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6日    创业邦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无论你是生产产品、销售软件或是创办一家非营利组织,起点都会是一个愿景,而这个愿景最终会变成行动计划。在商业中,你的计划书则起到了路线图的作用,能够帮你找出一些有关企业的最重要的问题:你的产品是什么?如何盈利?客户群是谁?你如何获得这些客户?

  撰写商业计划书可能听起来有些令人生畏,但是事实不一定是这样。过程可以是有趣的!贯穿我的职业生涯,我曾经推出过几十个成功的产品——每个产品都始于某种程度的商业计划书。由于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我不能投入大量的时间到实际的撰写过程中去,我宁愿将时间花在真正的策略当中。

  1. 从商业模式画布开始

  我强烈推荐你从商业模式画布开始(Steve Blank的博客就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尤其是在第一次撰写计划书的时候。这是一个一站式用来战略设计、创建和思考公司的工具。它将帮助你认清所需的资源,定义需要接近的客户群体。在创建企业时,这是一个探讨企业所需的所有关键因素的有效工具。

  2. 使用项目编号,力求简洁

  一旦完成了商业模式画布,你对下一步规划、如何实施以及所服务的客户就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接着,将画布变成计划。商业计划书则更为详尽和全面。如果想要筹集资金,那么你需要将计划书与投资者分享。

  每个主要领域都会有一个部分:产品描述、目标市场、销售额、市场营销、运营、团队等等。你需要解决企业每个环节的问题。例如,谁负责市场营销活动?我们通过什么渠道推广产品?每个渠道会进行怎样的活动?

  详尽不一定意味着冗长。很多时候,创业者们会为了一棵树木而放弃了整座森林,在行文用词上花费了太多的精力。首先,将你的原始想法用项目编号的形式罗列在纸上,之后可以考虑如何将他们组织成段,行文顺畅。

  在写下你的想法之后,利用项目编号表格征求顾问的反馈意见。这样,在谨慎措辞之前,就可以节省你整合建议的时间。

  3. 在有价值之处关注差异化

  在撰写计划书时,思考如何将你的企业、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你想要捕捉独特的产品或服务,那么计划书也应对此有所强调。

  好消息是,尽管你的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不同,但商业计划书中的很多关键因素却不一定要有所不同。你不需要在每个领域都有差异。例如,在客户获取策略部分,或物流平台部分,只要当前没有可赢得的竞争优势,你可以依照他人的做法执行。

  4. 不要在现金流预测方面过度投入精力

  如果你尝试建立精确的现金流预测,这在种子轮融资时很容易露出马脚。现金流和盈利能力预测的目的不是准确地预测未来事项,而是证明在合理的情形下,你的企业如何盈利,并保持正常运转。

  你预测的目的是帮助你检验对盈利能力的假设,而不是预言未来。所以,这部分需要你付出时间,但无需进行精准的预测。给出你的假设,声明并继续。

  5. 雇佣一位撰写者

  商业计划书的某些部分是不能交给他人撰写的。只有你才能决定你要做的事情,以及你所服务的人群。值得庆幸的是,你并不需要亲自撰写计划书文本。一旦你完成了商业计划书画布,以及计划书主要部分的提纲,如果你的时间紧迫或是讨厌写作,就可以考虑雇佣一位作者了。

  这样的人出价不高,也容易找到。我推荐Upwork或者Freelancer两个网站。你可以与撰写者不断改进计划书,直到满意为止。这就为你节省了大量的精力。

  我上面提到的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节省时间,将精力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中去,比如确定客户群,以及了解企业的盈利方式等。

  一旦你的企业开始运转,事情很可能发生转变,所以在这个任务上高效地分配时间吧。如果你把撰写过程当做一个对现存文件的有趣的头脑风暴,而不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那么你的努力将会是鼓舞人心的!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