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中国经营报》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在国内手机行业,基本上每年都有一个亮点企业,2001年科健、2002年TCL、厦新,2003年的亮点企业无疑是迪比特。迪比特靠一款性价比极高的手机产品5688作为先锋,在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冲开一条血路,市场份额扶摇直上,在2003年9、10月的销量高峰期,销量竟然达到70多万台。迪比特公司成为国内销量第一的豪言壮语不时见诸报端。但是,没过几个月的好日子,到2004年初,迪比特的销量又开始直线下滑,在天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归于沉寂。2004年,对很多国产手机品牌来说,是一个冬天,但是对迪比特特来说,这个冬天来的似乎更迅疾了一些。

  国产手机品牌经过三年的高速发展后,在2004年受到了急挫,2005年,成了很多国产品牌的反思年、调整年。国产品牌手机所存在的问题大致是相同的,主要是技术、品质、品牌的问题。但是迪比特与一般的国产品牌手机不同,本人认为迪比特在2003年所表现的大起大落,主要是体现在销售管理上的失误。

  成功必有成功的理由,失败也必有失败的原因,为了对迪比特在2003年所表现的得失成败有一个深刻的理解,笔者有必要对当时的市场环境作一个深度的分析。

  2003年的手机市场是竞争异常激烈的一年,国产品牌的迅猛崛起,给了国外手机品牌手机一剂清醒剂,国外手机品牌不得不正视国产手机品牌在渠道上的运作方式,积极学习国产品牌在渠道上的经验,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同时,一些革命性的手机技术出现了趋向普及的势头,发展最快、普及最广的就是彩屏手机。在2003年5月份之前,由于彩屏机的价格还处在较高位置,一般在3000元左右,没有到大部分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心理价位,同时,由于大部分手机厂商还有大量的黑白手机库存,大家都忙着清理黑白手机的库存,重点不在彩屏手机的销售上。有的国产手机品牌没有库存的负担,但由于当时彩色显示屏比较紧张,一些想在彩屏机市场有所作为的厂家也力施展。2003年5月份之前,迪比特手机的全国销量比较低,黑白屏的库存负担基本没有,而且其有1000万台产能的规模优势,全球采购的优势,彩屏机实现了量产。由于有代工企业的规模优势,迪比特的产品成本比较低。迪比特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市场上出了一个奇招,以非常低的价格由区包(以一个省或几个省为单位的买断包销商)买断产品,也以远远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进行零售。当时市场上折叠彩屏手机的零售价格普遍在2500-3000之间,而迪比特一款折叠机彩屏机5688的零售价格在1980元,这一个零售价格不仅远远低于竞争对手,而且触及了消费者可接受的心理临界点。迪比特是以1500元/台的价格由区包买断,留给渠道的利润有将近500元。高性价比的产品,触及了消费者可购买的心理临界点,对消费者有强大的吸引力,迪比特留给渠道的高额利润又给了渠道的强大推力,两者合力,将产品的销量迅速提升,单5688一个产品全国销售最高量的时候就可达到20-30万台。在此策略下,带动迪比特全线产品销量上升,在2003年9、10月份,销量一度达到70多万台,位于国产手机销量三甲。

  就在迪比特销量一路飙升的时候,市场正在急速发生变化,大部分国产品牌经过2003年的十一黄金周及之前几个月的清库,黑白机的库存基本清理完毕,彩屏机实现量产,康佳发动了彩屏风暴,TCL、波导等国产品牌也开始全力发动彩屏机的促销。本人当时同时代理TCL与波导手机,TCL于十月份推出两款折叠彩屏手机919、929,上市价直接定在1390元/台,波导两款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SC01、SC10在十月份的价格也只有1100元/台和1500元/台,摩托罗拉等国外品牌的彩屏手机价格也开始下调。由于波导、TCL、康佳及国外品牌手机彩屏机量产,市面彩屏机增多,同时竞争对手的价格也定的恰到好处,有的甚至比迪比特还低,营销管理能力也比迪比特强,从2003年十月份开始,迪比特彩屏机的销量在终端受到非常大的阻击。从这时起,迪比特的渠道危机开始爆发,一方面,由于受前期市场的良好前景的影响,迪比特向区包压了大量库存,而且是买断经营,也就是区包对迪比特的产品是买断制,从理论上讲是不保价、不退货,另一方面,终端的销售又差强人意,彩屏机价格一路走低,迪比特区包害怕亏损,开始恐慌低价抛货,由于区包恐慌性抛货,造成迪比特价格体系的混乱,地区经销商没有利润,零售商也没有利润,渠道开始排斥迪比特产品,迪比特有大量产品滞留渠道。由于迪比特与区包之间是买断经营,又对渠道库存数量缺乏互信,渠道库存一直得不到保价,经销商、零售商的利益受到损害,渠道力量开始流失。由于渠道对迪比特公司缺乏信心,迪比特后面的产品得不到主流渠道的支持,造成迪比特的销量全面下滑。
 

  从迪比特这一时期的大起大落来看,迪比特的成功在于彩屏手机上市先于一般的国产品牌一步,产品又有极高的性价比,但是失败的地方却在于终端的掌控能力、渠道的管理能力、价格管理能力太弱。迪比特也有窜货处罚制度,但是,由于全国窜货太严重,广东的一个区包商就收过18000台外地窜来的货,每台800元的罚金很难处罚下去,最后的处罚也不过是不了了之,渠道混乱的不可收拾。

  笔者做了多年的手机营销管理,排除营的方面不谈,我认为销售管理主要是三个关键性的工作,下面就这三个方面分析迪比特在渠道管理方面的失误:

  一、 销售计划。

  一般来讲,销售计划分年度、季度、月度计划。由于手机市场变化太大,没有那个公司能做准季度计划,最多月度计划做的比较准。做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有人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跳起来摘桃,各计划执行部门必须经过较大努力才能达到;计划做的太高了也没有意义,做的太高的执行部门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做计划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做完计划后,必须将计划分解到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分公司、每一个经销商,一些管理比较精细的国产品牌能将A类零售店的销量计划也能分解出来。公司销售管理部门要对计划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如果实际完成量达不到计划量,各销售管理部门就要分析原因,通过促销、价格调整等手段,使实际销量达到计划量,如果实际销量还是达不到,就必须调整销售计划。迪比特在这一时期犯下的错误是,面对市场存在的情况,既不能做有效的应对措施,又不去降低给区包的销量计划,还继续给区包压货,客观上造成了经销商低价窜货、打乱价格体系的原因。

  二、 渠道的设置。

  一个厂家选用什么样的渠道模式,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必须根据厂家的系统能力作出选择。虽然现在渠道扁平化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三星的产品引领了手机设计的新潮,造成产品很高的溢价,它有能力保证各个分销层次有较高的利润空间,它就选择了全国代理的渠道模式。其它的国外手机品牌也根据产品的特性选用了国代、省代、直拱的混合渠道模式。不管一个厂家选用什么样的渠道模式,必须掌握产品的流向、流速、流量。迪比特最大的问题是靠快人一步、高性价比的产品,高额的渠道利润冲开渠道后,在后面的销售跟进做的不到位,也就是营销人员不足,不了解产品的流向、流速、流量。对手机销售来说,将产品卖给区包以后,并没有完成真正的销售,各分公司必须跟踪区包将产品分给那些地包商了、那些零售商了,卖给那些消费者了,只有产品到了消费者的手里,才是完成了真正的销售。出于现金回笼、提高资金周转率和物流配送的考虑,很多公司选用全国代理或是区包的模式,但是,一般的国代、区包只能帮助手机厂家将货物分送到地包、零售店,起一个资金平台、物流平台的作用,并不能帮助手机厂家在终端实现销售。对一个手机厂家来说,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国代、地包不是最关键的,而是必须有一批核心的地包商、零售商,这才是渠道的根本。迪比特最大的问题是它看不到渠道的根本问题在那里,对渠道进行盲目极端的调整,造成渠道动荡不安——2001年找中邮普泰做国代,发现不行,又在2001年底开始发展地包,2003年又开始发展大区包,甚至找天音、蜂星做国包,2004年开始又发展FD。

  作为地级经销商和零售商,都是需要要厂家长期支持和培育的。在渠道的支持培育方面,诺基亚应该堪称典范。诺基亚大概在99年左右发展专卖店,其后一直对专卖店进行了大量的资源倾斜,进行了大量的专业指导和支持,使专卖店的发展健康平稳。到2002年左右,诺基亚的专卖店基本成了每个区域最优秀的零售商,以广东为例:深圳恒波、东莞大地、广州龙粤、国讯等都是当地一流的零售商,也是诺基亚实现最终销售的中坚力量。在2002年底,诺基亚对这些零售商进行了直供。

  对于新进入市场的厂家来说,由于管理准备不足,一般是走先粗化后细化的渠道发展模式。在公司成立之初,由于组织架构不健全、各方面管理准备不足,往往先发展国代、然后发展省代、地代、直供。迪比特在2001年发展地包的方向没有错,关键是内部的营销管理队伍能不能跟上如此细化的渠道管理,如果暂时跟不上,这时想到的不是回头去做国包、区包,而是强化对渠道、对终端的推广能力,加快产品的流量、流速。但是,这是需要更细致的管理和时间的。
 

  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得.圣吉在他的著作《第五项修炼》里讲了一个时间滞延的概念。也就是任何一个战略决策在时间上都有一个滞延,他打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比方,我们洗澡用的水笼头,你打开热水开关时,水不一定马上热,于是继续开大热水,最后变得过热。于是人们拧小热水,加大冷水,最的水又变的过冷。这个比方其实很适合迪比特在渠道调整上的现状。笔者曾经所在的公司在渠道管理上也经受过时间滞延所带来的迷茫和反复。笔者曾经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国外手机品牌的代理公司,在98年我公司就感觉到渠道扁平是大势所趋,公司决策层决定在所有的厂家还未扁平之前,先行扁平,抢占先机。当时整个手机市场还是以抛货为主,作为国外手机品牌的代理,也不过是将货直接给当地省会城市的批发商,由他们分到各地市经销商和零售店。公司要求改变这种现状,要求直供省会城市的大零售商,发展地级经销商。由于当时地市经销商队伍不成熟、资金也不够充裕,经销商单次进货都比较少,没有省会城市的大经销商手笔大,他们一次就能提几百台,很多分公司被这种外在表象所迷惑,回过头来又做大批发商。各分公司执行总公司渠道扁平的决心不坚决,公司渠道扁平的计划面临流产。面对这种现状,公司决策层非常坚决,要求分公司将当地占主要销量的零售店上报总部,主要零售商的销量必须占到各分公司总销量的30%以上,各分公司不允许发展覆盖全省的经销商,各地区地级经销商的名单必须经总部渠道部核准才能定,对拒不执行总公司策略的分公司经理撤职。

  由于总部政策强硬,再加上不停的宣导,同时,公司在渠道管理上不断进行细化和完善,在促销管理、ERP等软硬管理上不断深化和加强。笔者曾经所在的公司不仅顺利地实现了渠道扁平化,而且,作为一个手机全国代理商,在大部分手机厂家进行渠道扁平化的前提下,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为现存不多的几个全国代理商。

  在产品竞争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手机厂家已经将竞争的战场,越来越转向销售渠道,每一个手机厂商必须明白,渠道的扁平化是大势所趋,在大家都进行渠道扁平、加强终端管理的前提下,企业间在渠道上的竞争优势就体现在谁的管理更系统、更精细、谁的管理团队执行能力强。

  三、价格管理和市场区隔

  由于手机的时尚因素和高科技因素,决定手机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产品贬值非常快,降价速度非常快。在手机产品销售管理过程中,价格管理是非常困难的管理。在手机行业,创造了独特的全程保价模式,也就是手机厂家对渠道的所有库存,包括存留在渠道各个环节——全国代理、省代、地代、零售商,只要是没有销售到消费者手里的产品,都要提供保价。但是,由于手机销售终端非常的密集,据不完全统计,光广东省就有各类手机销售终端一万多个,在保价的过程中,要了解清楚各级经销商和零售商的库存是非常难的。象波导、TCL这样的国产手机品牌,它们有庞大的营销管理队伍,零售终端的销量每日 都能及时上报,即使与实际销量有一定的误差,但是,相差不会太多,对它们来说,对渠道库存的了解相对清楚些,对渠道库存的保价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

  在做手机价格的设置时,手机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手机行业不仅要设置区包提货价,还要对区包给地包的价格进行设置,地包给零售商的价格进行设置、零售商的最终零售价也要设置,以保证各个分销层级都有一定的利益保障,保证产品在渠道有足够的推力,促进产品的销量增长。同时要对各区包、地包所分销的区域进行严格的划分和区隔,并规定对窜货的经销商要进行严格经济处罚,以防止窜货后打乱其它区域的价格体系,各级经销商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影响销量的增长。

  迪比特的产品买断的优点是给了经销商足够的利润空间,经销商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买断制的最大弊端是迪比特不给经销商保价,经销商必须承担降价带来的风险,客观上造成了经销商只有迅速将产品销售出去,才有可能赢利,所以造成经销商到处窜货,由于经销商窜货太多,迪比特无法对经销商进行处罚,最后造成窜货愈演愈烈,整个渠道到了失控状态,经销商对迪比特失去了信心。

  迪比特手机在2003年下半年的市场份额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我个人认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是体现在销售管理上。迪比特曾经是一家以代工为主的手机企业,生产制造、品质管理是它的优势,1000万台的生产量造成的成本优势也是它的优势,但是,迪比特必须从产品导向、成本导向为主的营销方式向营销导向、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方式过渡。制订适合自己的分销管理模式并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加强营销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强对零售终端的支持和管理,加快产品的流速、流量,并清楚了解产品的流速、流量,对经销商的库存进行合理的保价,保障经销商的利益,培养核心经销商队伍。迪比特公司与其它的国产品牌不一样,它有成熟的生产制造经验、成本控制能力和研发能力,只要营销思路调整得当,消除经销商的疑虑,我认为迪比特会比一般的国产品牌重新崛起的更快一些。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营销哲学》
一害羞男孩在教室自习,看到一个很中意的女孩,眼看女孩看完书要离开了,害羞的男孩憋红了脸上前搭讪:同学能借我10块钱吃面条吗?钱包丢宿舍了,这是我的学生证,你给我手机号,回头还你钱。女孩想了想说:行吧。正掏钱,男孩又说:要是能借20,我请你也吃一碗。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