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9日    商界评论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在经过了一番整合洗礼之后,O2O领域开始渐趋理性,也让更多业态有了新的商业想象。理性的回归正在引导实践,使其重新回到真正的商业价值范畴之内。

  ■文/杨洪,优米网高级市场副总监

  今年,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可能引发经营业绩的下滑,已经成为了业界的普遍担忧。一方面,近40年的改革红利正在被更深层次的结构调整效应对冲,进而出现衰退。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加速融合,催生了诸多新的生产方式或供应方式,从而刺激了新的需求。而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正在被不断尝试并验证。

  与传统低效产能仅凭需求刺激不同,由“互联网+”或是O2O倡导的线上线下融合所催生的新兴业态,似乎也正符合当下决策层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的题中之义。而这种新的生态或许能为将来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内生动力。

  2014年,作为一种新的商业逻辑,O2O也搭乘着互联网的顺风车,一路高歌猛进。互联网巨头强力布局O2O,而创业者和资本的大量涌入,更是让整个O2O领域瞬间火爆了起来,传统企业也纷纷以变革的方式进场。

  随着2015年大量O2O项目在资本困境中难以为继而命运迥异,O2O似乎开始回归理性,并引导实践重新回到真正的商业价值范畴之内。

  害死O2O的四个思维

  事实上,O2O最简单的逻辑就是线上与线下的双线融合,但不管是互联网巨头、创业者、资本还是传统厂商,都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线上,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线下能力缺乏足够的关注。

  所谓的用户思维、平台思维、盈利思维、快速思维等诸多在虚拟世界无往不利的制胜法宝,在这个过程中也遭遇了现实的重击。而O2O之所以从最初的疯狂跟风,到现在的三缄其口,与这十年间互联网思维的大行其道不无关系。

  用户思维:用户不等于顾客

  人类的需求有很多,但有一些需求,上帝也满足不了。

  任何生意都要照顾到所有参与者的利益,包括直接和间接参与者,也包括使用者(顾客)和提供者(商家)。仔细划分一下,当下O2O商业模式的设计无非遵循三个思维逻辑:原本线下完成的,转移到线上解决,如支付、点单等;原本到店的,现在改为到家,如洗车、足疗等;原本固定的手艺人,变成了灵动的服务者,如美甲、厨师等。诸如洗车、足疗、美甲、厨师等上门服务固然是消费者的需求,但这些需求的满足也意味着极高的成本。

  以足疗O2O为例,一个技师一天在店里可以做5~6单,上门的话最多做2~3单。上门对消费者而言看上去是方便了,但对技师、商家和平台呢?对于这种飘忽不定的需求,它们该如何变现?

  按照互联网思维,过往的成功案例多是边际成本递减趋零的大流量变现方式。比如QQ,它平摊到每个用户头上的成本几乎为零,所以基本免费。但对于O2O,这个模式根本行不通。多服务一个足疗用户就得多一个技师,而技师的工作时间又很有限,低价或者补贴只能是一时的营销手段,根本不可持续。最后就会变成成本驱动——多服务一个用户,就需要同等增加一块运营成本。如果用户不愿支付,那盈利就无从谈起。所以,满足需求的另一方面,还必须要考虑满足的成本和变现的需求。

  产品思维:好产品不等于好商品

  经济学上讲,产品偏重使用价值,商品偏重交易价值。

  小米的爆红,让雷军关于“极致产品”的描述被奉为圭臬。不可否认,小米的出现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制造的形象。但老话说的“一分钱一分货”也不无道理,这不仅是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更是商家对于商品成本和价格的平衡。

  虽然很多O2O从业者做出的产品都称得上是“极致”,精致的包装、帝王般的服务,再加低廉的价格,这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流量的骤涨。但这背后所产生的成本,却是一再靠补贴来填补。一旦取消补贴,极低的客户留存率必然导致订单断崖式下滑。

  产品只是一种情怀,而商品才是一门生意。没有交易价值,就不能成为一门生意。

  盈利思维:羊毛出在猪身上,可能没人埋单

  通常,互联网流量思维的盈利考量就是,有流量必然会有变现的渠道。在纯线上的时代可能是这样,但放在O2O语境下,想依靠流量变现,可能会遭遇死结。

  O2O的流量具有极强的本地属性,随之而来的就是获取流量的成本、用户留存率和转化率等问题。比如,一个做推拿的O2O项目,你可能会希望依托用户黏性,靠做家庭的健康顾问来赚钱。表面看上去很合乎逻辑,但问题是,用户会像你想的那样吗?

  首先,需要家庭健康顾问的用户肯定要从推拿的用户群体中进行二次提纯。第二,没有推拿需求的用户未必就没有健康顾问的需求,而这部分用户又要重新获取。第三,推拿技师和健康顾问很有可能是两个执行单元,这意味着你又要增加一项运营成本。这可能会让你陷入成本驱动的陷阱。第四,如果用户真有健康顾问的需求,为什么必须找你,而不是去寻找更专业的机构?

  由于涉及到链条的延伸和平台构建的运营难度,“羊毛出在猪身上狗埋单”的这个逻辑,在O2O领域适应性会很差。

  平台思维:不是每一个入口都可以搭平台

  诸如“希望以外卖到家为入口,构建一个本地即时消费的流量平台”的范式,在O2O的商业模式设计上,是一种常用的语境,也留足了未来的想象空间。但现在看来,这可能是错的。

  平台搭建的首要问题在于点、线、面等各种介质要素的连接、交叉和叠加。传统的纯互联网平台可能没有过于复杂的过程,但涉及到线下,其平台搭建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

  以生鲜O2O为例,传统供应链条的冗长导致了销售价格的混乱。那O2O切入的改造点必然是砍掉中间环节,实现产品直采直供和用户直购。此时要搭建生鲜O2O平台必然涉及品控、采购、冷链、运输、仓储、分发、销售、损耗等各个环节,而这些环节靠一个网络平台和一套垂直体系根本无法完成。

  平台思维在O2O领域难以为继的核心问题就在于搭建和运营成本过高,而利润又恰恰过薄。这也是为什么业界普遍倡导重度垂直的原因,抓住某一运营环节做深、做透,才是正道。

  O2O向死而生

  用户需求是所有商业模式生发的基点,但必须要考虑满足这种需求的成本。O2O最大的价值就在于降成本、提效率,这种不仅体现在需求端,也在供给端。假如一款O2O产品提升了需求端的效率,同时也增加了供应端的成本,那么这种商业模式瓦解的风险会非常高。

  O2O作为一种商业逻辑的思考范式,并非是把到店变为上门那么简单。假如你是生鲜类的O2O项目,你必然要遵循生鲜行业的基本规律,那就是供应链优化与分解的基本规律。假如你是餐饮类的O2O项目,你必然要考量原材料采购、损耗以及经营成本转移等方面的规律。假如你是一个汽车后市场的O2O项目,你必然要考虑配件销售或者服务等方面的获利规律。

  O2O项目首先是关联行业的规律属性,然后才是利用互联网改造升级的问题。弱化互联网的行业属性有助于建立更为接地气的商业模式。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烧钱很有可能还是O2O领域商业进击最有效的方式。但其短期效应带来的不可持续性,依旧会让一个个没有造血能力的项目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所以,既然“狗埋单”这种纯互联网思维无法适用于O2O,不如在一开始就倒逼自己建立一套可以实时变现的盈利模式。

  目前,O2O还处在一个成长的必然阶段。如果把O2O的局视为一场“世界杯盛宴”,那么,2015年只是一场世界杯外围赛,2016年才会真正进入小组赛和淘汰赛阶段。O2O的大时代,才刚刚开始。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一份记载失败的成功者简历》
这是一位伟人的简历。
22岁,生意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4岁,生意又一次失败;27岁,精神崩溃;29岁,竞争议员;31岁,竞选选举人失败;34岁,竞选参议员失败;37岁,当选国会议员;39岁,国会议员连任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两次失败;51岁,当选美国总统。
他就是美国总统林肯。可以看出,在林肯的一生中,失败占了大多数,但最终他却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管理故事哲理
任何人的一生都充满了坎坷与机遇,成功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越过坎坷,抓住机遇。而我们能否跨越必然经历的失败,就在于我们能否从心态上把失败当作我们奋斗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句号才会是成功。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