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姜汝祥 全球品牌网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如果要用一句话把“战略”讲清楚,我觉得战略就是道“理”。

  道理是什么?“道”是选择,每种人都可以走不同的道,而“理”是规律,是只能发现而不能创造的铁律。当我们说战略就是对未来的一种判断与选择,实际上只说对了一半,另一半是,这种选择必须遵循基本的“规律“

  就此而论,我觉得到目前为止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成功,都不是战略意义上的成功。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企业的业绩不是建立在公平竞争,平等交易这样一个基本的市场规律基础上,那么,无论它赚了多少钱,无论它规模有多大,都不是战略意义上的成功。

  在公平竞争,平等交易这样一个市场规律面前,目前活跃在中国经济舞台上的名企业,有几个是真正靠“看不见的手“而壮大起来的?我形象地称这批企业家为”市场政治家“,他们既是经营市场的好手,同时也是经营政府关系是行家。

  也许有人会说,人不能脱离环境存在,在特殊的中国国情下,这些企业家不做市场政治家如何能够成功?不错,成功是一回事,但能够称得上战略意义上的成功,那是另一回事。否则不就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吗,那有什么“真理“?

  不幸的是,我们目前随处可见一些完全错误的东西正在被当成真理在传播,许多在理上完全错误的“做法”,却在“成功企业”或“著名企业家”的名头下,成为经验在流传。

  比如说联想集团的分拆,联想和神州数码现在的困境,很大程度就是分拆的必然后果。神州数码做IT服务,联想做PC,它们之间实际形成了完美的互补。IT服务有未来但现在不能挣钱,PC有现金流,但没有什么未来,这两块正好形成战略上的互补。

  可是把它们给拆了之后呢?神州数码没有现在,联想没有未来,结果就会形成今天的困境:神州数码的重心不能真正全力去做的IT服务,而要大力发展其现金流业务,去强化IT分销,甚至最近去并购长城PC,否则目前的现金流就会成问题。同样,联想将它的未来定位于“关联应用”,明显从PC业务一下跳得太远了。

  所以,我在很多场合建议联想和神州数码再次合并,因为它们正在付出我们所讲的“战略性代价”。战略性代价看不见,但这种代价却是非常非常大的。柳传志先生曾经讲过联想和神州数码的分拆很成功,但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种“成者为王”的解释,我们如果可以假设的话,不分拆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所以,我觉得中国企业目前最缺乏的就是“战略”,因为我们大多数企业目前在对未来作选择的时候,更多的是“利”,而不是“理”。以至于我们目前的商业界,流传着许多明显违背了企业发展内在道理的神话。

  当然,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这些年是在很特殊的体制与社会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每个企业的成功过程中都有很多不能为外人知的东西,杨元庆或郭为离开联想都是联想很大的损失,从这个角度讲分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背后的理却是错误的。因为将“道”与“理”割裂的结果必然是“以成败论英雄”,是一种有钱就是成功的逻辑。

  再举一个例子,海尔以服务支撑品牌的能力是海尔成功的主要因素,我甚至将它总结为海尔核心竞争力。但是在“理”的层面,海尔服务是有问题的。我们大家都接受过海尔的服务,非常优秀,非常专业,这种优异和专业的背后是海尔精心培育的服务队伍。

  但是你想过没有,维持这样固定的服务队伍,前提是产品在一定规模下必须保持某种程度的缺陷率,缺陷率太高了肯定不行,但缺陷率太低了也不行,因为服务队伍没事做,产品一定程度上的缺陷是这个服务体系良性运转的前提。海尔是成功了,但这种成功背后的“理”跟世界级公司的产品质量概念和企业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概念是完全相悖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中国企业目前最缺乏的就是战略思维。因为我们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的事例:某个企业家在被抓进监狱以前许多人都说他是英雄,一抓起来就成了狗熊。这个背后说明什么?说明了我们整个社会商业理性的缺乏,或者说我们缺乏一种对“理”的遵循,从而使得企业界充满了“权谋思维”而不是战略思维。而这种违背了背后的“理“的东西对于整个中国商业社会却是一种误导。

  《差距》这本书出来后,有人说姜汝祥在“唱衰”中国企业。真是这样吗?事实上,我只不过是想提醒商业社会中创造性的东西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将很多暂时的奇迹当成永恒,就会像“文化大革命”那样使我们整个民族付出极大的代价。我所希望的是,在国内这样一个发展极快的商业环境中,人们在关注赚钱之余也能遵从“理”的战略。

  致力于成就企业家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英雄,还是致力于建设一个伟大的企业,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企业是否有战略的分水岭!

  所以,伟大的人很多,但伟大的公司却不多,一时一地成功的企业很多,但能够持续百年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原因就在于机制只有符合“理”才是真正有效的机制,而对“理”的探索往往是需要付出血和泪的代价的。

  我觉得,当一个企业在进行战略规划,无非是在说,我们的行为必须要刻守一个底线,这就是企业增长之“理”――在基本的思维底线是所谓的公平竞争,平等交易,相互尊重等等,而在业务层面无非是对宏观经济与产业变化,对消费者价值的把握!

  “道”可以选择,而“理”却只能发现,而所谓的战略规划,无非就是去发现企业在未来能够增长之“理”。有“理”才是真正意义的成功,无“理”的成功终将如过眼烟云,毫无意义。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驴肉卷饼》
一哥们去买驴肉卷饼,对老板说:“给我卷一个,不要葱, 给我多放点肉,放,放,再放,再放点,再多放点……” 
老板抬头看着他,幽幽地说:“我给你卷头驴吧?”   
启示    
服务的前提是利润,利润空间可以被挤压,但绝不能消失,否则连同利润一起消失的还有服务。
所以不要一味的过度要求,每个人都要生存,你拿走了他生存的空间,服务也就消失了。
请尊重每个行业每一位尽心尽力为我们服务的人。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