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    IT商业新闻网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创业者是稀缺物种,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

才刚刚聊起创业的话题,纷享科技CEO罗旭就给记者泼了一瓢冷水,记者准备的很多与“成功学”相关的问题都用不上了--本指望借对这位互联网创业者的采访鼓励一下大家的创业热情,谁知道才开始就被噎了回去。

“从历史角度来看,创业的成功率仅为千分之一,千个企业创业,最后仅有一个能杀出来,所以我认为,能够走上创业这条道路的人都是很优秀的。”

创业者是稀缺物种 应具备6种素质

罗旭是一个“老”媒体人,从《南方都市报》再到《新京报》,拥有了十余年的传统媒体运营经验之后,他走出来创业。不同于其他媒体人一股脑涌入新媒体,他做了一件与媒体基本没关系的事--在“移动办公”领域淘金。

记者:与别人鼓励创业不同,你一说话就吓倒一片人,让人对创业心生恐惧了。

罗旭:不是吓倒一片人,而是因为创业是一件非常谨慎的事,每个人都要评估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有没有创业者的素质。有些人干哪一行都会成功,因为他具备创业者的潜质,具有创业者的气质;有些人创业失败一次,就再也不敢做了,玩不起了。

记者:那么创业者该具备何种素质呢?

罗旭:首先就要有个好身体,以我为例,我每天都是只休息四五个小时,很多人做不到的;

第二,创业者一定是遇事兴奋型的人。早上起床见第一个客户要兴奋,忙了一天晚上见最后一个客户,还是会保持兴奋。人兴奋的时候才会有灵感和智慧,就像男孩子追求女孩子时候就会兴奋、会聪明,会想方设法的考虑如何把女孩子追到手。

第三,敏锐度是一种天赋,而创业者的敏锐度都该是极强的。套用马云的话,普通人面对发财的机会,基本分为看不到、看不懂、来不及三个阶段,而创业者就要在别人看不到之前看到,别人看不懂时候开始做,等别人又看到又看懂之时,他已经做大,让别人来不及。

以刘强东为例,他有个外号叫二百五。当年他开始在网上买东西时候,别人都嘲笑他,可后来京东做大了,有人若说再投10个亿做另一个京东,已经做不起来了。

第四,创业者还是苦行僧。在一个生存率只有千分之一的经济社会中,每天都有大量公司成立,同时又有大量公司死去,绝大部分创业者成功者都不是第一次创业,很多人都是失败多次之后才成功的,这要靠痛苦的坚持。

第五,很多成功的创业者都是“二”和“轴”的人,比如马云,创业者比较偏执,看中了就会一直走到头,不撞南墙不回头。

第六,当然,撞了南墙的话,就要学会绕过去,这是创业者还需要具备的一种气质--智慧。

听完罗旭对这稀缺物种的介绍,记者对“如何做一个打工皇帝”这一问题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便捷”还是“诱惑”?》
  我们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希奇,于是就问道:
  “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让它吃?”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启发思考:
  看完这个故事,你大脑里想起的一个产品会是什么?小米手机!没错,雷军就是那个老农夫,把小米手机放在屋檐上,让你勉强可以够得着,让你欲罢不能地想去够着。
  容易得到的,也会随手扔掉。太难得到的,有些人争取一会儿就放弃了。只有勉强得到的,意外得到的,人们就会感到惊喜,倍感珍惜。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