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我以前待的一个工作群,后来因故转变成了工作时间闲聊群,大家感情不错,我空下来的时候也常常加入一起闲聊,听到过很多抱怨。

可能大部分人都明白的一件事情是,管理角色与执行角色,在心态上有着很大的差异。难听点说是屁股决定脑袋,好听点说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同的责任决定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而我在群里听大家闲聊,因为现在地位平等,放得够开,这才发现两件事情。第一是两个角色之间的心态之差深如鸿沟,很难互相谅解。第二,如果执行角色不能理解(谅解)管理心态,他也很难上升到管理角色,这和素质、能力什么的全无关系。
那什么是管理心态呢?

在我看来,管理心态意味着结果导向制。不论你怎么辩解,结果不好你就是loser,所以只好逼迫自己用尽一切手段,在哪怕不合理的环境下去达到你的目标,上司的目标,公司的目标。

衡量成功者的标准不是他有多聪明,多正直,多么才华横溢,而是他最终克服了多少的困难。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采用一系列管理手段,不是追求公平正义,而是为了达到某个业绩目标。即便手段不合理,只要目标实现,那也没有关系。只有当管理中的不合理性会拖累——至少是在一个中等时间跨度内拖累业绩,这才会迫使管理者去重视“合理”二字。整个逻辑不是由某人的品行来决定的,而是由市场施加压力形成的。压力来自市场,再层层传递到公司的核心层→高层→中层→执行主管→执行角色,虽然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变形操作,但逻辑上毫无疑问,一定是结果导向,达到(接近)目标的决心远高于执行过程的合理。

另一个更加残酷的实用逻辑是,通过合理的管理手段达到目标,与不合理推进相比,前者的管理成本往往更高,但结果其实相差不大——只要不合理的程度还不至于天怒人怨。多花许多力气去做个“合情合理”的上司,只是为了博得下属的爱戴,边际成本划不划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因此,执行角色如果把“合理”看得太重,就容易和管理角色产生分歧。听上去这很操蛋,你怎么可以连基本的合理性都不尊重?但“合不合理”是个边界极其模糊,极难界定的概念,放在不同性格/不同才能/不同习惯的人身上会有天壤之别。就算真不合理,主管也会想,这事儿要是做不到,我就下课了,仓惶离职,我比你还惨,难道还跟我的boss去质疑目标的合理性?他非得当我是废物不可。最后只要结果好,大家都过得去;结果坏,我先当炮灰。

只要他狠得下心,必定不会牺牲自己,维护整个团队的公平正义。

我在群里,经常听到大家说这个不合理,那个也不合理。因为不合理导致自己的业绩上不去,考核分太低。觉得这世界充满了不公正,主管大多是浑蛋。这可能是执行角色的普遍心态。但你越是这么想,距离升职就越缓慢。

从执行角色上升到管理角色,通常得具备三种特质。第一是“坚韧”,即便环境再怎么不合理,也咬紧牙打倒困难的坚韧;第二是“主动”,主动承担更多责任,超出上司要求的工作目标;第三是“沟通”,让上司更多了解你的长处、难处与业绩。

作为这三种特质的反面教程,一个不停抱怨不合理因素的牢骚鬼,甚至是以“不合理”为解释,交出差劲业绩单的人;一个只完成分内工作,对其他事务不闻不问不言的人;一个在上司面前沉默寡言,认为你了解我以及我的工作这是天经地义的人;升职难矣。

一个对升职有强烈追求的人,在你成为管理者之前,首先得理解你的上司,理解他的角色、责任和压力。就像是你认为他“天经地义”就应该理解你的长处、难处与业绩一样。我们经常听到职场黑暗论,有人说天下公司一般黑,有人说唯有小人升职快,这么想对你的职业发展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正确的逻辑是,如果你能够理解自己上司的压力和难处,如果你能够帮助上司在他的角色上做得更好,那么显而易见,你会比其他人得到更多的青睐与提拔。哪怕他真是个浑蛋,你帮到了他,也会得到浑蛋的回报。

相互理解和帮助才是最有效的职场之道。当然,也最为困难。拔得此城者加功进爵,败阵之将则悲愤满腔。

在我的8年管理生涯中,见识过很多典型的执行角色心态。有人遇到跨部门的,甚至是大部门层面的不合理因素,做砸了,愤愤不平,实际上是让我来给他背锅。然而大气候就是这样,你找我要合理,我找谁要合理?最后还不是我去为部门业绩去承担主要过失。也有人口口声声说自己对A领域有兴趣,对B职位有追求,但既不为A领域做些系统可靠的谋划,也不为B职位出些令人信服的建言,意思是不授权不开工,欠缺的只是你的一份信任(我凭什么信你)。还有人极少跟我讲话,周报寥寥数字,即便被我主动问到工作近况也无甚言语(不知道有什么可说的),但考核后往往黑气满面,觉得老实人又遭到了迫害——老实人总是这样受迫害!

同一时间里,我遇到的另一些人有着用尽手段去克服阻碍的狠劲,以及善于传播自己优点和才识的开朗,然而这些被我欣赏的东西,在旁人看来却变成了被鄙夷的“折腾-搞事”和“卖弄-炒作”。那么,你就在不合理面前静坐抗议,在怨念中默默等待公正处境(或英明领导)的降临吗?你既不爱抛头露面出风头,也不去著文立说讲见解,偏偏指望着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吗?

一个人是否适合做主管,是否有着顺利的仕途,多半是由自己的性格来决定。你当然可以责怪公司,责怪行业,甚至责怪社会风气。怨天尤人只会让你站到管理角色的对立面,打着不合理不公正的旗号控诉一切黑暗面,却与升职渐行渐远。我见过很多自称怀才不遇,其实被性格缺陷所阻的人;我从没见过一个坚韧、主动、又擅长沟通,两年内却得不到上升机会的人。即便是我自己,我的不顺利也大多来自性格缺陷,使我不能做得更好,不能一味怪责他人。

我知道,这些话说了大概也是白说。但是同学们,我还是希望,你们有一天能够明白。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推销你的梦想》
        迈克是德国一家保时捷分店的销售经理,他头脑灵活,善于出奇制胜,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招徕顾客,在业界素有“鬼才”之称。可是最近半年来,由于周围新开了几家名车销售店,竞争激烈,接连几个月,迈克所在店的销售额不断下滑,迈克很伤脑筋。
    一天早晨,他拨通几个有购车意向的客户的电话,预约了前去拜访的时间。随后,他叫上一个助手和一名摄影师,带上了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开着新车向第一个目标客户家驶去。
    当车开到那个叫乔恩的客户家门口时,迈克一行下了车。迈克并没有急着去敲乔恩家的门,而是在乔恩家门前屋后转了一圈,然后示意助手将新车开到一个适于做乔恩家的停车位的地方。随后,迈克吩咐那个摄影师给房子和车子拍照,并告诫他:照片看上去一定要有新车与房屋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效果。
    按照迈克的要求,摄影师忙活起来,他从各个角度对车和房子进行取景。不一会儿,摄影师拍好了一张照片,摄影师将照片传到电脑上,通过连接在电脑上的打印机打印出了照片:只见在一栋有白色窗户的赭色房屋前,静静泊着一辆崭新的黑色保时捷,房屋前的几棵树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地面,一片树叶刚好落在新车前面的挡风玻璃前,整个画面看上去是那么协调、完美,不禁让人联想到照片里这一家人的安适和富足。迈克拿起照片欣赏了一番,对摄影师翘起了大拇指。这时,房屋主人乔恩出来了,迈克上前跟乔恩简短地寒暄几句,送上那张照片,然后跟乔恩道了别,一行人开着车,向另一个客户家驶去。
    一天下来,迈克带着助手开着新车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他的这一举动让助手和所有的员工们都感到很奇怪,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两个多月过去,迈克的店没有对新车进行过一次撒网式宣传,也没有跟竞争对手进行过价格宣传战,只是为154户有购车意向的人家拍摄了照片。奇怪的是迈克此举却换来了极高的成功率,154户人家中,有超过30%的住户预约看车,最终的成交率也极高。那些决心购买迈克的车的人,几乎都说过类似的话:“车很漂亮,也许是最适合我们家的一款车。”
    看着销售额一天天高起来,员工们都很惊讶。原来,这是迈克想出的一种聪明的促销手段,他根据有购车意向的人的心理,用一张张车与房屋完美融合的照片,激起他们对拥有照片里那辆车的美好渴望和联想。因为看着照片里新车与房屋完美搭配显示出的那种和谐、丰足的意境,谁不会为之心动并说服自己买下那辆车呢?迈克意味深长地说:“我推销的是车,更是在推销购车人心中那个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啊。”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