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26日    中欧商学院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中欧校友赵炳贤:企业既要做实业也要做投资

投资如何赚到钱?听听“中国巴菲特”怎么说……

他是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的忠实信奉者和践行者,他从资本运营做起,2009年转投实业,先后收购了七家中药企业。3-5年间,几家公司的销售收入从1.9亿增长到25亿,创造了业界奇迹。

记者:您1997年的著作《资本运营论》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资本运营和投资银行的专著,时隔18年,您携新书《有效动作论》回到公众视野。为什么选择现在出书?

赵炳贤:《有效动作论》其实有点像《资本运营论》的姊妹篇。当时我在《资本运营论》里提出了企业竞争的两种战略,一种叫外部交易型战略,一种叫内部管理型战略。《资本运营论》主要讲前者,探索的是资本运营,包括并购、重组、上市;而《有效动作论》主要是讲企业内部管理战略,它探索的是怎么样用理念,包括用核心价值观来管理企业。我想好了,这一辈子就写这两本书了。

为什么在这个时机推出呢?因为这本书已经写了五年九个月,也有十几万字了,这十几万字把我关于内部经营管理的理论框架描绘得很清晰,我觉得现在时机已经成熟。

记者:《资本运营论》当时受到读者热捧成为畅销书,您觉得《有效动作论》能否重现当年的热销?

赵炳贤:当年《资本运营论》能够畅销,是因为赶上十五大。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报告里面,有多处提到了“资本”,以前都是回避“资本”只讲“资产”的。所以《资本运营论》就变成了贯彻十五大精神的一本重要的参考书了。我听出版社说,一般书卖一两万册就算畅销书了,《资本运营论》起码卖了一两百万册,这是因为政策使然。

《有效动作论》也赶上一个好的政策背景,我们现在都提倡依法治国,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本书其实讲的也是依法治企,怎么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来驱动企业。但是这本书肯定不会像《资本运营论》那么容易畅销,前者讲的是怎么赚钱,又赶上了政策;后面这本书讲的是怎么样用理念去领导企业,先把理念做好了,然后再赚钱,这个过程比较慢。

但是如果从长期来看,这本书会比《资本运营论》更加畅销,因为用理念领导企业这是一个趋势,单纯为了赚利润而经营企业是不可持续的。钱最多的人,都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的人,都是为了实现理想、信念,理念做好了钱会随之而来。

记者:能否用几个关键词阐释《有效动作论》中的管理理念?

赵炳贤:业绩=理念x动作。理念等于理想加信念,理想就是使命,信念就是价值。

记者:您刚才提到《资本运营论》获得成功的原因是,大家都觉得看了这本书就知道怎么赚钱,所以才去买您的书。现在很多人也都把钱从实体经济转移到虚拟经济,觉得后者赚钱更快,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赵炳贤:其实大多数人的经历都和我是反过来的,都是先做实业,有钱了嫌做实业太累,就去做资本市场。我是做资本运营的,嫌不累,所以倒过来做实业来了。(笑)

从长远来说,钱还是应该投到实体经济去,因为虚拟经济是依赖于实体经济的。A股市场2600多家上市公司,如果销售收入不增长、利润不增长,想要推动股价上涨,也不可持续。有些人可能觉得做实体经济赚钱太慢,和各方面去打交道也很累,我也觉得确实是很累、很麻烦,不如我做资本市场,做投资那么快乐。但即使你转到资本市场,你也未必就能够像人家一样能够赚到钱;即使你暂时赚到钱了,你也未必就能长期的保住你赚到的钱,还能赚更多的钱。资本市场在某种意义上看起来简单,短期赚钱容易,但是长期而言它赚钱比实体经济赚钱更难,风险更大。

记者:所以这是您转投实体经济的原因吗?

赵炳贤:对。你买一大堆股票、债券,你怎么知道十年,二十年以后怎么样?真的不知道,除非你知道你买的股票所代表的企业,几十年以后怎么样,要特别了解这个企业才行。但是股价不仅仅依赖于企业本身内在价值的增长,还依赖于市场的一些情绪化的东西,所以我们还是要把自己的财富基础建立在做好实体经济基础上,然后再和资本市场去结合。

记者:您推崇的价值投资者巴菲特被称为“股神”,为什么他就能够长期赚到钱?

赵炳贤:大家都说巴菲特,其实巴菲特不是光靠股市赚的钱。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利润来源是保险、再保险和实业公司,他用保险浮存金的一部分去收购一些实业公司,另外一部分买一些上市公司股票,比如可口可乐、IBM、富国银行、美国运通等。巴菲特光靠在股市上的投资组合表现,过去几十年其实没有跑赢标准普尔500指数,但是他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增长,是跑赢了的。所以巴菲特实际上是一个“收购之王”,股市只是他对实体经济的投资组合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还是收购公司。他本质上是一个企业家。

记者:巴菲特每年都会发布“致股东信”,您被称为“中国的巴菲特”,有没有给股东或投资者的建议?我的同事们听说我来采访您,也想问问普通投资者怎么能在中国股市上赚到钱。

赵炳贤:第一,我们要对投资的股票所代表的企业进行正确的估值。我做了实业以后,对企业的估值能力比以前强了很多。

第二,要正确认识市场的情绪化,不要因为市场跌了吓的就卖了,不要因为涨了10%-20%就跑了。股票不要频繁的去换手,也不要买很多你不熟悉的股票,只要买三五只股票放个三年五年,也许你就能赚到三到五倍。我有时开玩笑说,如果股市每隔十年开一次市,你们可能都能赚大钱了。因为那个企业十年可能有巨大的成长。但股市不关门,天天让你交易,所以天天就买了卖卖了买。

我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是:(1)买你最熟悉的股票,等待时机逢低大量买入并持有,三年五年以后可能就赚很多。(2)要不就买指数基金,两者选一个。

如果你再专业一点,你可以画三个圈,第一个圈是能力圈,看这个企业是不是你最熟悉的;能力圈里面再画一个圈是护城河,你大致判断一下这个企业有没有独家的东西,未来五年,十年还能不能活下去,活的能不能这么好;这个圈里面再画一个圈叫安全空间,就是股市的报价和你的估值之间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因为估值还是会有偏差的。

记者:您之前有7次去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的经历,2007年第一次参加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呢?

赵炳贤:那时候巴菲特股东大会上没有几个中国人,连亚洲面孔都很少。当时巴菲特已经70多岁了,把企业经营的那么成功,又那么善良、友善、谦虚。他还不累,不像美国其他大公司CEO每天忙得四脚朝天,主要是靠他的那一套理念在经营这个企业。巴菲特只管两件事:一是资金的分配,他管投资,并购,包括股市的投资。第二管选人用人,就是选子公司的CEO等高管。

其实我写这本书也是想像巴菲特一样,只管投资和并购,以及高管的选任,其他事都放给高管去管。这也是我去巴菲特股东大会最大的收获。

记者:您怎么看在中欧的学习经历?

赵炳贤:中欧给我的印象是比较“老派”,欧洲那种比较传统的教育。它通过案例让学生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经验,而不是去让这些人搞什么关系,我觉得这个方向是非常正确的。当时我们那个班36个人,同学们都是心态很平和的,做企业都是很踏实的,我们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也都非常好。所以我觉得中欧文化是我比较喜欢的文化,我后来也让我们很多管理人员去中欧学习。

记者:读书的时候您有什么印象特别深的事情吗?

赵炳贤:我觉得我从巴菲特股东大会学到很多东西,就建议中欧组织同学们一起去,一共去过3次。除了参加股东大会,也去考察学习一些美国的大公司,以及到美国的商学院学习。其中经历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有一次因为行程订晚了,奥马哈(注:巴菲特的家乡,每年股东大会举办地)的酒店爆满,没办法我们只能住到奥马哈附近城市林肯市的汽车旅馆里,当时同学们还“埋怨”我来着。(笑)

记者:您对中欧校友们有什么建议?

赵炳贤:我觉得企业既要做实业也要做投资,从两个方面体验出两种规律来,然后把两种规律融为一体,而不是相互排斥,这是非常重要的。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没问题和有问题》
有一个企业家坐在餐厅的角落里,独自一个人喝着闷酒。一位热心人走上前去,问到:“您一定有什么难解的问题,不妨说出来,让我给您帮帮忙吧!”
    企业家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我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能帮我的忙。”
    这位热点心人立刻掏出名片,要企业家明天到他的办公室去一趟。
    第二天,企业家依约前往,这位热心人说:“走,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企业家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热心人用车子把企业家带到荒郊野地,二人下了车,热心人指着前面的坟场对企业家说:“你看看吧,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统统是没有问题的。
    企业家恍然大悟。请记住这样一句话:只要有问题,就有存活的希望。只要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前进。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