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如何破解企业成长中的怪圈》《国企改革》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23年06月01日    文:明健 中国企业家杂志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1.jpg

宋志平成功完成了从企业家到企业思想家的嬗变。

十年前,自宋志平带出两个世界500强企业以来,外界就开始称他为“中国的稻盛和夫”。这些年过去,宋志平身上的这一标签并没有淡去,反而烙印愈加深刻。人们渐渐发现,宋志平与稻盛和夫一样,也是修心修身,靠修为和工法做企业,出了不少的企业思想,并满怀热忱与希望,对年轻企业家们进行循循善诱的指导。他们二人都是业绩卓著,思想卓越,备受人尊敬的企业思想家与企业教育家。

宋志平与稻盛和夫的共通之处

长期主义,带出两家世界500强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学的是有机化学。毕业后自学无机化学,并以自己的核心技术专长起家,在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日本京瓷株式会社),在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名KDDI),这两家企业都进入过世界500强。在日本经济界,技术员出身的稻盛和夫称得上是一位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的传奇人物,也是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缔造者和重要的见证者之一。

宋志平1956年出生于中国河北,毕业于河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大学毕业后从技术人员做起,后来一步步成长为央企的领导者。宋志平深耕国企四十年,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至2014年间,同时担任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这两家央企的董事长,并把这两家当时基础薄弱的央企双双带进了世界500强。他还在推动国企混改、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和行业重组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1.jpg

2013年宋志平带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双双进入世界500强。

宋志平与稻盛和夫一样,是一个痴迷于做企业的人,都是长期在企业埋头苦干,而且都是从技术员成长为一代企业领导人,并且都带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取得了受人尊敬的商业成就。正是因为二人有着太过相似的学习成长经历与商业传奇,这才有了故事的开头,媒体和企业界人士纷纷称宋志平为“中国的稻盛和夫”。

除商业成就外,他们其实在思想上、人格魅力上,对企业教育和企业思想界的贡献上,还有很多的共通之处。宋志平常说,“有思想才能被尊重。企业要有思想,企业家更要有思想。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下一个目标不止是创造多少个世界五百强,而是创造更多闪光的企业思想,能产生中国的亚科卡、韦尔奇和稻盛和夫。”

著书立说,贡献企业思想

稻盛和夫一生著作颇丰,他的《心》《阿米巴经营》《敬天爱人》《活法》《干法》《经营十二条》《六项精进》《思维方式》《创造高收益》等等,一度风靡日本与中国。因为他是学化学的,经营企业于他而言,就是一项从零开始的挑战。不懂财务,后来却创造出了阿米巴财会系统;不懂人事,后来却让国内外的部下都忠心跟随;不懂销售,后来却把企业做到了行业的第一,利润率始终高于同行。一点一滴,聚沙成塔,还将自己的企业思想与企业哲学慢慢的汇聚成书,无私奉献给世人。

稻盛和夫曾说,所谓经营只能是经营者人格的投影,要以正确的方式去追求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他将对一切事物的判断基准都归在“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句话里。他认为只要具备做人的正确的判断基准,就一定能在实践中有效发挥作用。稻盛和夫最核心的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敬天爱人”,以心为本,二是阿米巴经营方式。

如稻盛和夫一般,宋志平也是深度思考者,并且极善于总结归纳。在企业实践中,他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进行系统思考,总结出了很多极具推广价值的重要理论成果,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点的企业思想体系。他提出的两个最典型的观点,就是“央企市营”与“经营管理论”。

“央企市营”这一观点形成于2008年,2011年见诸媒体。其内涵包括股权多元化、规范的公司制和法人治理结构、职业经理人制度、内部市场化机制、外部市场化运营等内容。“央企市营”也受到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哈佛大学给中国建材做重组案例时把这个词收了进去,译为“Marketize SOE”,意为市场化了的国企。

“经营管理论”这一观点形成于2017年,2019年见诸媒体。宋志平大学毕业后的前20年,主要是从事管理工作,后20年则主要是从事经营工作。他把管理与经营分开来讲,建议现在的管理者要转变成经营者,要做“有效的经营者”。他提出有效经营者主要有五大任务,一是做正确的选择,二是进行有效创新,三是整合资源,四是创造价值,五是共享机制。他的这一思想被学界称为“经营管理论”。

迄今为止,宋志平的著作已有20本。他的《经营方略》《改革心路》《笃行致远》深受企业界的喜爱,问道三部曲《问道改革》《问道管理》《问道创新》,经营管理三部曲《企业迷思》《经营制胜》《三精管理》等等,也深受经管学界和企业界的欢迎。他出版的书籍被出版社列为重点图书,有的还获得过优秀图书奖,其本人也获得过年度优秀作者奖。

宋志平也是学化学的,也是从不懂经营开始,后来在不断的实践与理论的学习中,炼就为经营管理的专家。宋志平曾说,企业的经营决策归根结底取决于决策者的价值观,正确的决策一定来源商业向善的底层逻辑。他的这段话与稻盛和夫的观点又是惊人的相似,极其深刻。宋志平最核心的思想主要也是两点,一是商业向善,以人为本,二是三精管理。

宋志平与稻盛和夫虽然在不同的国度,经营所涉及的行业领域也不同,但二人皆受东方思想的熏陶,都把古人的士大夫精神与商业和谐统一,并也都追求三不朽的境界。他们所著的书,不仅有思想输出,更有方法论,总结归纳的方式方法、原理原则,都具有普适性。他们二人的经营思想还出奇的相似,都是心怀员工与企业,都具有家国情怀,是甘于奉献的人本主义者与利他主义者。

如果说他们二人都带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只是形似的话,那他们二人著书立说,有着极其相近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那这可谓神似了。

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

稻盛和夫在1983年创办了盛和塾,向企业家孰生们传授经营哲学,孰生都是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们。他从51岁开始,直到80多岁的高龄,对于盛和塾的活动,都是倾全身心投入。他认为占日本企业一大半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中小企业占日本企业的99%以上,中小企业焕发的活力能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所以,他在80多岁的高龄依然在安排紧凑的日程中抽出时间,奔赴世界各地的盛和塾,给年轻的经营者们讲解经营之道。

宋志平在企业里也是一位布道者,在担任企业领导的三十年间,在各种会议上,尤其是在每月的经营分析会上他都会给干部员工们讲讲课,也给集团每期中青班、EMT班学员讲课。在做企业时,宋志平经常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商学院给学员们讲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课程。他还担任了北大、清华、人大等10所大学商学院的实践教授。

1.jpg

宋志平在北大光华学院与EMBA学员们合影留念。

早在1994年宋志平就开始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讲课,到今年也有29年了,他是学员们最受欢迎的实践教授之一。也正是由于他长期坚持投身于国内企业管理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在2020年初他被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授予“卓越贡献奖”。

宋志平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和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里也组织举办了不少培训教育活动。战略、管理与经营、改革与创新、公司治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每次都讲得精彩纷呈,课程结束同学久久都不愿离去。他的听众里,既有央企各级负责人,也有民营企业家。听过他讲课的企业家不计其数,他真的是桃李满天下了。

宋志平教学非常认真,虽然企业里的事他了然于胸,但每次他都会用心做课件,专心备课,每次都力求出新思,讲出新意。退休后的这几年他又遍访了上百家上市公司,也去了不少独角兽和初创企业进行指导,还被中小企业协会聘为中小企业成长导师,他确实成了企业家们的知心老师。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教育

知行合一的教育

只有企业强,中国经济才会强,如果企业里面汇聚的都是中国优秀的顶尖人才,中国的经济才会蓬勃发展。如何汇聚优秀人才,如何培养出优秀的企业人才,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教育,这都是企业家们与商学院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国古代思想家王阳明最早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崇尚“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彼得·德鲁克主张企业管理知行合一,并且认为首先是行不是知,他这句话表明了企业管理的实践性特点。宋志平热衷于企业管理教育,先后被聘为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MBA教指委委员,他本人也是知行合一的企业教育的典范。

宋志平说过,要想做好企业,只靠经验不行,但只靠读书学习也不行,要理论联系实际,要知行合一,只有既学习又实践的人才能做好企业。他觉得企业应和大学结合,“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也要像办企业一样办学校”,还主张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并有必要把企业干部送到商学院进修和培训。

宋志平还建议企业培训和商学院教育要向医学院学习,在医学院大部分教授都去临床,因为只有具备临床经验才能真正更好地进行教学。医院还有一个会诊制度,医生们针对病人的病情和医疗方案会共同研究,以减少失误。宋志平认为,医学界的临床和会诊模式很值得企业培训机构和商学院学习,医学最终是为了治病救人,而企业教育说到底是为了做好企业。

企业家教企业家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商学院里,都会邀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做实践教授,而且实践教授要占教授人数的四分之一。企业家教企业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企业家了解企业家、理解企业家,知道企业家的实质需求,能够真正帮助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即使身处不同的行业领域,也有一通百通的效果。

稻盛和夫有一本《经营三十四问》,里面记录的是他和来自世界各地企业家们之间的交流问答,全是可实践的经营方法与领导者该有的姿态,书中的这些具体案例,讲述了跨越时代也不会改变的经营的原理原则,这本企业家教企业家的实录,广受市场欢迎。

宋志平也有一本《问道管理》,是他前几年应商学院老师和同学之邀,用了5个星期日的时间进行深度交流,回答了大家非常关心的508个问题。这本书十分生动,互动性和临场感很强,是商学院老师和同学们十分喜爱的一本书。

在欧美国家的一些大企业里,企业家们常会邀请各行各业的企业精英到自己企业里面授课,顶尖企业家先进的思想与管理方法,总能带来影响与启发。有的企业家还能触类旁通,有着不一样的收获,有的时候,别的企业家无意中说的一句话甚至可以改变受听企业与行业的命运。

近些年,中国的企业也逐渐认识到并收获了企业家教企业家的益处。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邀请宋志平到自己企业里为干部员工们授课,有的已经在实践他传授的企业思想与企业工法,不少活学活用的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让宋志平特别开心的是,他教过的学生们的公司有的开始上市,他都会欣然前去为他们上市的仪式敲钟。

需要更多中国本土案例

在改革开放早期,我们主要是向西方学习管理,包括美国、德国、日本等这些国家。当时中西差距大,无论在管理理论上还是管理方法上,我们唯有选择向先进学习。

但这些年中国的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经济效益、创新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现在在全球是第二大经济体,世界500强企业里中国有145家,超过了美国124家。我们在互联网、新能源、电动车等各个方面,都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企业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不仅中国的企业,还有中国的企业家、中国的管理、管理理论与实践都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与重视,世界对中国的管理研究也是越来越多。清华大学副校长、管理学教授杨斌在《管理学》的序言中曾提到,“哈佛商学院高度专注和强调案例教学法,甚至到了某个极端,非得以案例贯穿全文不可,教授们在编写各种管理学的教程中,也是追求全球化,想要编写与收录更多的中国管理案例。”

世界对中国管理案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早在2009年,宋志平在中国建材大规模主导推进的水泥行业的联合重组,就引起了美国哈佛商学院的重视,学院的资深教授鲍沃先生带几个学生深入到当时正在整合的南方水泥,调研几个月时间写出了一个案例。整个案例写得极其简单直白,通篇没有一个数学公式,也没有数字曲线和表格。这给宋志平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也给他以后写管理案例带来了不少启发。

2019年,也就是十年之后,宋志平还受邀去哈佛商学院就这个案例进行了演讲。他带领中国建材做的水泥重组和三精管理也两次获得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他的成果的写法也很简单,大家都能看明白,有收获。

1.jpg

2019年,宋志平应邀去美国哈佛商学院进行案例授课。

宋志平的《三精管理》中的企业案例多达173例。其中,中国本土企业案例119例,占近70%的比重,这些丰富的企业管理案例,对国外和国内一直想研究中国企业的学者与企业界人士而言,也是非常好的研究资源。

现在中国企业一方面仍要虚心向国外先进企业学习,但同时还要如宋志平一般,要积极总结和归纳我们自己的经验,甚至是管理理论,把它归纳起来的同时也交流出去,传递到全世界,提高世界企业的管理水平。

中国需要企业思想家

企业思想无比珍贵

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头人,企业家有没有正确的思想、有没有独立的人格关系重大。企业家首先应是思想家,因为思想决定一切。

企业家的正确思想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企业家头脑里生来就有的,企业家的正确思想只能从企业的实践中来,而且须由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再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印证、反复锤炼,才能够形成正确的企业思想。

中国有思想的企业家非常多,他们有的体现在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探索上,有的体现在对企业经营规律的认识上,有的体现在对企业哲学伦理的思考上。对于企业家而言,也不是有思想就能成功,就能做出世界一流企业,任何时候都离不开踏踏实实的实践。唯有那些从个人经营管理实践中得来的、悟出的企业思想尤其珍贵。

企业并不是因为企业做大而受人尊重,而是因为有思想才受到尊重。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复制,优秀的管理经验可以模仿,但领导者的卓越思想无可替代。我们企业家能不能站在全球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能不能产生引领世界企业的管理思想,是未来中国企业家面临的挑战。

企业思想是慢慢积淀而成

过去我们的企业家往往比较多的重视产品的产销量、市场份额、企业规模以及在世界的排名,而现在更多的企业家则很重视人文思想和社会贡献,优秀的企业不仅是要出产品、出效益,还要出人才、出思想。

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的时间里,要快速适应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适应全球化的市场化的竞争,适应成熟体系制定的规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中国企业需要找到万变的环境中那些不变的规律与人类共性,而中国传统文化及理论的精华正好能满足中国企业的这一需求,甚至能解决现代市场竞争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优秀企业家一定是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管理科学很好的结合起来的人,能够做到中西结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宋志平恰好就是这样一位人物。

无论是思考,还是读书写作都需要时间。宋志平的企业思想就是他在常年累月的实践中慢慢积淀而成的。他曾言,他每天晚上坚持读两小时书,清晨他也会用两小时时间进行思考和写作,几十年如一日。每有一点所思所悟便马上记下来或者自己录下来,以免中间忘记,他的20本经管书也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

1.jpg

宋志平三年疫情中出版的经营三部曲。

企业思想是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家贡献出来的,需要时间,需要耐心,也需要方法。近四十年来,中国的企业家队伍日益成长壮大,中国企业家创造出了许多管理经验和经营哲理,并已涌现出自己本土的企业思想家。

企业思想家对企业界至关重要

企业思想家是有格局和情怀的人,他们会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和企业的发展紧紧结合起来,他们关心企业广大员工的利益和青年员工的成长,他们关心企业文化的传承和企业思想的传播。做世界一流的企业需要世界一流的思想,有世界一流的思想才能引领世界一流的企业,他们能以先进的思想引领社会更多的企业健康发展,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

当问及宋志平为何笔耕不辍,诲人不倦,学思不厌时,他回答是希望他这一代企业人要传给后来者的不只是好的企业,还有这些年来的经验与教训,要让后来者知道当年的探索和过往的路途,为他们插上路标和指示牌,也是为了帮助我国企业快速而稳健的前行。

思想改变世界,企业思想家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他们是企业界与学界的宝藏。在中国企业奔向世界一流的道路上,需要更多如宋志平一般的中国本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出现,为全世界的企业界贡献中国管理智慧和中国企业解决方案。

2021年,宋志平被授予“中国杰出企业思想家”,2022年又荣获“管理科学家奖”“并购终身成就奖”,前不久又被授予“金钺奖—2022年度财经领袖”。在中国的企业界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正涌现出一批如宋志平一般有国际视野和有深遂思想的企业思想家,让我们为他们鼓与呼。

宋志平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7月8-9日(开学典礼)-《经营制胜》

授课导师:宋志平教授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政商互融,大咖联袂,与远见者同行,以智达者为师。后EMBA邀您共创,引领中国杰出企业家走向卓越!

1.jpg

EMBA课程详情>>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上路》
一和尚要云游参学。师傅问:“什么时候动身?”“下个星期。路途远,我托人打了几双草鞋,取货后就动 身。” 师父沉吟一会儿,说:“不如这样, 我来请信众捐赠。
    
师父不知道告诉了多少人,当天竟有 好几十名信众送来草鞋,堆满了禅房的一 角。隔天一早,又有人带来一把伞要送给 和尚。和尚问:“你为何要送伞?”“你的师 父说你要远行,路上恐遇大雨,问我能不 能送你把伞。”但这天不只一人来送伞,到了晚上, 禅房里堆了近50把伞。 晚课过后,师父步入和尚的禅 房:“草鞋和伞够了吗?” “够了够了!”和尚指着堆在房间里小 山似的鞋和伞,“太多了,我不可能全部 带着。”
       “这怎么行呢?”师父说,“天有不测风 云,谁能料到你会走多少路、淋多少雨? 万一草鞋走穿了,伞丢了怎么办?”师父 又说:“你一定还会遇到不少溪流,明天 我请信众捐舟,你也带着吧……” 和尚这下明白了师父的用心,他跪下 来说:“弟子现在就出发,什么也不带!” 做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身外之物是否完备,而是有没有决心!有决心了,拟定目标了,一切都不是问题!请带上你的 心上路吧,目标在远方,路在自己脚下。 每迈出一步,都是一点点收获! 带心上路,一切外物自然俱足!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宋志平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