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作为长期关注中小企业品牌成长的著名品牌策划专家苗志坚,一直致力于品牌传播与推广的研究与实践。
        中小企业在品牌传播中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害怕广告传播,误以为广告会害死企业。
         比如说前几年(现在也是)卖的很火的一本书,叫《大败局》。书中列举了上世纪80~90年代期间,中国曾经因为广告红极一时的大品牌、大企业的兴衰过程。很多企业家过程到没有仔细去阅读和研究,却记住了“广告费用大”、“广告害死人”的一个缪论。这本书相当程度的影响了很多中小企业主对广告的畏惧心理。
        2、以为品牌传播就是上CCTV,上卫视,就是大把烧钱。
         其实除了电视广告,现在可以选择的媒介还非常的多,但是很多企业家都有好高骛远的心态:上不了CCTV ,就不做广告!其实品牌的建设,除了做电视广告,还有其他更多的选择,比如事件营销、公益赞助、活动赞助等等载体很多,有时候花小钱,照样能做大影响,关键在于选择与策划。
        3、缺少对品牌传播研究与了解,不懂得不善于运用各种媒介进行有效的品牌传播。
        做企业、搞投资,上项目、抓管理是企业家的长项,但品牌传播与策划,并不是每个企业家善长的。但是,现在的市场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品牌的竞争、营销的竞争和传播的竞争,这就需要企业家有战略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事实。说实话,现在很多企业家连电脑都不善长用,又怎么有“博客营销”、“病毒营销”、“邮件营销”的概念呢?电影院都不上,电视剧都不看,又怎么会有“影视植入广告”的想法呢?企业家在品牌传播方面,应更多的请外脑协助,参与制定品牌传播的计划和实施。
        4、没有把营销计划与品牌传播计划有效的结合,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益的传播。
        任何一次品牌传播都要有目标和目的,最好与企业的营销计划相结合。很多企业家做广告,很多时候是害与人情而做广告。并没有和企业的实际营销计划相结合。酒桌上和某个朋友、某个领导吃个饭,朋友或领导拉出小姨子说是做广告的,害于情面就做了,到底这个广告与品牌受众、品牌核心价值、是否与促进销售有关,只有天知道。吃了这样一次亏,下次再有人提及广告,就好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连忙摇头,拒绝不迭!
       品牌不做传播,就很难突破发展的瓶颈。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并不是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而是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力的竞争!通过有效的品牌传播,使消费者对我们的品牌有习惯的依赖感,那么我们的市场还会萎缩吗?
       给中小企业做品牌传播的几点有用的建议:
       1、品牌传播之前,一定要请专业的策划机构做品牌全面的整合策划,明确品牌定位、区别对手的核心诉求,建立自己的品牌文化和独特的品牌形象,这是基础和根本。好的品牌策划,可以让你省1000万的广告费,比如我们苗志坚品牌营销策划机构,就在这方面就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也拥有很多独特的广告资源,比如在影视剧植入等方面,建立了很好的发布通路。
       2、品牌传播一定要有配套的营销执行计划。市场就是战场,营销就是战争。广告就是空军,营销就是陆军。广告打响,陆军就要同步跟上,准备收拾战场。没有营销计划的品牌传播,等于是自我残杀。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