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第一财经日报      
推荐学习: 国学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饮,终身受益。承载先贤之智,得大师亲传。欢迎走进“遍天下桃李万人,当代国学之塾”《中国国学百家讲堂与智慧传承班》,校友报名学费优惠26800元 人包含(参禅、问道、朝圣三次游学)中国国学百家讲堂特惠报名中>>

假设你左边站着一个人,他/她代表奔驰;右边也站着一个人,他/她代表法拉利。

问题是:关于这个人的性别、年龄、职业、穿着、收入以及喜欢的娱乐生活,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调查显示,95%的人所联想到的是差不多的形象。

左边是男人、年老的、律师或医生或商人、穿西装、收入高、最喜欢打高尔夫球。右边是男人、更年轻、高尔夫球手或花花公子或艺术家、打扮时髦、收入高、喜欢兜风。

这样的测试,在全球著名的品牌专家布伦达·布恩斯看来,就代表了品牌的艺术。

她总会忍不住惊呼:天呀!品牌到处都是!没错,都市人平均每日 会看到3000个商标。然而,品牌很多,他们都足够强大吗?答案取决于不同产品在市场上的不同认知度。

布恩斯的思考最终指向领导力,她的问题是,为何一些领导者能在组织中不断晋升,而另一些则停滞不前?当你希望人们把你作为一个领导去看待时,你的个人领导力品牌又是什么?

不同的人决定不同的品牌

把自己与某些标签联系在一起,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如果这种联系是负面的,如何改变?诺贝尔的故事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早在1888年已成为著名工程师的诺贝尔,由于发明了炸药,依靠专利赚了一大笔钱。然而,他的哥哥却不幸被炸死了。法国的一家媒体在刊登讣告时,误写成了诺贝尔的名字。

于是,“死亡商人”的说法开始流传开去。人们觉得他所做的很多事都是在造成死亡,这对于一直自视为理想主义者和爱好和平的诺贝尔而言是个沉重的打击。

他意识到,如果不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这样的印象,他的名字将永远与死亡、毁灭联系在一起。最终他想到设立一个奖项,将自己的名字与之联系,这就是现在对人类有着巨大影响的诺贝尔奖。

当诺贝尔在讣告中看到自己的名字与死亡联系在一起,他决定要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以此改变自己的品牌形象,所以他通过设立诺贝尔奖项来改变自己的品牌,并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你所希望人们进行认知思考,形成对你的感受,这就是个人品牌。”在HBR全球领导力高峰论坛上,布伦达·布恩斯对个人品牌做了这样一番解释,“有些领导者认为不需要去做自我推销,不需要去做这个品牌。但事实上你已担任了这个工作,你已经有了这个个人品牌,这是人们对你的认知。”

喜欢品牌的理由

你为什么喜欢品牌?这不是品牌说了算,而是要看这个品牌做了什么,是否有让你感动而不是失望的地方,作为领导者也是这个道理。

领导者塑造自己的领导力品牌,是通过自己的所做来决定的。很多时候,领导者的品牌是怎样的,取决于你怎么做,每日 怎么与别人沟通。

比如说及时回复电子邮件就是一种风格;而若是关上了办公室的门,可能意思就是要拒人于千里之外。

布伦达·布恩斯认为,作为领导者要授权员工,真正去代表自己的品牌去诠释品牌价值观,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不断地把自己的品牌信息沟通出去。

另外,在布伦达·布恩斯看来,领导者的样子也是个人品牌的组成成分。“个人品牌就是你的样子,是严肃还是温和?你的声音、语气听起来如何?你的思维怎样,是否以领导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这都会影响你的品牌。”

永远保持学习的姿态

领导者并非经验丰富、高学历就必然带来大好前景。事实上,长期持有“适者能劳”的观点通常是不可行的。

布伦达·布恩斯有一段曾在宝洁任职的经历,某天在电梯里她巧遇了宝洁前任首席执行官John Pepper。布伦达·布恩斯向John Pepper请教了一个问题:“从助理品牌经理到经理,到副总、总裁之间要经历什么过程,我想询问各个不同级别的管理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John Pepper的回答至今没有让布伦达·布恩斯忘记。
 

“有些人不能做到高级副总,是因为他们变得不可以教了,他们认为自己到达顶端了,不再需要学习了。而你必须要可以被教育的,可以接受学习的。”John Pepper强调。

布伦达·布恩斯认为,永远保持学习的姿态,听取客户的意见,不断向周围人询问自己怎样能够做得更好,只有处于不断询问的环境中才能做得更好。

此外,对于周围人的需求要有积极响应,切忌使用一些不好的语言。

“我们要做的是把不能做的转变成可以,做所有你能做的来避免会损坏自己的个人领导品牌,不管是在体育中,商业中,还是政治中。”布伦达·布恩斯总结道。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犹太人面试》
考官:请把我手中的笔推销给我。200考生199个都说这笔如何如何好,未通过面试,唯有一考生说:您正在面试我,没笔如何做面试记录,请买下它吧!该考生脱颖而出,通过面试!——与其告诉客户你的产品如何好,不如告诉客户这个产品正是他所需要的。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