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2日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一、 定位术就是俘获人的灵魂

旅游+地产=旅游地产。应归类非理性策划的多元地产策划。

 

旅游地产定位术就是寻找其在未来游客与消费群体心中位置的方法。

首先明确商战逆向规则:

客户是你的敌人,合作了才是朋友。你的智慧不是你的,任何智慧都是为他人所设定。一般策划是无中生有,唯有地产策划是有中生无。

中国入世之后中国房地产业两大基点变化:

A. 房地产变成了地房产,地排序在先,先有大量土地储备,后有开发房产。旅游地产在经历复合地产——概念地产后,进入多元地产系列,正是新时代地产的导向性标志。中房西化、洋化是一种趋势。

 

B. 单一地产营销模式变成了整体营销模式。在设定之前,首先要找准定位,提出创意,而后围绕这一创意卖点,在整个项目的全过程(规划、设计、建造、销售与售后服务等)都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创意开展营销。但遗憾的是,我们有的房地产商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后地产时代的两大定位:

A. 非理性定位:我曾经提议写一本书,叫做《告别科特勒》(后年小山写,并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不是提议告别菲力蒲·科特勒这个人,也不是告别他创立的博大精深的营销科学,而是告别他“需求营销”、“顾客是上帝”的一种观点。特别在地产定位方面,我国从建造故宫始就已经不是需求营销了,进进出出的人,也不是什么上帝,而是形形色色的游客而已。事隔一百多年后,我们应该把这种旧顾观粉碎,重新组合成三块:1、高端定位是创新营销,而不是需求营销;2、中端定位是引导营销,也不是需求营销;3、低端营销,才是需求营销,也就是传统的响应营销。而中国的房地产营销空间关键在于创新与引导营销。如新加坡伟大的建筑“钻石楼”、“榴莲楼”,马来西亚的“双子塔”等都是先创造,后满足人们观赏旅游需求。

 

B. 心理性定位。我曾经批判过里斯·特劳特与杰克·特劳特的《定位》与《新定位》,因为《新定位》百分之六十否定了《定位》的观点,因战略调整的除外。如果两人是从事房地产的,10年前打的地基盖起楼房,10年后又说地基不正,要重新打地基,该是什么后果?但《定位》有一段反映人性心理定位非常准确,就是人类大脑的有限性。人类大脑是按先后顺序排列,往往是先入为主,如青岛纯生啤酒晚于珠江纯生啤酒提出,致使南方人只认珠江纯生。有一种进口汽车叫菲亚特,本来是高档车,但为了促销,一开始实施了低价位战略,加之车型小,四个人就可以抬起来,后来再做大就没有人认可了,“不就是四个人抬的那种车吗!”,购车白领们对它不屑一顾。可见改变人的观念是如此艰难。所以,聪明的策划人总是先从市场的空白点创造出概念,对消费群体进行引导。

 

大多数购买者处在市场经济的“糊涂怪圈”之中,除了一种低级需求(如生理饥饿等方面)外,都需要创新引导,都需要直接驱动消费群体的动机,凡是研究过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就不难看出这一点。所以,市场的推进是由创造者控制的,而不是需求者来主导的。当然,这种需求是在创造者控制之下发生,引发不同层面的不同需求点,从而引发购销热而已。

 

二、 定位术就是给旅游地产注入“灵魂”

1、“地段论”的变异

房地产的名言“地段、地段,还是地段”,唯地段论,旅游地产则是创造地段,也就是地点定位,即在土地上选取的点——亮点、焦点、热点。这“三点”不一定是地理性坐标上的,而是搜寻出人们心理的“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需求点来。马来西亚云顶赌场就是一个成功例证;国际“mall”模式已经在改变“唯地段论”学说。策划“寿光国际蔬菜节”、“湖南怀化国际稻交会”就是我与马金忠、陈国庆、陈才明同志人为的创造出的需求点。

 

经营旅游地产要牢记一句话:不是地产经营人,而是人经营地产。那这个卖点,就是找出消费群体中的“需求点”,贯穿进一个全新理念,再引导这种“需求点”变成购买热点。

2、唯“功能论”的剥离

 

现在房地产开发功能定位已经达到“四维”,即:时间+空间、封闭+交流、流动+静止、有形+无限。代之而来的是各种电子化、功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图像化等等小区的竞销。而这种小区的开发并非是地产商的功劳,而是时代的高科技带来的结果,是高科技引发的人们购买行为的改变。寄托在这方面的开发商,一旦产生消费群体需求换位,生产就会一落千丈。

 

3、唯“四把刀论”的变种。

我们通常把“吃、住、玩、购”称为旅游地产赖以营利的“四把刀”。一般的开发商认为,只要解决了这四个问题,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其实,这是一个最大的误区,正如一个人,所有功能都齐全,却没有了灵魂,这个人就没有了存在的理由。旅游地产也是一样,“四把刀”必须要用一个灵魂统一起来,才能发挥其巨大作用。

所以,旅游地产定位应是创意为先导,注入“灵魂”为关键,其他都是归附于“灵魂”的手段而已。

 

三、 旅游地产定位术就是寻找唯一卖点

国际定位大师倡导的定位要冲破五大屏障:1、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2、消费者喜简烦杂;3、缺乏安全感而跟随;4、品牌印象不会轻易改变;5、原有定位容易因为延伸而模糊。在旅游地产定位中也存在类似屏障,只不过是变换了名称找卖点。旅游地产除政府公益性开发、慈善事业开发外,其他开发都存在着明显的功利性。那么,也就存在着广告学中的3S:卖什么?怎么卖?谁去卖?找出卖点是第一难题:

 

1、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找卖点。如山东省梁山县的旅游开发,最大的卖点莫过于恢复“水泊梁山”水寨,再来个“全国招聘李奎、李鬼”,自然会拉动眼球经济。这只是挖掘到宋朝。西安的兵马俑可直接挖掘到秦朝。炎帝陵可直接挖掘到人类之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蕴藏着无数卖点。任何地点,即在地表上的那个“点”,只要有心去找,就一定能尽如人意。

 

2、从未来发展空间找卖点。中国入世后,世界经济、品牌一体化,房地产户型、品味、布局呈世界化。所以,找卖点不是只从区域性、封闭性找卖点,更要看到潜在的客户流动群。虽然房地产是不动的,但购置房产的人却是流动的,如做桂林“国际旅游物业超市”时,我们考虑的主要是外地客户,重点是港、深、澳客户群及部分外国人。因为这里地势优越,但对当地人不是优势,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山、名地、名宅、名人主要是影响外地人。正如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说的,领袖人物一定要能够看到凡人所看不到的眼前利害以外的事情,他们需要有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的眼力。

 

3、从个性化发展找卖点。任何城市发展都不是千篇一律的,任何花朵都不是绝对一模一样的(当然,克隆除外)。旅游地产也是个性化发展而千姿百态。如三山、五岳、八达岭长城、平遥古城等及全国各大名胜景区无不具有自己独特个性。除了在这些已有旅游品牌上进行延伸拓展外,商家的着眼点应放在潜在个性的开发上。如果地下是宝藏,你用什么方法开采出来?露天开采法?斜井开采法?竖井开采法?只不过是方法的不同,个性怎么塑造,不只是看你的慧眼功夫,还要看你的慧心功夫。

 

4、用超前推断法找卖点。策划旅游地产也要讲3A原则:即超前性、独创性、实用性。如开发一个旅游项目,首先在作完大量调查、历史推论之后,就要得出“它是什么?”“它应该是什么?”的感觉点,然后围绕这一点放大,至少要超前5年或10年的方法去设定它,以避免“佛山无佛”“芜湖有湖”的现象发生。

 

5、用亚文化设定卖点。亚文化不是正统文化,它是每一种文化中包含着的若干个较小的分支,称为亚文化。亚文化包括民族、宗教、种族和地域等诸多因素,有时候的影响力比文化本身还要大。如选择地势、住宅等方面的风水学说,很多人,特别是东南亚一带的人,很相信“风水”会带给自己好运。有些商家也比较看好“风水”学说,往往策划家讲10句,不如易经大师讲1句。有时候项目的成败就在于易经大师一锤定音。我们称这种现象叫“潜在精神动力”现象。往往从正面、从文化本身苦苦思索找不到的卖点,通过这种“潜在精神动力”的启发,很快就能激发出来。

 

四、 定位术的倒2:8法则

旅游地产策划不同于一般策划的另一个不同点就是:倒2:8法则。即旅游地产的成功,50%在于地势与战略定位,30%在于规划、设计,20%在于销售执行。也就是说,前两者所占的80%是通过后者的20%来加以实现的,因此称为倒2:8法则。它也就由此引发了以下几个问题:

1、思维定势上的倒2:8。即我们的创意、战略定位、规划、设计80%要放在20%的销售执行上。如果按照正常的2:8定律去设定,80%的策划点不浓缩在20%的销售执行上,那么,你做的地产恐怕80%卖不出去。

 

2、超越时空上的倒2:8。旅游地产不是作景点,主要是解决“地”和“房”的销售问题。投入和产出速度的快慢,直接决定着投资商的重大决策。所以,我们在提倡“经营城市速成法”的同时,也在提倡“旅游地产速售法”,80%的前期功夫主要用在如何超越时间、空间,浓缩在20%的最后售出上。

 

3、规划、设计上的倒2:8。与一般规划、设计不同的是旅游地产主要是卖点设计,这种卖点设计是注入思想与灵魂的动态设计,而不是固态设计。如同文章作到极点,意境自然出来。这就需要在景观设计、小区设计、项目设计、娱乐设计、建造设计等方面重点结合水系景观、山系景观、特色景观、花木景观、亭台榭廊景观等情境交融、水天一色、浑然一体,在人——建筑——环境“三位一体”中XX,以人为核心。把最吸引人的卖点挖掘出来,应当牢牢记住:卖点设计不是卖现在,而是卖将来;不是卖近景,而是卖它的规划远景。20%卖现在,80%卖将来。

 

五、 旅游地产定位术的断层解析

旅游地产的开发远景走向是由简单到复杂,由纸级到高级,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发展,其规律性如同城市发展的流程:简单的部落——村镇——初始的城市——多功能的城市——综合复杂的大城市——更为复杂的城市群。很多开发商由于生活、经营、知识层面的有限性,无法驾驭旅游地产发展和复杂科学,这给策划人特别是专业策划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1、经营者的思想断层。旅游地产开发的是三维空间:天空、地面(水面)、地下(含山下、海下、水下)。但由于开发商、经营者的思维局限,第一步迈出了,第二便处在十字路口,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不知怎么走了。如北京的二城:天下第一城、中国酒文化城,就是陷入了这种误区。全国旅游地产的半拉工程比比皆是,处在十字路口的房地产开发商也大有人在。这些只是现象上,本质上反映了主要经营者全局驾驭能力不熟,或者说指挥能力有余,借势、借智、借力等方面不足。而这种经营者又非常自负,听不得别人意见或建议,只能在已设定的误区里越陷越深。

 

2、定位设定断层。旅游地产定位设定一般遵循的是以聚人为本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势而立的原则。而聚人为本是第一原则。如安徽舒城县的万佛湖,湖水面积五十平方公里,共有66个岛屿。近年来,投资商立足于景点开发,大量投入水上运动,结果几千万投进去,收获却寥寥无几。因为游客太少,搞一个水上项目比赛也不过10万人,几天之后又冷冷清清。如果解决不了聚人的问题,这个地方只能是投资的无底洞。类似这样的事很多,投资商也不是不精明,但缺乏的是大手笔、大战略的定位设定。如果改为以聚人为本,把卖点放在佛字上,全世界50亿人有20亿与佛有关联,营造一个世界佛文化旅游圣地。现我国注册和尚有18万人,每年开一次国际性的“万佛大会”。同时拉动地方经济、技术、文化与国际合作,很容易形成热点。旅游上我们把九华山——黄山的游客作一下引导,营造“三山五岳一湖(万佛湖)”的概念。人脉动,钱脉自然动。这个地方很快就变得寸土寸金。

 

3、景观移位断层。在创造景观方面,景观移位也存在着断层现象:对国外景观盲目移植,照样制作,毫不顾中国国情与消费者心态,甚至把国外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景观也移植过来。理由是:深圳锦绣中华——世界之窗,北京世界公园都移植成功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功?我们前面论述了概念先导原则,第一个提出来的是创造,第二个提出来的是复制,第三个提出来的能不能创造价值,就不得而知了。最近,我与王建中到安徽宁国创建一个“世界木屋村”,把中国的木质文化与世界的木屋文化高度融合,尽管是复制的各国木屋文化,但毕竟是第一个提出“世界木屋村”的概念在名称方面占了先机,也就有了市场。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风险》
有人问农夫:“种了麦子了吗?”农夫:“没,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境界思维:一个不愿付出、不愿冒风险的人,一事无成对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