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寇北辰 中人网博客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张总把公司的几项规章制度整理好后,立刻召开全体会议,把这些规章制度传达下去。开完会张总心里轻松了许多,他认为这次会议将会加速公司的制度化管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五个月后,张总发现员工并没有按制度做。他询问一个员工为什么不按制度做事,员工反而一脸茫然地问什么制度?这时张总恍然大悟,才明白制度并不是宣读完就能够执行下去的。后来他通过一些渠道和方法不断地宣传制度,并告诉员工执行制度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同时不断督导,三个月后,员工都能按制度工作了。

    在现实管理中,像张总这样的管理者不在少数,他们只想一次性解决问题,不愿持续不断地花费精力。有的公司在推行政策、制度、规章、条例的时候,开始热几天,热过之后就冷下来,最终不了了之,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制定的制度就弃之不理。原因在哪里呢?马克思对事物的认识及质量互变规律的阐述是:

    1、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具有两种状态:量变和质变。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的规定,都是质和量的统一,都是有限度的存在。

    2、量变是事物存在期间的变化,是连续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产生和灭亡的变化,是间断的显著的变化。

    3、量变和质变又是辨证统一的,它们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就是质量互变规律。

    (1)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是新的量变发生的前提。

    (2)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在事物的量变过程中,存在着部分质变的情况;在事物的质变过程中存在着量的扩张现象。

    (3)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产生新量变。如此循环,形成不断地新陈代谢过程,质量互变规律就存在于这个过程之中。

    在任何管理活动中,我们都要应用马克思的质量互变规律基的本原理,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就会出现好的结果;反之如果不改变坏习惯,最终也会彻底坏透。这就是中国五行管理的苹果原理。所以,管理在不断变化发展,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学习质量互变规律,掌握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采用渐进的管理方式,既要注重管理的实际,又要抓住管理的核心。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辆中巴》
  家门口有一条汽车线路,是从小港口开往火车站的。不知是因为线路短,还是沿途人少的缘故,客运公司仅安排两辆中巴来回对开。开101的是一对夫妇,开102的也是一对夫妇。 
  坐车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于他们长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进城往往是一家老少。 
  101号的女主人很少让船民给孩子买票,即使是一对夫妇带几个孩子,她也像是熟视无睹似的,只要求船民买两张成人票。 
  有的船民过意不去,执意要给大点的孩子买票。她就笑着对船民的孩子说:"下次给带个小河蚌来,好吗?这次就让你免费坐车。" 
  102号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带孩子的,大一点的要全票,小一点的也得买半票,她总是说,车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运公司交多少多少钱,哪个月不交足,马上就干不下去了。 
  船员民们也理解,几个人就掏几张票的钱。因此,每次也都相安无事。不过,三个月后,门口的102号不见了,听说停开了。它应验了102号女主人话: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为搭她的车的人很少。 
  点评:营销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竞争者之间比拼的不仅仅是价格、质量和服务,还有营销哲学这样深层次的东西。102号的做法无可厚非,101号的做法似乎很傻,然而,最后却是"傻人"取得了成功,"精明的"反而做不下去了。再看看我们身边无数的"傻人自有傻福"、"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例子,其中的道理还用多说吗?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