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07日    桂宇航 刘梅 商业价值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近日,埃森哲技术研究院和埃森哲内部的全球技术研发的负责人——普里斯﹒本纳吉先生接受了《商业价值》的采访。作为撰写埃森哲未来企业IT趋势的年度《技术展望》研究的负责人,本纳吉先生对本刊畅谈了硅谷精神对中国创业公司的影响,以及关于《技术展望》的分析并筛选的过程。

作为曾在硅谷创立过两家企业的创业家,本纳吉畅谈了硅谷精神对中国创业公司的影响,他总结出来了硅谷精神的四大要素:

第一个就是智慧和人才,例如创办企业的智慧,以及愿意去尝试风险的企业家精神,这在硅谷是非常普遍的。有才干的企业家通常具有如下特征:首先就是愿意去冒风险。在硅谷,如果有人创办企业,即使这个企业倒闭了,他不会被看作是一个失败者,而是被看作是积累了经验的企业家。这种文化跟世界其它的地区,包括欧洲、印度、中国都很不一样。在这些国家,人们被鼓励到大公司工作,如果企业垮台的话,他就会被看作是失败者。但是在硅谷则不同,文化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二个重要的成功因素,是企业家能够快速地获得技术并且接触到其他有关的技术型企业。在世界上很多顶级的IT业公司总部都在硅谷,所以如果有人考虑在硅谷兴办一个企业,在技术上碰到问题的话,就能在方圆10英里内就能找到合作资源。

第三个成功因素,就是创新的摇篮往往拥有顶级的大学,在硅谷有两所世界最著名的院校,一个是斯坦福,一个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北京也有类似的情况,有清华和北大,也算是世界顶级的高等院校之一。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在斯坦福和伯克利,不管是教授还是学生都有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学校鼓励学生毕业之后到创业公司去工作。

第四就是创新企业能够获得资本支持,比如说在硅谷准备自创一个企业的话,你其实可以根据需要寻求各种各样的资金。会有投资者提供新办企业的种子基金,这个钱的数目大概可以低至5000美元。随着企业的成长,你可能需要100万到200万美元的资金,这时候也会有风险投资家会提供相应资金,即使是你需要1亿或者2亿美元都是如此。

本纳吉还着重强调,以上的四个要素并不是单一某项就决定了硅谷的成功,而是这四点独特的一种融合构成了硅谷独特的创新文化。所以,中国发展创新型经济,也可以从中汲取经验。

如何分析及筛选新的技术发展趋势?

作为埃森哲每年一度的《技术展望》研究报告的团队负责人,本纳吉先生介绍了埃森哲公司内部是如何分析并筛选出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他强调,这是一个非常精密的过程。埃森哲技术实验室所有的员工,都会通过内部沟通工具和社交平台提交有关新技术发展趋势的想法。公司会将提交上来的想法通过内部的社交平台和投票平台来进行评选。另外,埃森哲还会与客户展开对话。每年,埃森哲会邀请上百名客户企业的代表到他们的实验室,并且和他们就热门话题进行讨论。与此同时,埃森哲还会咨询外部专家以及风险投资家,发现当前社会中的技术热点。而且,埃森哲也会与高等院校技术研发方面的领军人物进行探讨。最后,埃森哲会通过以上流程得出结论,并按照技术发展趋势和对客户企业实际应用的意义,总结出新年度的技术发展趋势报告。按计划,埃森哲2014年《技术展望》将于明年初推出。

对于埃森哲分析技术发展趋势评选标准,本纳吉着重强调两点:第一个标准就是对于埃森哲的客户企业的意义,那些对客户企业追求卓越绩效没有意义的技术是不会入选到报告中的。第二个标准,埃森哲着眼于未来三到五年会产生影响的那些技术和趋势。他谈到,如果有一项技术非常有趣,但是可能它需要10年的时间才能够产生实际商业影响。这样的话也不会被纳入到埃森哲的技术展望中去。这是埃森哲在2013年选中7个技术趋势的时候所使用的维度,2014年的话也会采用同样的标准。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美的,一家消费家电及暖通空调系统全球性企业,提供多元化的产品种类,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厨房家电、及各类小型家电。美的坚守 “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原则,致力创造美好生活。美的专注于持续的技术革新,以提升产品及服务质量,令生活更舒适、更美好。……
阅读更多【美的】公司相关文章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