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IT时代周刊》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去年给一个做消费品的客户做电话咨询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公司好久没有新产品上市了,更谈不上应有的新产品上市频率。因此,我给客户的建议是,短期内尽快研发出一款新产品并上市,同时成立研发部门,制定研发计划,以便为未来持续推出新产品做好组织建设工作。

  半年过去了,这个客户又来电话咨询。我问他产品开发上的进展,他说:“我们已经讨论过好几次新产品的事情,但开始时大家都不满意新产品的创意,后来又都不满意做出来的新产品的样子,再到后来又定不下来新产品的价格,讨论来讨论去,没有办法做决定,直到今天新产品还是没有上市。”

  我又问他产品研发部是否已经成立,他说:“这个事情我们也讨论过好几次。第一次我们想从内部找个有能力的人负责这个事情,但发现内部没有一个人合适。我们就把注意力转到外部招聘,但直到今天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好像市场上也没有这样的人才。加上其他事情很多,这个事情也没有做。”

  这是一个企业里典型的“优化”阻碍“建设”的例子。建设就是把一件事情从无到有做出来,优化就是把一件已有的事情做得更好。建设的效果往往是让业绩以倍数增加,优化的效果最多让业绩有百分之几十的增长。

  在成长型企业里,过早和过分的优化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样做会导致企业在应该进行建设的时候没有资源做,而效果不大的优化又会占据企业大部分的资源。企业业绩真正的大幅增长(倍增)来自不可预计的创新(建设),而不是对已有东西的改造(优化)。

  成长型企业的学习对象往往是大企业。大企业做的事情往往是优化,而不是建设,因为几乎所有该做的建设工作都已经在大企业漫长的历史中完成了。但这往往导致我们形成错误的判断,尤其是当我们从大企业挖人来帮助自己时危险更大,因为这些人大都不是大公司前期历史的见证人,而是后期的优化者,他们的经验容易导致我们错误的判断。

  大企业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不是它们现在做什么,而是它们在发展历史上做过什么;不是它们在发展历史上做过什么优化,而是做过什么建设。

  其实,优化不用学习,因为人人都会本能地做优化,也容易做好,但建设必须学习,因为从无到有的工作不容易做,我们更不会本能地做。因此,优化不用老板去管,但建设必须老板亲自管。

  真诚地建议成长型企业的老板,做企业要先创造,后改进;先建设,后优化。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改变》
一只乌鸦在飞行的途中碰到回家的鸽子。鸽子问:你要飞到哪?乌鸦说:其实我不想走,但大家都嫌我的叫声不好,所以我想离开。鸽子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声音,飞到哪都不会受欢迎的。

境界思维:如果你希望一切都能变得更加美好,就从改变自己开始。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