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中金在线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在标榜个人品牌的年代,不妨另外制作一张「未来名片」描绘未来的自己,能让人在短时间对你印象深刻,也使飘渺的梦想具体成形。

  「您好,这是我五年后的名片,请多指教!」

  你想过五年后的自己会是怎样的吗?所谓打造个人品牌,关键就在懂得描绘未来的自己。有多本畅销作品、致力于年轻人能力开发的日本人力教育顾问本田有明最近出版《二十岁的成功圣经》一书,强调年轻人应该打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名片」,在日本亚马逊获得五颗星评价。

  目前任职公司的名片,是「现在式」的自己,要让别人记住你,光靠现在的名片是不够的。如果能准备第二张名片,也就是「未来名片」,具体说明自己未来想做的事,在交换名片时简单扼要地说明,会让对方印象更深刻。

  发现「未来式」的自己

  「未来名片」该怎么写?本田有明举例,他曾收到一张「未来名片」,正面写着「经营顾问」的头衔,背面还列出五本书的书名。递出名片的人,是一般公司的社员,但在这张名片中,他具体描绘自己的梦想,并且勇于告知周遭的人,不只宣告自己的决心与方向,也能从人脉中获得相关的资源。

  例如,将来想成为作家,「未来名片」可以这样写:

  ●未来梦想:成为作家

  ●五年内想写的书名

  ●曾经发表的作品(报章杂志、部落格)

  ●目前正在写作的作品

  每个人都有梦想,要让这些飘渺的梦想具体成形,「未来名片」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把梦想化为具体目标,立下具体执行时程,并且广为周知,不仅可以让自己更加坚定地朝那个方向迈进,也能让人对你印象深刻,因而获得所需的支持与信息。

  打造自己的第二张名片,除了实体的之外,还必须善用科技工具,把部落格、社交网站(例如MySpace、Facebook、mixi等)当成自己的另一张名片来经营。

  以部落格打造第二张名片

  因为,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趋势:愈来愈多企业开始上网找人才,而且不是透过人力网站,而是部落格与社交网站。《华尔街日报》报导,许多企业的人事单位开始阅读部落格,以网志内容评估这位部落客是否为可用之材。例如,全球零售业龙头沃尔玛过去三年来,就透过部落格录用了一百二十五个人。

  部落格的确帮企业主与求职者筑起一道桥梁。部落格随时联机、时时更新、功能繁多、无限空间的特性,成为传统求职履历表的最佳附件,甚至取而代之。求职者不必受限于传统履历表的制式格式,可在部落格上尽情展现自己,而且文字、图片、影音样样俱全,更能多方面完整地表现自己,让企业主更清楚求职者的多方样貌与能力。这些都是履历表与面试做不到的。

  例如,当应征者在部落格上发表自己对某一个人事物的看法与评论,企业主可以从中了解他的思考方式与角度、对某项专业领域的认知程度,特别是当这些议题跟企业息息相关时。

  这些都是从履历表看不到、可了解一个人的深刻部份。

  企业主用部落格找人时,最注重哪些方面?多位人事主管表示,除了部落客在网络上所发表自己对产业的认知与相关经验之外,他们更注意这些部落客其它方面的兴趣,从中发掘这些人更多本业之外的能力与创新,以及他们的写作与组织能力。

  最喜欢运用部落格找人才的企业,是科技业与媒体业。因为科技业与媒体业最注重运用网络科技的能力与知识,部落格正是他们观察并验证应征者是否拥有这方面足够能力的最佳接口。

  实体与虚拟名片同时出击

  在标榜个人品牌的年代,要懂得善用实体与虚拟工具表现自己。应征工作时,记得把你的部落格或个人网址填在履历表上;有了公司的名片,不妨另外制作一张「未来名片」,具体说明自己的梦想与执行时程,铿锵有力地说,「这是我五年后的名片,这些是我将来希望实现的目标,请多指教!」如此,让人在三十秒内记住你,绝非难事。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从商人到副总统之路》
 1888年,美国银行家莫尔当选副总统。他曾是一个小布匹商人,从一个小商人到副总统,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 
 莫尔说:"我做布匹生意真的很成功。可有一天,我读了一本文学家爱默尔的书,书中的一段话打动了我,书中是这样写的:一个人如果拥有一种人家需要的才能和特长,不管他处在什么环境什么角落,终会有一天被人发现。这段话让我怦然惊动,冥冥中我觉得自己应该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去发展。这使我想到了当时最重要的金融业,于是,我不顾别人的反对,放弃布匹生意,改营银行。在稳妥可靠的条件下进行运作,许多人和企业都愿意找我,因此我经营银行十分成功,最终成为金融巨头。 
  
  点评:俗话说:"有智吃智,无智吃力"。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说到底只有用智和用力两种谋生手段,要么靠一身力气,要么靠自身的智慧,智慧往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