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sina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不断带动着投资、消费支出等各方面的全面增长。如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已经从豪华写字楼中各大品牌的策划总部,扩展至路边超市的收银台前,商家对自身产品 销售 的注意力,已经慢慢向更直接的销售终端转移。 
  10月,以 零售 行业及相关行业的管理者、市场销售策略制定人以及执行者们为参与主体的“售点 营销 2007亚洲 论坛 ”将在上海举行,这是整个亚洲区域内,首次将零售商在今后不得不重视的新的零售终端营销模式——售点营销策略,作为系统探讨的主题而举办的一次会展活动。    
  解读“售点营销” 
  企业决策者们和广告商发现,通过在家中黄金时间播放的电视广告、路途上制作精致的平面或媒体广告,甚至通过手机等途径直接精准到个人广告投放,都不足以将消费者的购买冲动延续至商场,也不足以促使消费者对品牌建立忠诚;此外, 除了少数已经建立非常忠诚度的品牌,消费者进入商场往往无法直奔主题,通常消费者在商场内面对着数十类甚至是上百类的同类产品时,在店内逗留时间要远远多于实际购物的时间,Saatchi & Saatchi X 的全球首席执行官Andy Murry 指出:‘顾客平均在店内逗留时间是21分钟,但只有6分钟花在购物,其余时间都在发现物品。’ 
  因此,无论对于零售业者,还是对于品牌商,帮助顾客在卖场中更快、更顺利地做出‘正确’的选择,是店内营销的关键。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购买决策产生于零售终端内。在商店内,消费者经常受到商品的价格、形状、颜色、香味甚至他人的影响在无意识中产生冲动购买。售点营销正是通过对购买者的心态和购买行为的研究,分析影响他们心态行为的因素,针对购买者进行的、在零售终端直接打动购买者的新型营销策略。具体来讲,售点营销就是零售商与品牌商一起运用多种形式诸如:从店铺招牌到店内装饰、商品陈列、灯光效果、POP海报以及数字广告牌等不同元素购筑店内环境,传递给消费者独特的购物体验,使购物者在众多的选择中看到某个品牌商特定的产品,进而诱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影响他们的购买决定。 
  许多人开始了解并开始实践售点营销的理念,以3M为例来讲,他们在商店内将自己的高品质、能够去除眩光的台灯与其他品牌普通台灯摆放在一起,让两者照射出来的不同光源给消费者带来最直观的对比感受,过去注重高品质和创意,但却因价格高昂使消费者购买愿望一直不高的3M台灯,自此大大提高了其销量。他们并没有在传统广告媒介中做铺天盖地的宣传,而消费者在柜台前选择商品的那一瞬,也许就决定了他最终将哪种商品带回家。    
  售点营销论坛,论之何物 
  “售点营销2007亚洲论坛”则以新兴的亚洲零售市场为对象,针对其中售点营销理论与实际执行情况开展专业讨论。集国际和中国众多零售业专家、品牌商、 市场营销 和广告业专业人士于一堂,由国际零售领域内的领袖人物作为演讲嘉宾,对业内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最新技术以及伴随而生的创新性营销方式进行探讨。这项零售业的行业盛事旨在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业内人士提供一个交流观点和策略、构建工作关系网络的平台。围绕着售点营销的趋势、购物者思维模式研究、售点营销领域内的科技创新、售点营销对品牌形象的强化作用以及经典案例分析等内容逐一进行解读。    
  专家点评: 
  售点营销从本质上,是终端现场促销的一种形式。它是品牌最后改变消费者态度的30秒钟的机会,这对于为影响消费者品牌决策已经付出了千辛万苦的企业来说,不放弃最后这个机会,是有价值的。 
  从营销理论上看,“售点营销”和“聚焦营销”很接近,即在现场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与注意,并最终做出购买决策。因此,一方面,必须看到零售店内商品摆放、购物氛围、店内促销活动,这些因素对顾客品牌认知的影响作用,而且应该围绕顾客感知器官甚至感知过程,包括视、听、嗅觉等各种感官,来设计售点营销的工具。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现场认知只是营销消费者价值判断的一种手段。不能替代广告、公关等常规的品牌工具。总而言之,作为深入消费者心灵的一种手段,售点营销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将其作为全部或者唯一的手段,这也是使用这种手段的时候必须看到的。 
 
 

 


京ICP备12005558号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分工》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分析]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如果公司象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