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www.ceo.hc360.com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1.拖延的习惯——不能立即且坚定的行动。

    2.六项基本的恐惧——心里充满恐惧的人不会成功。六种基本的恐惧是:A贫穷;B批评;C病痛;D失去所爱的人;E年老;F死亡这些基本的恐惧应该再加上一项:担心目标客户不买的恐惧。

    3.花太多时间“聊天”而不是 营销

    4.把责任推给业务经理。业务经理没有义务陪营销员拜访客户。他的工作是教营销员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

    5.找藉口。不要找藉口,找订单才有用。

    6.花太多时间耗在旅馆大厅或咖啡馆。旅馆大厅或咖啡馆是休息的好去处,但是“休息”太多的营销员,迟早会被炒鱿鱼。

    7.景气。景气是常见的商谈话题,但是不要让目标客户以此转移你的营销重点。

    8.昨天的宴会很好玩,但对隔天的生意却没有帮助。

    9.依赖业务经理替你寻找客户。

    10.等待景气复苏。守株待兔是没有用的,订单不会自动从营销员的门里溜进来。

    11.听到别人说“不”。这个字对一个真正的营销员而言,只是努力的开始。如果每个客户都说“好”,营销员就失业了,因为根本就不需要营销员。

    12.害怕竞争。亨利•福特有很多竞争对手,但他一点也不担心,因为他有勇气和能力推出超低价位的八汽缸汽车,其他厂牌在短期内望尘莫及。

    13.未能事先计划 一天的工作计划。事先规划的人能够合理、有效地完成当天的工作,如果没有组织,营销员自然“不知该如何着手”。

    14.疏于拜访客户。目标客户对于没有在一定时间内拜访的营销员,很快就会疏远。客户需要产品,马上就要!

    15.怠惰。业务会议、约客户见面迟到,早早回到办公室的营销员将一事无成,很快就要再找新的工作。

    16.使用破旧或不合时宜的营销材料。污损、破旧、散乱的营销材料,显示营销员的散漫不用心。

    17.未随身带笔。书写工具是营销员有效的利器,营销大师随身带着合用的笔。目标客户会很快厌恶老是借笔写字的营销员,尤其是借了不还的人。

    18.因为眼镜或饰物而分心。不安地看手表、转动戒指、推镜框或咬眼镜架,故作思考状,会使目标客户紧张,失去成交的机会。

    19.无精打采的解说。仔细听你自己的解说,如果连你自己都不想听——自言自语、枯燥无味——客户一定也是同样的感觉。

    20.提及私人的问题。你的问题是你自己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扰,并不想听你的问题。

    21.没有看或听完在职训练的材料。公司的文宣材料不是用来折纸飞机或空投垃圾桶,而是有话要告诉你,所以应该仔细研读,随时应用。

    22.任意停车。把车停在客户的私人车位,占住别人的车道,造成塞车,激怒客户,势必断绝将来成交的可能。把车停在稍远的地方,走路并不麻烦。

    23.承诺公司做不到的事。营销员承诺的东西,客户就会有所期待,若无法实现,徒然造成客户和公司的尴尬和不愉快。

    24.雨天毫无防备。下雨淋成落汤鸡,明知道会下雨又不带伞,在客户面前狼狈不堪。随时准备轻便的雨衣及雨伞,以备不时之需。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