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六月雨 《管理@人》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近日,和参加工作不久的外甥在家聊天,我问他:“你的《劳动合同》签了没有?工资标准是多少?每月几号发工资?”他的回答是:“人力资源部说下周签定《劳动合同》,不知道试用期工资定多少,工资大概每月16号发放。”我又问:“你入职后公司没有进行新员工学习 吗?人力资源部有没有给你讲解关于合同、薪酬待遇等方面的事情?”他回答说:“公司老总有个两小时的学习 ,人力资源部没有其他学习 。”听完他的回答,我的看法是他所在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还缺少一点服务意识,或者说在为新员工服务上做得还不够到位。

  这可能是很多公司HR都存在的问题,他们大多缺乏对自己角色的正确认知,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或者知道应该做什么而不去做。他们不知道人力资源部的权威来自于部门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不是来源于公司赋予给你的权力和职位;他们不知道一个优秀的HR应该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的技术能力;当然,他们也不知道谁是他们的客户,他们应该服务谁?他们更不知道HR因为服务员工而创造和提升公司和个人的价值。

  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到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决不是改变部门名称那么简单。尊重员工、重视员工、开发员工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所在。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就是要将过去以权力、利益为中心的“人事部”向责任、能力为中心的 “人力资源部”转变,而HR就是从权力驱动型向服务驱动型转变,变成既有服务意识又有服务能力的专业人士。我们说服务意识是主观意愿或态度,而服务能力是客观实际,它取决于你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可以简单地把HR分类如下:

  既没有服务意识,又没有服务能力的HR。这种HR根本就不适合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业绩平平也不足为奇。

  没有服务意识,但有服务能力的HR。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重新定位自己,明确谁是自己的客户,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自己更好地服务于单位和员工。

  有服务意识,没有服务能力的HR。或许是刚刚毕业的学生,或者刚刚转入此行业的新手,千万别是做了多年的老HR。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努力向优秀的HR学习,尽快弥补自己能力的欠缺,提高自己的服务技能。

  既有服务意识,又有服务能力的HR。这是单位和员工最受欢迎的优秀的HR,他们在提供服务中间能给单位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也能够帮助员工在组织中得到成长。

  在工作中很多事情并不需要很高的技能,做与否完全由你的服务意识决定。你可以不那么优秀,但是只要你有服务意识,还是能够成为一个受欢迎的HR。

  以下几点你不妨尝试以下:关心新员工,尤其在试用期,作为HR你有义务随时关心他们的工作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在同事遇到困难的时候,尽可能地主动帮助他们;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社会道德和公司政策的范围内,帮助单位员工享受各项福利待遇的最大值;站在其他部门的角度,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帮助他们解决人员考核、招聘、学习 等问题;替老板分忧解愁,想办法去解决,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