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6日    张思宏 linked in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除了投资/给企业做咨询/写作之外,教书和分享也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其中就包括一门名为“向上管理——如何成功的搞定你的老板”的职场课。为了让职场小伙伴在听课过程中对“搞定老板”建立起正确的理念和方法,让他们明白:和自己的领导建立起牢固信任的关系,绝对不是为了弄死老板让自己上位;或者只为了升职加薪这类龌龌龊龊的阴暗目的,而是要更好的加速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和进步——因为老板才是你职场(甚至是人生)中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但因为他们都是你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每天都能朝夕相处相生相杀的,所以他们才是你最应该花精力和时间去接近和学习的人——这,其实才是向上管理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说实话,要让职场小伙伴真心的接受这个事实:“老板才是我在职场中最有价值的老师”,而非马云/乔布斯/贝索斯/索罗斯以及各种斯……这确实是有些难度的——因为对大部分下属来讲,是瞧不上自己的那个“傻”老板滴,更别说要把他们当作自己最好的职场导师。因此每回讲到这,我都要让小伙伴们先做个练习,然后才循循善诱的导出结论,这个练习是这样做的:

1. 请先在纸上写出一个名字:谁是你的职场偶像?

2. 你为何把他/她当作你的职场偶像?(或者换句话说,他/她们具备哪些独特的能力/思维方式/理念和魅力?)

3. 我们要通过什么方法才能学习和进步,从而最终接近/实现/甚至是超越这些偶像?

其实这个练习的第一/二步只是个引子,最终的目的是要引导着大伙掉进我的坑里:所谓别人的成功,其实跟我们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更无法简单的复制/粘贴到自己的人生,所以最好还是踏踏实实的去向身边的人学习,通过观察—模仿—校准—形成自我,这四个步骤来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这种套路我已经玩过许多年了,那真可谓是屡试不爽。但有一次却不小心翻了船,结果惹祸上身。

记得那次是去一所大学的MBA中心教课,当做到这个练习时,刚开始一切都很顺利,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分享他们职场偶像的名字以及WHY,然后我一边听一边飞快地把他们写在黑板上——一如既往的,都是那些牛逼闪闪的名字:马云/马化腾/雷军/乔布斯/贝索斯/索罗斯以及各种斯……突然,有个声音从教室的角落大声的响起:

“我的偶像是Peter哥!因为他就是我未来想成为的那种人: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当成职业,并以此谋生,这才是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在满教室的哄堂大笑声中,我带着一种既想得瑟但又不太好意思得瑟的表情,略显尴尬的问道:

“欸……这位同学,咱们是在正儿八经的上课,所以不带无故调戏老师的啊,我再和你确认一遍:你真的是把我当作你的职场偶像嘛?”

“对啊Peter老师,就是你!因为你现在正在过着我做梦都想过的生活呀:每天飞来飞去,自由自在,不用整天做那些乏味无趣的工作;不用听老板们像唐僧一样的唠叨……而最关键的,是你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当作了职业,还能赚到钱,这种牛逼的状态,当然是我的偶像啊!”

哦,原来是这样: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当成工作,并以此谋生——这,就是最好的职业。

 

看着那个小伙伴因为憧憬而闪闪发亮的眼睛,我不禁在内心深处长叹了一口气,然后自言自语到:“哎,傻孩子,宝宝心里苦啊,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等你有了我这样的经历,你就会真正的明白,其实毁掉兴趣爱好最佳的方法,就是把它当作谋生的手段——如果还是唯一的手段,但就死的更惨了……”

 

和大部分“正常人”一样,我大学毕业以后就进入了职场开始打拼,用了十六七年的时间从一个美式快餐店的见习生一步一步的爬到全球五百强的中国区副总裁。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一步步升职加薪,负责更大的业务范围,承担更重要的职责,管理更大的团队。我至今都记得那些无数个的“第一”所带给我的满足和荣耀:

  •  第一个被提拔的餐厅经理;
  •  第一个完成业绩翻番的团队主管;
  •  第一批被升为总监的中方人员……

我无比的享受——应该也可以被称为热爱吧——这些物质和精神上的成功,直到有一天,在我35岁的时候,在一种毫无征兆的前提下,自己突然一下对工作失去了冲劲,那些一直以来深深吸引我的职业成就感——或者叫做梦想/激情,仿佛一夜之间失去了法力,这就像一个穷其一生努力登山的人,一直以来理所当然地把爬到山顶作为人生唯一的信仰,一路闷头赶路,乐在超越别人,很少在意沿途景色,却在快要到达顶峰的时候突然一下开始怀疑自己:

“我为什么在爬山?到达山顶真的就是我此生最重要的事吗?它有那……么……重要吗?”

 

我感觉自己仿佛陷入了一片泥沼,不能自拔。当时还没有罗胖,所以我也不懂什么叫职场焦虑症,因此一开始只是觉得这可能是职业发展道路上短暂的瓶颈期吧,于是我尝试改变——换部门,也尝试放下工作去旅游、健身、打麻将、网游……通通尝试过一遍以后我绝望地发现:这些确实能在短期内带给我很多欢乐的东西,并不能给我长久/持续的动力,最烦躁的时候我甚至需要定期去看心理医生,但还是没什么效果——以至于最后给我看病的心理医生拉着我的手无比诚恳的劝我说:“哥们儿,你真的没什么毛病,以后没事真的不用再来了,如果你再来我怕我自己的心理会出问题……”

 

为了给我曾经的“热爱”安放一个答案,也为了让生活能够继续,于是我只好另辟蹊径,进行其他的尝试。很快,机会就来了:厦门大学邀请我去给MBA班讲几次关于职业发展的课。

WOW,这个有意思啊!和一堆比自己年轻好多的弟弟妹妹们吹嘘自己牛逼的职业和人生经历,接受TA们羡慕和崇拜的眼神,同时还能让自己从那些龌龊世俗的杂物中解脱出来(不用再写扯蛋的PPT/不用再去和外部门吵架谈KPI/没有办公室政治/不用再给老板们端茶倒水拍马屁……),一想到这些,我立刻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屁颠屁颠的走上了兼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斜杠道路,而这一走,就是8年……

 

说实话,我喜欢教书和分享,也很享受在讲台上的那种状态,因为这种斜杠的身份和经历,给了我许多职业生涯所给不了的东西:比如说轻松的氛围;比如说帮助他人的快乐;比如说让自己的心态始终年轻,以及顺便还能赚点零花钱。因此我很快就迷上了讲课,并一发而不可收拾,从厦大到了川大再到河海大学/交大/武大/山大/光华……然后又和各种培训机构及各地的商学院签约,分享的内容也由职业发展/职场技能,拓展到公司运营/用户驱动,以及人生体验……

在这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我都是工作日正常上班,周末飞来飞去讲课,日程排得非常满。记得有次学生们问我:“Peter哥,周末连着讲两天的课,你不觉得累吗?再说周一还要正常上班呢。”

 

嗯……怎么说呢?其实人的累有两种:一种是心累;一种是身累。

平心而论,讲课确实很辛苦(身累),再加上我又不是那种科班出身的老师,你要是让我四平八稳的坐在讲台端着杯茶慢条斯理的讲课,那你还不如杀了我!因此每次讲课我都会上蹿下跳/循循善诱/做练习/搞案例/讲故事/弄讨论,反正一刻都闲不住:不是因为学校/甲方有要求,而是我对我自己有要求——因为我喜爱这件事,我享受它带给我的快乐和满足,而这些,是我的职业生涯所带不了给我的,所以我倍感珍惜。因为我觉得自己是独特而唯一的,尤其是当我分享着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自己总结和开发出来的理论和方法时。所以说,教书分享是身累而心不累。

 

而日常的工作呢?其实说白了,无论你的职位多高;专业性多强;公司多么牛逼,你也不过就是个庞大机器里微不足道的螺丝钉,每天在一块狭小的井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在此我不是想妄自菲薄咱们这些打工仔的价值和贡献;也并非低估了大伙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但如果我们足够的客观理性,那么我相信你就会认可我的这种观点:靠激情/热爱/梦想来支撑自己的工作,只是一件特别扯/特别虚/特别无法持久的良好愿望,还不如多谈谈契约意识/职业精神/责任,义务和回报,来的更加靠谱和有保证。

所以说,工作(并以此谋生养家糊口)可能并不一定总是让你身累,但是你的内心绝对是会累的。

 

 

我爱教书/分享,其实我也爱写作,同时热衷于给企业做咨询和辅导,还有投资。那么既然自己这么喜欢做这些事,为啥不干脆辞职然后专心的去当老师/做咨询师/作家,开个公司招兵买马做大做强,最后融资/IPO成为霸道总裁创业精英……其实说实话,我也曾经真的这么想过,也曾经认认真真的考察过/评估过那些现在正在过着这种生活的人,但最后我对自己说:

算了吧,其实人生不过是一场随遇而安的旅行,安放兴趣爱好最合适的方法,就是跟着内心的召唤,率性而为,干嘛要让每件事都找到答案呢?人世已然如此的乏味不堪,为自己保留最后一片乐土不好吗?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成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而只是为了简简单单的三个字:

我喜欢!

 

我喜欢讲课/分享/做咨询

所以我就安安心心的开发课程/打磨教案,然后去给那些喜欢我的内容,认可我的观点,接受我的风格的企业/大学/机构/职场小伙伴们讲课,并作为收入的来源之一。而不用纯粹为了市场,为了客户,为了营收,为了公司发展,而委屈自己,弯腰低头的赚更多的钱。

我喜欢写字

那我就率性真诚的说我想说的话,写我想写的字,抒发我真实的感受和评论,并以此作为收入的来源之一。而不用担心什么追热点/博眼球/碰瓷主旋律,而让自己成为一台毫无思想和个性,唯唯诺诺人云亦云的打字机。

自由地追逐自己的兴趣爱好,我相信这是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无比向往的精神状态,但自由的获得却需要不自由的付出才能实现。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讲,人生都不可能是白衣如雪,来去如风的侠客行,她更像是一场拖家带口鸡飞狗跳的红尘跋涉。你可以只凭一时的冲动选择心所向往的自由,但生活也可以用她那粗糙的大手,把你扇的眼冒金星灵魂出窍——如果你不能尊重最起码的生存法则的话:小子,你丫不是神仙,不吃饭是会饿死人的我告诉你!老婆会跟别人跑的我告诉你!!儿子会改姓的我告诉你!!!

 

 

所以说,重要的不是选择自由和爱好,而是让自己具备自由选择的能力!

选择自由很简单——只要有匹夫之勇,任何人都能瞬间实现。

而自由选择却很难——因为它需要你长期的准备和付出。

但就算你有一天已经具备了说“NO”而非“YES”的能力时,我也真心的建议你:千万别把兴趣爱好当作自己的职业和谋生的手段(尤其是唯一的手段),因为这样做,才是毁掉它最好的方法。如果你非要和我较真,拿出做寿司的小野二郎/搞投资的索罗斯/城中村的油画大师来怼我,那么请你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

“请问你最喜欢的一道美食是什么?如果让你月月吃/天天吃/顿顿吃/宵夜点心加餐的吃,请问你能坚持多久?”

So,你Get到我要讲的点了嘛?

最后,用我最喜欢的电影《海上钢琴师》里的一句台词做结尾吧,用主人公的话为这个喧闹不堪的世界,标上一个安静的句号:

(当他的乐队伙伴建议他上岸,然后凭他自己与生俱来的钢琴天分打下一片辉煌的江山时,钢琴师遥看着无垠的大海,这样说道)

“我想你们岸上的人,冬天刚到就等不及夏天,夏天来到又害怕冬天的降临,总是在寻找不属于你们的四季如春的世外桃源,我想这并不适合我……”

我想这可能也并不太适合我吧,那么你呢?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驴肉卷饼》
一哥们去买驴肉卷饼,对老板说:“给我卷一个,不要葱, 给我多放点肉,放,放,再放,再放点,再多放点……” 
老板抬头看着他,幽幽地说:“我给你卷头驴吧?”   
启示    
服务的前提是利润,利润空间可以被挤压,但绝不能消失,否则连同利润一起消失的还有服务。
所以不要一味的过度要求,每个人都要生存,你拿走了他生存的空间,服务也就消失了。
请尊重每个行业每一位尽心尽力为我们服务的人。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张思宏课程
张思宏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