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价值中国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序言

    年龄属性和消费行为密切相关。美国14岁之下人口占21%,中国占25%,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相当辽阔。本文试图就年龄和消费行为的关系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以抛砖引玉。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

    笔者有一个朋友,这个朋友的儿子2012年上小学四年级,10岁。国庆假期笔者碰到这个小朋友,问假期有什么打算?小朋友说,本计划到自己的同班好朋友家里一起去玩游戏《穿越火线》的,可家里没人,爸爸(就是笔者的朋友)因为一个小的口腔手术要去医院挂水,妈妈和姐姐等要去接亲戚,自己一个人无奈只能跟妈妈他们出来了。笔者说对《穿越火线》还是比较熟悉的,说喜欢使用里面的尼泊尔军刀。小朋友立刻来了兴趣,说他和他的同班好朋友喜欢用斧子和铲子,在游戏里杀人是很爽很爽的事情,笔者问有没有购买AK47,小朋友说没有,仅仅购买了手枪。

    从这个个案深度访谈中,笔者发现现在小朋友10岁已经相当成熟了,该懂的基本都懂。不但如此,小朋友还会上网搜索,查找资料,自学能力进一步提高,这有利于小学的小朋友对付语文老师的作文要求,只要搜索中输入作文题目,网络上就有许许多多可以参考的内容。

    笔者碰到另外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小朋友,也是小男孩,其母亲是警察或叫司法干部,谈到这个孩子的爱好,除了读书,也能玩一些游戏,包括小朋友们经常玩的4399等等在内。笔者问小朋友,国庆假期干什么?小朋友说,班主任发飙,让全班同学写为什么要学习和怎么样学习,不能少于五百字,国庆结束后立刻上交,小朋友准备到网络上搜索组合。

    再说回来,以上海为例,截止2012年,0-14岁人口占全上海2300万人口比重大约9%,为207万;60岁以上人口占全上海总人口2300万的比重大约25%,大约570万;14-60岁的人口占全上海2300万总人口的比重大约66%,为1518万;这1518万人口中,外来人口的比例大约670万,包括白领和民工基本五五开。从全局看,2012年的大概比例情况为,上海每5个人中,有2个是外来人口。上海人口增量的90%来自外来人口。户籍人口增量不大。

    第二部分年龄结构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首先,年龄是许多目标TA筛选的首要纬度。日本索尼公司早年在这方面吃过大亏,作为电子音响巨头,许多目标客群都是15-24岁的年轻人,这些人喜欢什么非常重要,起初索尼只是死板地宣传质量好等,市场份额基本在后面,最好一回是第七名。最后发现目标客户群体的50%以上都是15-24岁的年轻人的时候,索尼公司开始赞助沙滩排球赛场,效果果然不凡,索尼立体声汽车音响的收入果然翻了一番。【参考: Shelly Reese ,”the lost generation”, Marketing Tools(April 1997):P50 】。这是真实发生的案例。今天你去索尼中国总部或上海总部应聘市场总监,年薪是多少?再回头看看这些案例,就会了解对等性和公平性待遇的理由了。有时一个好的市场策划,很短可以让业绩翻一番,带给组织的利润巨大,这点工资算什么?

    其次,不同年龄层面对产品的需求有相似处。

昨天笔者和一个部下,分销经理,姓刘,30岁,他跟笔者讲,说想把现在使用的力科电动剃须刀换成飞利浦的,问为什么?说不一样,感觉该换了。这种感觉深处分析的话,其实就是一个年龄层变化带来的变化。如果说力科和飞利浦在18-35岁人群竞争目标TA进行分割的话,应当30岁是一个分水岭,30岁之后飞利浦要强,无论从产品品牌定位还是价格,还是质量和目标客群需求变化等方面。

    第三,不同年龄的价值观取向不同。宝洁公司曾经搞了两个网站研究青少年对一些概念的认知,包括对产品,对什么是“酷”的理解,等等,以用来进行 营销 决策,虽然有一定效果,但这种在线测量方式有其不足,当前看,无法用量化的数据来下结论说成功或不成功。但是这个方法是对的,测量价值观取向相当重要。特别是一些重大事情的影响,比如2012年的钓鱼岛事件,对许多日本品牌的在华 销售 产生了重大实际业绩影响,汽车领域许多日系车包括尼桑、本田等受到影响,建材领域比如许多大工程和大国企的工程,把许多日本品牌比如TOTO都更换成了科勒等品牌,这种都是价值观和认识论的影响,没有人会为此埋单。

    第三部分年龄结构对 营销策划 的启发

    第一,要使用等同语境。等同语境,就是消费者能理解的语境。最近上海广播上播放了一组别克汽车的广告,均使用80后的年轻人自述的方式,这算是一种等同语境的使用,还是有效果的。

    第二,不要误导目标客群。还用别克的广告来说,大意是劝说青年人,反正你房子买不起,你买个汽车吧!这种劝说的出发点是为了汽车销售商自己的销量利益考虑,虽可理解,但不能认同,不能引导年轻人进行某种长期的消费。年轻人要不要自己买房,生活?难道永远啃老?汽车每月是要保养花费的,每日 只要发动就是要烧汽油的,现在93号汽油8块钱一升,年轻人每月能挣多少钱?要为这个汽车的维护保养支付多少钱?能存下钱吗?房子怎么办?等等,这些都要考量基本的广告策划出发点、动机和社会利益的平衡。

    第三,不要欺骗目标客群。在上海经常能听到一些山寨的医学专家或保健品设备的公司,集体地诱导老年人消费,被媒体报道过多次。这种行为法律都不允许,为什么大张旗鼓地做呢?包括一些学习 机构也是,收了钱,然后跑路,正大广场近期有个学习 机构被媒体报道了多次。等等。如何净化商家策划人员的灵魂,按道理是宗教教义的事情,这里我们也提醒提醒,坦率策划,坦诚生活。

    第四部分结束语

    “只有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古代的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凡事持久坚持,必有所成。营销研究和分析也是一样,要多心,多实践,多查资料和文献,多比较,总归能有真知灼见。希望本研究对相关读者能有一些启发和参考。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推销你的梦想》
        迈克是德国一家保时捷分店的销售经理,他头脑灵活,善于出奇制胜,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招徕顾客,在业界素有“鬼才”之称。可是最近半年来,由于周围新开了几家名车销售店,竞争激烈,接连几个月,迈克所在店的销售额不断下滑,迈克很伤脑筋。
    一天早晨,他拨通几个有购车意向的客户的电话,预约了前去拜访的时间。随后,他叫上一个助手和一名摄影师,带上了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开着新车向第一个目标客户家驶去。
    当车开到那个叫乔恩的客户家门口时,迈克一行下了车。迈克并没有急着去敲乔恩家的门,而是在乔恩家门前屋后转了一圈,然后示意助手将新车开到一个适于做乔恩家的停车位的地方。随后,迈克吩咐那个摄影师给房子和车子拍照,并告诫他:照片看上去一定要有新车与房屋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效果。
    按照迈克的要求,摄影师忙活起来,他从各个角度对车和房子进行取景。不一会儿,摄影师拍好了一张照片,摄影师将照片传到电脑上,通过连接在电脑上的打印机打印出了照片:只见在一栋有白色窗户的赭色房屋前,静静泊着一辆崭新的黑色保时捷,房屋前的几棵树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地面,一片树叶刚好落在新车前面的挡风玻璃前,整个画面看上去是那么协调、完美,不禁让人联想到照片里这一家人的安适和富足。迈克拿起照片欣赏了一番,对摄影师翘起了大拇指。这时,房屋主人乔恩出来了,迈克上前跟乔恩简短地寒暄几句,送上那张照片,然后跟乔恩道了别,一行人开着车,向另一个客户家驶去。
    一天下来,迈克带着助手开着新车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他的这一举动让助手和所有的员工们都感到很奇怪,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两个多月过去,迈克的店没有对新车进行过一次撒网式宣传,也没有跟竞争对手进行过价格宣传战,只是为154户有购车意向的人家拍摄了照片。奇怪的是迈克此举却换来了极高的成功率,154户人家中,有超过30%的住户预约看车,最终的成交率也极高。那些决心购买迈克的车的人,几乎都说过类似的话:“车很漂亮,也许是最适合我们家的一款车。”
    看着销售额一天天高起来,员工们都很惊讶。原来,这是迈克想出的一种聪明的促销手段,他根据有购车意向的人的心理,用一张张车与房屋完美融合的照片,激起他们对拥有照片里那辆车的美好渴望和联想。因为看着照片里新车与房屋完美搭配显示出的那种和谐、丰足的意境,谁不会为之心动并说服自己买下那辆车呢?迈克意味深长地说:“我推销的是车,更是在推销购车人心中那个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啊。”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