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杜培枫 中国经营网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产品的线性化生产并不能直接获得消费者认可,而结合销售流程的诸多因素,包括一定力度的营销宣传、公关推广也只能暂时性地说服顾客,老字号企业要想实现基业长青就得遵循市场生存的法则,保证质量为上。

要保证质量为上,建立企业内部合理的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就是必须的。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都采取制度化、标准化作业,最终形成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规范和要求。

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技术的日新月异,顾客对产品的质量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开始,逐步融入了安全性、新鲜性、经济性等特征,与之对应的质量管理理论也在逐步得以完善。

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彻底将管理大师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1915年)扶上了“科学管理之父”的位置,其倡导的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实质上说明科学管理的结果最终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高效率是雇员和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因此,泰勒认为,只有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才是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随后出现的朱兰循环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将企业在全面质量控制服务又提升了一个新的阶梯。

当天福号企业为消费者提供可口美味的食品时,这种从农场到工厂、从车间到餐桌的味道保证就是一种质量管理的体现。只有不断加强管控,品牌才有长青之力。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