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价值中国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国务院年初批转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变革 的若干意见》,与其说是低收入群体的福音,不如说是在挑战所谓不可逾越的市场配置资源红线,给企业的用人自主权、分配自主权等管理权限带来巨大的冲击,挑战了之前的管理观念,使人颇有“前是而今非”之感。
 
    《聊斋志异》中郭生的故事与此颇类,蒲松龄在故事的末尾告诫人们,学习有进步是好事,理应得到鼓励,即为“是”;但学无止境,如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在更高的标准面前拿过去的收获说事儿,就显出了小家子气,难免遭到唾弃,则为“非”,并且应当“非”之。
 
    企业 经营管理 中存在这种情况:变革 开放初期,为了改变平均主义的惰性,“下不保底,上不封顶”曾经被视为分配领域大胆变革 的象征,企业纷纷采取加大收入差距的办法激励员工,舆论也普遍赞同。但是随着收入差距加大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倍增,“控高”、“提低”、严格实施最低工资制度、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则事关社会和谐的底线,不容规避。这时候管理者如果还认为麾下的收入差距算不得什么,那在媒体上一定会遭遇“拍砖”。
 
    与郭生在科举中总是被动接受选择不同,管理者在资源配置中有相当的话语权,而且在过去的经营活动中多有斩获。碰到有人对过去取得成功的做法前“是”而今“非”,往往会产生一个本能反应:这是不是在否定自己已经取得的业绩?
 
    这时候,将走“回头路”的帽子扣给别人自然痛快,但是要想真正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就需要弄清楚在自己身上存在的心理障碍,建立前“是”而今“非”未必是要倒退的确信。古希腊的哲学家早就告诉我们,人不可能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按照前“是”而今“非”的逻辑进行管理的调整更难以复旧。比如变革 开放之前,企业对员工要从幼儿园关注到火葬场,成为沉重负担。在体制变革 中,企业的“社会职能”被纷纷剥离出去;管理者明确告诉职工,企业不是家。然而在新的经济形势面前,为了消解由此带来的利益关系的冷漠,起源于美国的“员工帮助计划(EAP)”使得“新家庭主义运动”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员工的家庭责任与公司成长的互动性,有的企业采取了给员工父母发“养孝金”等措施。由此带来的对员工家庭和谐的重视被称之为第二次管理革命。如果说这是对“企业不是家”的前“是”而今“非”,那谁也不会认为发扬主人翁精神会颠覆股权的存在。
 
    在郭生的故事里,当时叶公、缪公作文模式的流行好比管理界对西方管理理论的热捧,到了家家户户都在称颂的程度。这种情况在管理领域并不罕见,出版界在特定时期推出一些热点书籍,作为一种市场化运作手段并不奇怪;但是管理者如果热衷于管理理论的时尚化,成为“追星”一族,就容易失去创新的思维和决策能力。郭生的不再长进就与此有关,“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狃”是习以为常的意思。也就是说,被狐狸精前“是”的郭生自以为在探索新途径,而实际上是陷入了新的思维定势,在“狃而不变”中还以为自己是在与时俱进、坚持深化变革 ,实际上是思想僵化的表现。
 
    与郭生的自满不进则退不同,管理者的自以为是往往是在保持既定的利益格局,等于在为相关主体的利益增长设置障碍,连同自己在他们那里曾经获得的支持也一笔抹杀。
 
    其实,打破既得利益格局,看起来会对既得利益群体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应当看到,这样可以远离平衡态,从而获得更多的活力,对于未来更为有利。耗散结构理论告诉我们,系统只有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向着有秩序、有组织、多功能的方向进化,即普利高津先生所谓“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这当然不是说要把现有的实体组织摧毁地越彻底越好,而是说要包容新生力量的诉求,乐见挑战,不必将“反对变革 ”的帽子拿在手里,在话语权上设限;更不能在主流价值观前“是”而今“非”的变化中,拿过去与现在、现在与未来之间的认同相互否定;只有顺应变化,不惜暂时忍痛割爱,丢掉自己一度奉之为圭臬的东西,才能避免郭生那样“大败涂地不止”的周期律。
 
    链接:
 
    郭生是蒲松龄故乡淄川东山的一个读书人,他虽然学习比较刻苦,但在偏僻的山沟里得不到优秀教师的指点,写出的文章多有舛误。郭生家里常有狐狸精出没,并涂改郭生的文稿。郭生无奈向另一读书人王生诉苦,王生发现狐狸精是在批改!郭生恍然大悟,按照狐狸精“涂抹”的思路钻研,果然大有长进。逐渐地,狐狸精涂抹的少了,在文句下面点点儿表示肯定的多了,竟有几篇通篇得到肯定。郭生随后考中了秀才。
 
    在众人的恭维声中,郭生对狐狸精的“涂抹”不再当回事儿。但是当郭生向科举的更高层级冲刺时,发现狐狸精的“涂抹”又增多了。这时的郭生心气儿越来越高,认为狐狸精是在添乱。为了验证这一点,郭生把过去被狐狸精通篇肯定的文稿又誊写了一遍,放在案头,竟被其涂得一片狼藉。郭生于是断定狐狸精彻底不值得信赖,否则为什么“前是而今非”呢?可惜的是,郭生从此再无大的作为,在考场上的排名越来越靠后。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尾数的作用》
某公司招聘一个负责采购物品的临时员工,很多人前来应聘。招聘者经过一番测试后,留下了三名优胜者参加面试。面试的最后一道题目是: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2000支铅笔,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
第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20美元。主考官问他是怎么计算的,他说:"采购2000支铅笔可能要100美元,其它杂用就算20美元吧。"主考官未置可否。
第二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10美元。对此,他解释道:"2000支铅笔需要100美元左右,另外杂用可能需要10美元左右。"主考官同样没表态。
最后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比较特别,是113.86美元。他解释说:"铅笔每支5美分,2000支是100美元;从公司到铅笔厂,乘汽车来回票价4.8美元;午餐费2美元;从工厂到汽车站为半英里,请搬运工人需用15美元;还有……因此,总费用为113.86美元。"主考官听完,露出赞许的微笑。这名应聘者自然被采用了,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卡耐基。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