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02日    慧聪网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微信营销现在已经是各商家、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另一片天地短短的三年时间微信已经聚集了6亿的用户,每个商家不会轻易放弃这部分的潜在用户,海量的用户在商家眼中就是海量的市场,尤其目前就微信平台而言,还不会使商家们产生很大的成本,如何精准的挖掘这些潜在的用户呢?

  企业借助微信实现客户关怀、营销推广、品牌传播等目的,目前大多借助“微信公众账号”实现,其类似官方账号的形式,更是得到大量商家的青睐。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营销的前提,是需要获得更多的用户粉丝关注。这就给企业带来了一个“前提式”营销的课题,即公众账号推广。大量企业面对海量的用户会变得异常兴奋,甚至失去理智和方向,难免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有时“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对于企业而言,是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广义用户的增加,企业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成本进行客户的分析、维护、梳理甚至剔除。

  个人认为,通过垂直、细分的手段进行精准用户的挖掘,对于大多中小企业特别是行业企业而言,更具现实意义。

  精准用户的挖掘渠道,个人考虑有以下几个方面,仅供大家探讨及尝试:

  1、qq群用户挖掘:通过结合企业自身的行业属性,在qq群中进行关键词检索,能更好的找到精准属性的潜在用户群。同时qq账号与微信的打通,大大增加了用户转化便捷度。通过qq邮件、好友邀请等方式,都能批量实现qq用户的导入。通过小规模试验,证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回报率。

  2、微博群、行业网站及论坛用户导入:这些平台上聚集的都是同样属性的用户群体,他们大多具有同样的爱好,对于行业产品及服务都具有同样相对强烈的兴趣及需求。通过对相应企业公众账号的推广,能获得一定比例有效用户的转化。也许数量有限,但用户忠诚度往往更高。

  3、结合传统介质和载体的推广宣传:通过宣传单、海报、产品包装、名片等形式,可将公众账号二维码进行很好的展示及传播。特别是针对具有线下店面的企业和商家,能更好吸引用户实现重复购买。通过公众账号的客户关怀及服务、特惠推广等形式,将用户转化为忠诚用户。

  微信公众账号的推广,最核心还是依靠内容运营的支撑。要获得用户的主动关注,需要格外注重以下几点:

  1、内容发布要有一定的策略:通常早8点左右、中午12点左右、晚6-8点,这几个时间点上进行内容的推送,更容易引起用户的有效阅读。每天发布1次为宜,过于频繁的推送,可能引起用户的反感而取消关注。

  2、内容必须精耕细作:无价值的内容、纯粹的广告推送,往往引起用户的普遍反感。内容的形成,建立在满足用户需求基础之上,包括休闲娱乐需求、生活服务类的应用需求、解决用户问题的实用需求等等。企业希望推送的信息和用户想要的信息,应高度尊重后者的意愿。此外,通过微信的开放平台,还能实现二次开发的应用接入,可在公众账号内实现更多的互动功能。目前已有一批较为成功的企业公众账号通过这样的形式获得了较好的用户口碑传播。内容本身也可不拘泥于传统的图文结合,还可借助语音、视频的形式,令用户产生更大的兴趣和新鲜感。

  3、加强与用户间的互动:可通过自动回复等功能,实现用户和账号间自助式的互动。通过轻松、趣味性的内容,可让用户自己“玩游戏”。此外,还可利用人工参与方式,与用户进行实时互动,回答用户各类个性化问题。当然,考虑到人力成本等问题,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考虑。

  在微信电脑客户端上,精准用户的逐渐聚合,需要一个合理的过程,企业须理智对待。微信虽可能是营销利器,但不可盲目视为“神器”。微信团队的目前策略并不在乎用户数,而在于用户的质。良性的内容运营、合理的推广渠道,需要不断的摸索和探讨。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买烟》
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
  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一盒火柴。
  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第一种: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钱。赚钱感觉指数为1。第二种: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指数为2。当然心理倾向第二种了。同样,这种心理还表现在买一送一的花招上,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其实都是心理边际效应在作怪。
  启示:变换一种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常很多事情换一种做法结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