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1日    周蕊 来源:新华网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主动出击,貌似坦诚,高调退出、低调回归,死不承认,先死扛后服软……近年来,陷入种种风波的“洋品牌”中,“危机公关”“高手”不少。

  ——“主动出击”派,代表企业:苹果

  “自8月9日起,在中国,如果您对所持有的任何USB电源适配器存有顾虑,可将其送到Apple Store零售店或Apple授权服务提供商处进行处理。”苹果公司6日通过其中国网站宣布,中国消费者从9日起,可以享受“USB电源适配器回收计划”。在限定的时段内,符合购买条件的消费者能够以68元人民币的“特价”购买一个Apple USB电源适配器。

  Siri涉黄、新品在中国市场上市迟滞、和中国相关法律法规有所冲突的维保政策……曾在中国市场上屡遭诟病的苹果最近似乎“变乖”了。68元就能将山寨充电器换成苹果原装的充电器,中国区执行这一利好政策甚至早于美国本土。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协调、促动下,上海地区的苹果手机产品授权服务商作出4项承诺,其中包括在维修中使用全新的苹果原厂零件与备件,由此终结了旷日持久的“翻新零部件”之争。

  ——“貌似坦诚”派,代表企业:恒天然

  “肉毒杆菌”门爆发后,恒天然不仅第一时间在北京召开大规模新闻发布会,还请出了集团CEO现场道歉,并许诺48小时实现召回,显得诚意十足。然而,在新华社多次追踪发现这一承诺等于“空头支票”后,恒天然改口称,48小时不是完成召回,而是“启动召回”。

  CEO的许诺无论是发布会现场的媒体直播还是恒天然方面随后发布的速记均显示为48小时完成召回,这么大的“理解错误”企业为何不第一时间澄清,而要等到过了几天才改口?

  事实上,恒天然的新口径也同样站不住脚:使用涉事原料的三家企业在恒天然承诺之前早已召回,何来“开始召回”?

  中国人讲究“一诺值千金”。可当一家企业CEO亲口说出的承诺都是空头支票,他的道歉又有几分真心?

  ——“高调退出,低调回归”派,代表企业:宝洁公司旗下SK-Ⅱ

  在中国多地监管部门查实知名护肤品品牌SK-Ⅱ产品含有禁用物质铬和钕之后,SK-Ⅱ品牌随即发表声明称,禁用物质是在原料中带入的,并决定暂停其在中国的产品销售,并暂时停止SK-Ⅱ专柜的运作,直至确认符合中国有关在售化妆品所含微量铬和钕的规定。这一说法被外界普遍理解为“退出中国市场”。

  然而,仅仅在风波数月之后,宝洁公司表示赞赏有关部门合作精神,发出声明表示SK-Ⅱ将在几周内恢复在中国上架。专家由此指出,如果有关部门对问题产品这样不了了之,不仅对购买过SK-Ⅱ产品的消费者是不公平的,而且还对中国的消费环境提出了多重挑战。

 ——“死不承认”派,代表企业:普利司通轮胎

  今年初,28省区市消协(消委会、消保委)与中国消费者报社联合发布的《轮胎企业售后服务政策调查报告》中显示,普利司通等轮胎品牌的企业标准在理赔标准项目上比现行国标低上不少。

  商务部制定的《轮胎经销企业经营规范理赔要求》中规定:“使用方在购买轮胎使用后,轮胎花纹磨耗≤2mm以内发现有质量问题时,可调换轮胎”“使用方在购买轮胎使用后,轮胎花纹磨耗一般超过2mm后,发现有质量问题,经鉴定如是轮胎制造商的责任,轮胎制造商应按花纹磨损情况有偿进行理赔。”

  但普利司通对轮胎理赔标准却是“新胎起磨损不超过1.6mm时,全额赔偿;新胎起磨损超过1.6mm时,按剩余花纹深度基准理赔;剩余花纹深度不足1.6mm时,不予理赔”,低于国家标准。

  虽然两者只相差0.4mm,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成本付出却有很大差别。企业标准凭啥低于国家标准?普利司通回应称,公司现行的乘用车轮胎理赔标准,是参考行业标准《汽车轮胎理赔工作管理办法》制定的,1.6mm的“分界线”也和《轮胎经销企业经营规范理赔要求》相同。商务部的《轮胎经销企业经营规范理赔要求》,对企业来说“是推荐性标准的存在”。

  ——“先死扛后服软”派,代表企业:锦湖轮胎

  尽管从2007年开始,就不断有消费者反映新车装的锦湖轮胎,只跑了数千公里便出现“鼓包”“裂纹”等现象;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的通报称,锦湖轮胎存在较为严重的鼓包和侧面裂纹问题,但直到2011年,锦湖轮胎才在监管部门的多次约谈和多家媒体的炮轰下,“认错”并提出进行召回。

  品牌最终承认部分轮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标准,过量使用返退胶,可能导致轮胎质量性能下降,宣布召回30余万条轮胎产品。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