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第一财经日报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市场终究会取消所有的市场英雄。

  我这么说的意思是,和生命一样,投资行为首先是在时间轴上展开的,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即便功底深厚、方法独到,“运气”的成分依然不容忽略:经验形成惯性,而时间不会弯曲,每一个机会都是“新”机会,每一个风险都是“新”风险。

  比如,美国对冲基金经理约翰·保尔森,2008年押注次贷市场崩盘,一战成名天下知,2010年个人收益更是高达50亿美元。但今年以来,保尔森旗下基金损失惨重,业绩创17年来最差水平,其优势基金和优势增强基金跌幅均高达40%左右。

  在职业投资人中,类似保尔森这样的情况显然不是特例。比如,另一位基金经理比尔·米勒,在次贷危机之前曾被誉为十五年来最伟大的基金经理,但在2008年的市场中,因为“抄底金融股”,比尔·米勒管理的基金最大跌幅超过55%。

  时移势易,各具禀赋的投资人在时间轴上的表现此伏彼起实属常态。但如同时考虑到其管理资产的规模变化这一因素,这件事情可能就会呈现出另外一种况味。

  举个例子,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基金经理用十年时间把一只小型封闭基金从1亿元的规模做到了10亿元的规模,十年而十倍,名声大噪。然后,他开始接受新资金的进入,蜂拥而至的新资金把他的资产管理规模迅速推高到了100亿元。接下来的一年,“很不幸地”,他亏损了10%。

  听起来,只是10%而已,但在规模上,这个损失额超过了过去十年来他为投资者创造的全部利润额。短短一年时间里,他就把自己取消了。

  这几乎是一个寓言,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领域内,反复出现在不同的人身上。

  比如,一家 私募 基金,在2009年的反弹市中,重仓“低价概念股”,远远跑赢大市,声名鹊起,于是新资金蜂拥而至,但“很不幸地”,这家基金在2010年开始踏错节奏落后大市;还比如,一家 私募基金 ,在2010年坚定做多“稀土、高铁”板块,大获成功,于是新资金蜂拥而至,但“很不幸地”,这家基金在2011年的“无主题无趋势”市场中,表现大幅落后……

  当然,也有另外的表现方式。比如,一家公募基金押注一只“故事股”,随着股价的攀升仓位也在不断加高,然后,股票停牌,再然后,公告“故事”破灭,股价复牌后接连几个无量跌停……

  甚至在宏观经济方面,大体亦如是。比如,次贷危机发生前后的美国银行业,欧债危机发生前后的欧洲银行业。也许还要包括中国的 房地产 行业……

  大浪淘沙,沙随浪卷去。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没问题和有问题》
有一个企业家坐在餐厅的角落里,独自一个人喝着闷酒。一位热心人走上前去,问到:“您一定有什么难解的问题,不妨说出来,让我给您帮帮忙吧!”
    企业家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我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能帮我的忙。”
    这位热点心人立刻掏出名片,要企业家明天到他的办公室去一趟。
    第二天,企业家依约前往,这位热心人说:“走,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企业家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热心人用车子把企业家带到荒郊野地,二人下了车,热心人指着前面的坟场对企业家说:“你看看吧,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统统是没有问题的。
    企业家恍然大悟。请记住这样一句话:只要有问题,就有存活的希望。只要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前进。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