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张学光 华夏时报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北京“大院”里走出来的王中军,在他50岁时,成了一个身家数十亿资产的影视集团董事长,他管理着目前国内最知名的影视公司——华谊兄弟。

  在大部分公开场合中,华谊兄弟当家人的王中军和弟弟王中磊很难成为聚光灯的焦点。不过,这些娱乐明星仅仅是华谊兄弟这艘大船的划桨手,王氏二兄弟才是真正的掌舵人。

  他们需要在“兄弟”和“财富”之间保持这艘大船的平衡。

  兄弟二人身家过30亿

  华谊兄弟是国内A股第一家上市的影视公司,同时也成就了其在国内民营娱乐行业的领军地位。

  经过上市后连续两年的送股,截至2011年三季度的时候,华谊兄弟的总股本已经从上市时的1.68亿股增加到6.05亿股,作为大股东和二股东的王中军、王中磊兄弟二人的持股量也由上市初期的5780万股增加到2.08亿股。按照9月30日华谊兄弟15.23元/股的收盘价计算,王氏兄弟二人持股的市值合计约为31.7亿元。

  也许是出身于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部队大院,在王中军眼里,钱从来都不是目的,仅仅是实现目的的一个手段。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让王中军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敢于拿出全部家当去投资所有人都退避三舍的中国电影,而在三年前华谊兄弟上市前,王中军能够拿出大量的股权分给旗下的艺人,让他们做明星股东。恰恰是这两次“挥金”,成就了王中军在国内电影行业的地位,同时也确立了华谊兄弟在电影行业的领先地位。

  10年前,当王中军刚刚开始进入到影视行业之后,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影视行业的高投入和高风险。作为民营企业,能够解决这种资金困境的融资渠道无非是企业赞助、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

  1997年王中军在投资第一部影视剧《心理诊所》时,当时一部影视剧的投入不过几百万元,即使在1999年投资《没完没了》的时候,当时冯小刚的一部影片成本也就只有1100多万元,然而进入到2000年之后,中国电影的投资成本开始越来越高,到2007年拍摄《集结号》时,一部影片的投入已经高达8800万元。面对越来越高的投入,企业赞助、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三条传统的融资渠道加起来也难以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

  之前有坊间传闻,香港一家著名的娱乐公司曾打算拿出1亿元挖走冯小刚,事实上,无论是冯小刚还是旗下的任何一个艺人,水涨船高的身价开始让王中军感到了电影投入以外的资本压力。

  只有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才能满足影视公司不断增长的资金需求。

  在相继完成几轮股权融资之后,2008年初,华谊兄弟最终完成股份制改造,为上市铺平了道路。2009年10月,华谊兄弟赶在第一批28家公司之内登陆创业板。

  不过,资本市场不是免费的提款机,股民的钱也不会白给华谊兄弟。王中军拿着资本市场上融来的巨额资金,同时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他要保证公司经营始终是处于盈利的,这也意味着,他投资的每一部戏都是奔着赚钱的目的。

  倚重冯小刚效应

  如果按照在公司的职位划分,无论是作为导演的冯小刚还是作为演员的张涵予,都是王氏兄弟的下属员工,然而,每次在他们谈及对方的时候,言语间总是充斥着兄弟情。

  对于华谊兄弟而言,很难说清楚一名艺人究竟是员工还是生产资料。

  2008年,在华谊兄弟上市紧锣密鼓的阶段,冯小刚凭借着《集结号》和《非诚勿扰》两部影片给公司带来了1.89亿元的票房分账收入,占到公司当年电影业务收入的40%和总营业收入的18%。

  曾有行业内人士给出这样的评论:“如果没有华谊,冯小刚还是冯小刚;可是如果没有冯小刚,华谊就不再是华谊了。”值得注意的是,华谊兄弟的上市招股书当中,特意花费大篇幅对冯小刚和其影片的市场进行了分析,对于冯小刚,招股书当中给出的定义是“倚重”,显然,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花费大篇幅去介绍一名“员工”,这并不多见。

  接受记者采访的行业分析师也承认,目前对于华谊兄弟而言,股价涨跌的最大风险分别来自于冯小刚电影的票房成败,还有旗下艺人的稳定性。2010年初,在华谊兄弟刚刚上市几个月之后,就曾传出公司旗下艺人黄晓明和周迅出走的传闻,一时间,引得市场投资者纷纷侧目。

  市场之所以对于公司艺人的流动如此关注,是由于这些艺人背后背负着公司巨额的广告收入。根据华谊兄弟的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10年在栏目制作和广告上的收入高达2.7亿元,占公司主营收入的57%,而公司在这项业务上的利润率则高达51.4%。

  目前王中军对于冯小刚以及旗下艺人的绑定,除了股权和情感之外,更为实际的是对其工作的全力支持。以冯小刚为例,按照目前华谊兄弟和冯小刚签订的合同,冯小刚几乎每年都要为华谊兄弟拍出一部影片,可实际上,在电影行业当中一名导演很难做到一年一部大戏,能够三年拍出一部大戏已然不易,更何况还是一年一部赚钱的戏。这背后,是王中军在投资方、制片方、发行方,甚至包括剧本创作等一系列电影产业链的配套服务,而冯小刚仅仅是担任影片创作这其中一个环节的重任。

  王中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冯小刚早晚是要退休的,那么到时候华谊兄弟靠什么生存下去?显然只能靠一个完整的娱乐产业体系和持续的盈利能力。“不过,我相信冯小刚的退休一定是在华谊兄弟。”

  语录WORD

  ●马云投资华谊兄弟连中介都没有,回到了比较土的模式,就是两个朋友,我坐在这儿,马云坐在那儿,我们两个人聊天,他说感觉华谊兄弟这个企业不错,就开了个价,其实就是简单到这种程度。

  ●公司上完市以后也没有别人说的那么累,照样很轻松,而且我觉得上市后比上市前轻松,所谓的轻松是心态轻松,你从资本能力到品牌能力上有很多人帮你,对品牌投入就少了很多钱,如果大家能上市,我还是鼓励大家把自己的公司做成上市公司。

  ●所谓公司的风险,基本都是有的时候行业分析师,或者八卦新闻把我们说得有些风险,天天担心冯小刚会不会离开华谊,天天担心我们某一个艺人到约期了怎么样,其实他们离开华谊能去哪儿呢?

  ●冯小刚这样跟我们合伙像创始人一样,我甚至说华谊兄弟不仅是中军中磊,冯小刚跟我们像哥们一样,冯小刚的股权到解禁期可以卖一部分股票,他的劳动除了片酬还可以从资本市场里拿到回报。

  上榜理由

  华谊兄弟是创业板第一批上市的28家公司之一。截至2011年三季度的时候,华谊兄弟的总股本已经从上市时的1.68亿股增加到6.05亿股,作为大股东和二股东的王中军、王中磊兄弟二人的持股量也由上市初期的5780万股增加到2.08亿股。按照9月30日华谊兄弟15.23元/股的收盘价计算,王氏兄弟二人持股的市值合计约为31.7亿元。王氏兄弟跻身亿万富豪之列,但对于华谊兄弟而言,股价涨跌的最大风险分别来自于冯小刚电影的票房成败,还有旗下艺人的稳定性。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管仲病榻论相》
   管仲病重,齐桓公亲往探视。君臣就管仲之后择相之事,有一段对话,发人深省。桓公:“群臣之中谁可为相?”管仲:“知臣莫如君。”桓公:“易牙如何?”管仲“易牙烹其子讨好君主,没有人性。这种人不可接近。”桓公:“竖刁如何?”管仲:“竖刁阉割自己伺侯君主,不通人情。这种人不可亲近。”桓公:“开方如何?”管仲:“开方背弃自己的父母侍奉君主,不近人情。况且他本来是千乘之封的太子,能弃千乘之封,其欲望必然超过千乘。应当远离这种人,若重用必定乱国。”桓公:“鲍叔牙如何?”管仲:“鲍叔牙为人清廉纯正,是个真正的君子。但他对于善恶过于分明,一旦知道别人的过失,终身不忘,这是他的短处,不可为相。”桓公:“隰朋如何?”管仲:“隰朋对自己要求很高,能做到不耻下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哀怜同情;对于国政,不需要他管的他就不打听;对于事务,不需要他了解的,就不过问;别人有些小毛病,他能装作没看见。不得已的话,可择隰朋为相。”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