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经理人网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吴晓波序 :一直到今天,很多人都还对姜文在《北京人在纽约》中的告白记忆深刻:“如果你爱他,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对于90年代初期刚刚打开窗户的中国人而言,窗外的美国梦因这部电视剧而被点燃,姜文的告白和刘欢的呐喊,是那个时代很多人激荡的心声。但事实上,一直到今天,移民美国的梦想依然在很多人的心里发芽,据报道:2008年,中国大陆共有4万人加入美国籍,2009年这一数字上升到6.5万人,而移民到其他国家的人数还要多。于是,当海外移民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公共问题时,我们除了深层思考背后的原因,以及惊呼“多少精英正在移民海外”之外,我们还需要思考这群外飘的“中国人”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美籍华人朱为众先生的《成功绝非偶然》提供了一种答案。

中国分别在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曾有过两次大的移民浪潮,但就如同《北京人在纽约》所表达的那样,“东西文化的碰撞引起的不只是疼痛、无助与彷徨”,还有冰冷的现实和离别。姜文最终成了富翁,却丢失了发妻,这种无奈让很多国人心存戚戚,但这也只是美国梦的一个部分、一块碎片、一段故事而已,在历史的浪潮之下,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浪花,于是当我看到朱为众先生谈论他在美国的成功经验时,我丝毫不惊讶于华人的这种睿智,我相信那是另一朵激扬的浪花,但它却能带给人不同的启迪。

朱为众先生是在1984年赴美留学后加入美国国籍的,今天的他是全球最大的一家手工工艺和家居装饰连锁店的执行副总裁,这样的成绩在全球化的今天并非传奇。华人中有登上美国劳工部长位置的赵小兰,有前微软副总裁李开复,也有像花旗银行全球副主席章晟曼这样的精英。相较于这些人,朱为众身上所拥有的是平民式的励志气质,更具有大众性。如书中所载:一位叫肖梅克的博士在1980年到南京游玩时,遇到了一位中国小伙子,一个月后,这位博士竟然收到了小伙子的一封跨国信件,那封信花了小伙子2%的月工资,却打开了他通往美国的大门,小伙子就是朱为众。到美国留学后,朱为众勤奋读书、勤工俭学。一边学习,一边端盘子刷碗,结果到毕业时,他竟然还小有储蓄——这样的场景是多少中国人熟悉的故事,但朱为众先生却从这样平常的故事里总结出了自己成功的因素,这也是书中最耀眼的闪亮点。

从海外移民的角度来评断,朱为众先生取得了成功,但我认为重要的并不仅仅是这种成功,而是海外移民成功者对于中国的意义。有一段关于海外移民的评论是这样说的:“个人身份与对中国的认同问题已经剥离开来,祖国不仅仅只是有着高度文化认同与依赖的整体概念,更是一座奶牛牧场,他们喜欢喝牛奶,并不意味着乐意和奶牛过一辈子,而是把牛奶挤出来,带走,同时奶牛场也受益……”这种观点一定会饱受争议,但却可能是某种事实,像朱为众先生这样在海外获得了成功的人,又回流到中国传经布道,或者还有其他更多的人能回到中国,应该有着更积极的意义。

或许中国人永远无法取得像犹太人那样的成就——从这个被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的群体中,诞生了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马克思这样的哲学家,也有萨缪尔森这样的经济学家,或是安迪•格鲁夫这样的企业家,对于这样的成绩表,1978年才开始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唯有望而兴叹。与这样的成就相比,我们更应该理解的,是这种成就背后的包容与融合,那些功成名就的名人正是融合的产物,或许到哪一天,当更多华人能借着前人的脚步,迈上更高的领奖台时,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所谓的成功经验,会显得多余和狭隘。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推销你的梦想》
        迈克是德国一家保时捷分店的销售经理,他头脑灵活,善于出奇制胜,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招徕顾客,在业界素有“鬼才”之称。可是最近半年来,由于周围新开了几家名车销售店,竞争激烈,接连几个月,迈克所在店的销售额不断下滑,迈克很伤脑筋。
    一天早晨,他拨通几个有购车意向的客户的电话,预约了前去拜访的时间。随后,他叫上一个助手和一名摄影师,带上了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开着新车向第一个目标客户家驶去。
    当车开到那个叫乔恩的客户家门口时,迈克一行下了车。迈克并没有急着去敲乔恩家的门,而是在乔恩家门前屋后转了一圈,然后示意助手将新车开到一个适于做乔恩家的停车位的地方。随后,迈克吩咐那个摄影师给房子和车子拍照,并告诫他:照片看上去一定要有新车与房屋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效果。
    按照迈克的要求,摄影师忙活起来,他从各个角度对车和房子进行取景。不一会儿,摄影师拍好了一张照片,摄影师将照片传到电脑上,通过连接在电脑上的打印机打印出了照片:只见在一栋有白色窗户的赭色房屋前,静静泊着一辆崭新的黑色保时捷,房屋前的几棵树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地面,一片树叶刚好落在新车前面的挡风玻璃前,整个画面看上去是那么协调、完美,不禁让人联想到照片里这一家人的安适和富足。迈克拿起照片欣赏了一番,对摄影师翘起了大拇指。这时,房屋主人乔恩出来了,迈克上前跟乔恩简短地寒暄几句,送上那张照片,然后跟乔恩道了别,一行人开着车,向另一个客户家驶去。
    一天下来,迈克带着助手开着新车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他的这一举动让助手和所有的员工们都感到很奇怪,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两个多月过去,迈克的店没有对新车进行过一次撒网式宣传,也没有跟竞争对手进行过价格宣传战,只是为154户有购车意向的人家拍摄了照片。奇怪的是迈克此举却换来了极高的成功率,154户人家中,有超过30%的住户预约看车,最终的成交率也极高。那些决心购买迈克的车的人,几乎都说过类似的话:“车很漂亮,也许是最适合我们家的一款车。”
    看着销售额一天天高起来,员工们都很惊讶。原来,这是迈克想出的一种聪明的促销手段,他根据有购车意向的人的心理,用一张张车与房屋完美融合的照片,激起他们对拥有照片里那辆车的美好渴望和联想。因为看着照片里新车与房屋完美搭配显示出的那种和谐、丰足的意境,谁不会为之心动并说服自己买下那辆车呢?迈克意味深长地说:“我推销的是车,更是在推销购车人心中那个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啊。”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