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广州日报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我们的美国同行很早就发现,超市的尿片边上放上啤酒,能提升销量。因为在美国,负责买尿片的是爸爸,他们被差遣到超市购物时,都会顺手捎回几瓶啤酒。

那么在电商网站上,顾客买尿片时,你应该推荐什么呢?

这就要靠个性化推荐技术。它的一个基本思想是:通过所有顾客在网站上的历史数据,使用“群体的智慧”来推测顾客还喜欢什么产品。

目前有两大思路:

1.基于用户的推荐

这是基于顾客的相似性,就是某个顾客和哪群人更相似?把这群人买的推荐给他。

业内现在最常使用的一个热门技术,就是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名字很高深,但是背后的道理非常简单:人以群分。经常买同样商品的人,也有相似的偏好。

比如,顾客甲买过《比尔·盖茨传》,乙买过《乔布斯传》。通过数据看到,甲和乙都买过不少同样的书,判断他们的偏好比较相近,称甲和乙这两个顾客比较“相似”,可以把乙买的《乔布斯传》推荐给甲。

基于用户协同过滤的一个著名零售网站是CDNOW。这是一个音乐专辑的零售网站,网站有一个个性化推荐模块:MyCDNOW。MyCDNOW其实是一个个性化的商店,每个人的MyCDNOW里面展示的都是他们喜欢的专辑。

这个个性化系统正体现了亚马逊创始人杰夫 · 贝佐斯的话:“如果我有1百万给顾客,我就应该有1百万个商店。”CDNOW根据消费者评分的数据进行推荐,网站知道用户A买了什么专辑,以及对专辑的打分。根据这些数据,CDNOW用协同过滤去寻找用户A的邻居。然后,把邻居喜欢的但是A还没买的专辑展示在A的MyCDNOW页面上。

而Baynote应用协同过滤的技术,帮助网站解决问题。Baynote开发了“群体智慧平台”,帮助网站提高消费者点击率以及购买转换率。它的解决方案是:把顾客和与他们相似的人联系起来,让一个群体内的成员来做“导购”。

2.基于产品的推荐

这个思路主要是判断哪些产品之间更加相关。如果在网站的记录中,很多用户都同时拥有iPhone和配件,那么这两个商品就比较相关。

再如,很多顾客的购买记录里都有《比尔·盖茨传》和《乔布斯传》这两本书,可以推测这两本书比较相关,有比较高的“关联性”。如果发现新来的顾客丙买了其中一本,我们也可以向丙推荐另一本。

如果买了产品A的人从来不买产品B,买产品B的人也不会买产品A,那么这两个商品距离很远,关联度比较低。

这种关联的好处在于,对于大型零售网站来说,他们的用户数量远远大于产品的数量,算用户之间谁更相似可能要算1000万次,但是算产品之间算10万次就可以了。

有趣的是,现在不少零售网站把基于产品的推荐方法和其他的技术混合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热门的混合应用就是将推荐和社会网络结合起来。移动应用服务公司Goodrec最近把社会网络加入个性化推荐系统,主要是借助于顾客的朋友、家人的评分信息来进行产品推荐。它让顾客的朋友和家人做“导购”,把他们买的产品推荐给顾客。比如你的朋友最近买了一本书,他对这本书的评价不错,Goodrec就把这本书推荐给你。Goodrec还可以帮助顾客选购礼物,你最近经常看一些MP3,你的朋友会收到推荐:“如果你想送礼物给他的话,送个MP3吧”。

个性化推荐技术能获得顾客的忠诚。零售网站为顾客提供了有价值的购物体验,对于顾客来说,他们购物过程更有效率了,也不需要为看一些无关的商品烦心。随着顾客访问网站次数的增加,我们对他的偏好也预测得越准确,从而给顾客带来更高的价值。

未来,个性化电子商务将会因为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而变得更加精准。比如在SNS和微博上,你无需离开Facebook等社交网站的页面就可以下单购买商品。更重要的是,社交网站上的用户网络、访问历史和购物历史为个性化商品推荐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数据。

未来的零售网站可能在你登录的时候,开始与你对话:“今天你的心情好像不太好,你刚看了一篇‘如何减轻工作压力’的文章,我们有一些相关的书,要不要看一下?”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便捷”还是“诱惑”?》
  我们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希奇,于是就问道:
  “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让它吃?”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启发思考:
  看完这个故事,你大脑里想起的一个产品会是什么?小米手机!没错,雷军就是那个老农夫,把小米手机放在屋檐上,让你勉强可以够得着,让你欲罢不能地想去够着。
  容易得到的,也会随手扔掉。太难得到的,有些人争取一会儿就放弃了。只有勉强得到的,意外得到的,人们就会感到惊喜,倍感珍惜。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