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0日    刘杰克 销售与市场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在具体谈到饰品的陈列上,我们在深入的分析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购物习惯而得出的操作规范成为业内的标准,也成为所服务品牌对体系内加盟连锁店进行指导和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经验或者来自于我们自己在服务中的心得提炼,或来自一线店面的反馈和我们的考评确认,笔者现将其部分陈列规范总结如下,与读者共享:

第一,作为饰品陈列的首要原则来说,即是要讲求“量”的概念。根据刘杰克老师原创培训课程《营销三维论》中的促销论,产品陈列要讲求“货卖堆山”,意思就是说商品陈列要有量感才能引起顾客的足够的注意与兴趣,同时量感的陈列也是使门店形象生动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比如说,当你看到一串水晶项链时,你只会觉得还不错,但是当你看到一片水晶项链时,你就会觉得它太漂亮了,忍不住想要买一条。这就是“量”在起作用。另外,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彩钻手链和白钻手链分开摆放,远比白钻彩钻混在一起好卖;六十元以上的发夹和十元八元以下的分开摆放,远比混在一起好卖。因此,在店面陈列上,我们要求加盟商尽可能把相同商品按类别予以分类,然后陈列在一起,以产生“量”的概念。

第二,我们要求店面讲求色的搭配。很多顾客在购物时都属于冲动型消费者,而引起他们购买冲动的因素除了价格、品种、量感等原因外,饰品的色彩冲击也是重要因素。因此,在陈列饰品时,要注意各种饰品的色彩搭配,将冷暖色调恰当的组合在一起,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第三,我们要求同类别商品要集中陈列在邻近的货架或位置。一方面,将用途相同、相关或类似的商品集中陈列,以凸现出饰品群的气势,也是为了符合“量感陈列” 的原则;另一方面,可以让顾客按照集中的类别更容易的找到自己想要的饰品。当然,在一些小细节上,也可以有意采用一下不规则的陈列法,将一些特价饰品凸现出来,让顾客产生购买的冲动。各系列饰品之间还可通过腰线形成自然的视觉上的过渡,造成对消费者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发其购买欲。刘杰克老师认为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专门辟出一处作为整体陈列区:将头饰、耳饰、项链、指环等搭配成套,为消费者提供完美的、成套的搭配与展示,免去了消费者自己的搭配之苦,也节省了消费者多次、反复挑选的时间,加快消费者的购买速度。同时,根据不同的饰品流行趋势或不同的节日,旗下各饰品店还将推出一些主题陈列。比如在圣诞节的时候,将将圣诞树、圣诞老人等装饰品融入店面的陈列中,推出“圣诞party,我是焦点”等一系列适用于在圣诞节装扮的饰品,为饰品店打造出节日的气氛,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进而起到促销饰品的作用。

第四,我们要求饰品店左右结合,吸引顾客。一般来说,顾客进入饰品店后,眼睛会不由自主地首先转向左侧,再慢慢移到右侧。这是因为人们看东西时总是习惯性的依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因此,饰品店店面左侧陈列的饰品应尽可能的具有吸引力,使顾客停留。同时,由于人们习惯于用右手写字,靠右边走路,所以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右侧的东西是安全可靠的。因此,利用人们的这个购物习惯,店面应该将一些主打饰品放在右侧,加速销售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