员工学弟子规,一年下来,企业变得非常和谐。“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企业员工之间没有了“扬人恶”、揭人短,大家就“德日进,过日少”,就非常和谐了,而且也与家人相处得更加和睦,对家就像对待企业一样负责,对企业也就像对家一样负责。

同时,他们对外则做到了“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让顾客对企业充满了信任,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弟子规》早已深入员工的心灵,变成了企业的文化。像这样,想让企业文化内化与心,固化于制,外化与形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只有卓越的企业文化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

    当今社会,企业的发展各有千秋,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诚信与道德越来越败坏的年代,唯有有道德、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能得到大众的赞赏与支持。前几年,SARS很严重, 北京 政府下令,SARS的药只能卖九块,结果本钱十一块。同仁堂就把赚钱的药酒都停掉专卖SARS的药,尽管如此,但它那一年不但成本没有下降,还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七,就是因为它赢得了广大人民对它的信任,赢得了人心,这个事业才可以长长久久。以为只要把产品品质和服务做好了就能管理好,就会赚钱的想法是错的。

    比产品品质更重要的东西,是员工的素质,全面伦理道德的管理。《弟子规》就是把“仁、义、礼、智、信”的内容具体化了,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有社会公德心的企业,必然会独树一帜,在大众的支持下到达自己的目标。而且企业首先应该是民族的,然后才能更好走向世界。所以,先学好《弟子规》,再来谈发展。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奥巴马邻居卖房的启示》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不久,就离开芝加哥老家,偕妻子米歇尔和两个女儿入住白宫。面对多家媒体的采访,奥巴马深情地表示,他非常喜欢位于芝加哥海德公园的老房子,等任期满了之后,他还会带着家人回去居住的。这个消息可让比尔高兴坏了,因为他是奥巴马的老邻居。


几年前,比尔曾经和人打赌,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到了2010年,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眼看期限只剩1年了,他的目标还远未实现。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的房子因奥巴马而身价百倍。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做邻居,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呀!因此,他满怀希望地将自己的房子交给中介公司出售。

 

 

为了推销自己的房子,比尔还特意建了一个网站,全方位介绍他的住宅:这幢豪宅拥有17个房间,近600平米,非常实用舒适。更重要的是,奥巴马曾经多次来此做客,还在他家的壁炉前拍过一个竞选广告。这是一栋已经被载入史册的房子!比尔相信,有了这些卖点,他的房子一定能卖出30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

不出所料,这个网站很快就有几十万人点击浏览,然而,让比尔大跌眼镜的是,关注房子的人虽多,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购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买家们望房却步呢?

 

为了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尔仔细地查看了网站上的留言。原来,大家担心买了他的房子之后,就会生活在严密的监控之下。是呀,奥巴马和他的妻女虽然都去了白宫,但这里依然有多名特工在保护奥巴马的其他家人,附近的公共场合也都被密集的摄像头所覆盖。只要出了家门,隐私权就很难得到保护。

更要命的是,等奥巴马届满回来之后,各路记者肯定会蜂拥而至。那时,邻居们的生活必将受到更严重的干扰。到那时,每天出入这里,恐怕都将受到保安和特工像对待犯人那样的检查和盘问。这样的居住环境,跟在监狱又有什么区别呢?就连朋友们,估计也会因为怕麻烦而不敢上门了!

 

就这样,过了1年多,房子依然没卖出去。比尔非常心焦,他此前向家人承诺过,房子卖出后就全家一起去度假,但一直到现在还不能兑现诺言。他和朋友打的赌也眼看就要输了,正在这时,一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找到了他。丹尼尔告诉比尔想买房的原因,他和奥巴马一样,都有黑人血统。奥巴马是他的偶像,不过,他还从未和奥巴马握过手。如果他买下这里,就有机会见到总统了。

房子终于有买主了,比尔激动得差点掉泪。虽然丹尼尔非常愿意买比尔的房子,但问题是,他支付不起太多的钱。比尔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买主,当然不愿轻易放过,他作出了很大的让步,最后,两人签下了如下协议:丹尼尔首付30万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0万,5个月内共付清140万美元。房子则在首付款付清后,归丹尼尔所有。

 

比尔很高兴,虽然房子的最终售价远远低于当初他期望的300万,但20多年前,他买下此房时,只花了几万美元,因此还是赚了。何况,上了年纪的他早想落叶归根,搬回乡下的农庄了。

拿到首付款后,比尔给丹尼尔留下了自己的账号,然后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了。出发那天,他得知丹尼尔将房子抵押给银行,贷了一笔款。等半个多月后回来,比尔发现丹尼尔竟将这栋豪宅改造成了幼儿园。原来,丹尼尔本来就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因此,在这里办个幼儿园不是难事。

 

当房子的用途从居住改为幼儿园之后,那些过于严密的监控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个毗邻奥巴马老宅的幼儿园,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儿园。不少富豪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

为了给幼儿园做推广,丹尼尔还联系到了不少名人来给园里的孩子们上课。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黑人明星,他们为奥巴马感到骄傲,也为能给奥巴马隔壁的幼儿园讲课而激动,再加上这里是记者们时刻关注的地方,来这里与孩子们交流,自然能增加曝光率,因此,名人们都很乐意接受丹尼尔的邀请。

 

第一个月,丹尼尔用收到的首期学费轻松地支付了比尔30万。幼儿园开张两个月后,奥巴马抽空回老家转了一圈,顺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邻居们,这一下,丹尼尔幼儿园更加有名。越来越多的名人主动表示愿意无偿来与孩子们交流。更有很多家长打电话,想让自己的孩子来此受教育,为此多付几倍的学费他们也乐意。

很多广告商也开始争先恐后地联系丹尼尔,他们想在幼儿园的外墙上做广告,这里的曝光率实在太高了,不做广告太可惜了。为此,丹尼尔打算进行一次拍卖广告墙的活动。想来参加竞标的品牌很多,但像烟、零食、酒这样的广告,无论出多少钱,丹尼尔都不允许他们参加竞标。

 

5个月后,比尔就收齐了140万美元的房款,终于在2010年年末如愿以偿地成了百万富翁。不过,比尔明白,这场交易中,最大的赢家并不是自己,而是奥巴马的新邻居——幼儿园园长丹尼尔。

 

启示:高度决定了深度与远度!我们每天都能有机会触摸到丹尼尔那种商业机会,可惜,我们缺少敏锐的眼光与果敢,放任那些商机擦身而过,追悔莫及!不要一味羡慕别人的财富,机会取决于自己平日的观察和不断学习的商业知识!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