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0日    商学院在线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中国民营企业老总与笔者接触,共同传达了一个信息: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天花板。随着中国经济的下滑和全球经济的增长乏力,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越来越迷茫,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纵观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最近的二十年成就了中国民营企业这一庞大的群体,今天的中国已经形成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尤其是在竞争性领域,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已变得非常重要。

小民企老板需反省的五大问题

这二十年的发展,笔者引用一位上市公司主席的话来说“是野蛮生长起来的”。三十年前的中国物质极度匮乏,与国外差距非常大,只要你涉足实业,基本上可以做到“投什么赚什么”。尤其是最近二十年,很多大型的民营上市公司和集团都是在这期间发展起来的。现在麻烦了,在产品严重同质化基础上的产能严重过剩,让这些企业经营越来越艰难。过去几年那种“盲目投资、扩大生产规模、靠经销商营销,偷技术等等”的招式越来越不管用了。

面对下一个十年,有民营上市公司主席甚至说“十年后我们的集团能不能生存都是个问题”。在一个越来越市场化的中国,笔者个人不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都会死掉,相反应该会越来越活得有滋有味。但十年后的今天,你可能看到的中国民营企业比今天所见到的90%都不相同。也就是说老的死去,新的出现。会这样吗?如果你告诉这些民营企业的老板,他们都不甘心自己的企业成为死去的那一部分,他们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寻找生存之路。

在笔者眼里,中国没有产能过剩一说,只有生存一说。因为产能过剩只是针对同质化的产品和一成不变的产品而言。创新和技术的进步,正在残酷地淘汰一批又一批不思进取的企业。作为产品本身,是不可能成为“老字号”的。因为技术的进步,让你现有的产品会失去任何使用的价值,当然就不会有人再去买它了。

中国民营企业正在陷入迷茫?

1、以前的营销模式渐渐不管用了

在过去的二十年,因为物质的匮乏,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愁销路,尤其是大宗商品,基本上没有营销一说,往往一个电话就能把价格谈妥,然后就是出货。但在日益同质化、产能越来越过剩的今天,这一招根本不管用了。中国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都在采用老一套的营销模式,怎么面对未来?

笔者与很多上市公司老总和管理层交流,发现一个令人恐惧的现象,他们人人都在玩微信,上网聊天,但是几乎没有一个民营企业的网站令笔者满意,上市公司也不例外。笔者觉得一个企业所建立的网站,应该能够真实地反映这个企业的发展历史、目前现状,并且告诉市场这个企业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当然最新鲜的产品研发和营销的资讯包括营销团队的联系方式、客户服务团队的联系方式都应该展现在网站上。有几个做到了呢?几乎没有!这些民营企业家们可以很熟练地利用微信发段子、聊天,却不知道怎么利用这一独特的工具建立自己的营销圈,建立能够帮助企业发展的朋友圈。通过微信为自己的供应商、自己的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让他们对自己产生黏性,帮助自己的成长。

要知道中国每天在玩微信的人已经超过五亿,如果减掉70岁以上的老人和15岁以下的小孩,中国劳动人口中用微信的比例相当相当高。利用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尤其是人手一部的手机也就是移动互联来进行精准营销,是中国所有民营企业所欠缺的。

2、管理模式的迷茫

中国的民营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一定有他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和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过去二十年非常管用,因为他充分利用了中国人性的特点。然而面对未来,笔者不认为这样的管理模式有太多价值。民营企业家们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的核心管理层甚至老板不停地参加各类培训班,EMBA班,为的是想学到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有用吗?笔者个人认为有参考价值,但真的没有用。

人家过去的成功,是在特定环境下做出来的,就像你的成功也是特定环境下做出来的,很难被复制。尤其是小的民企老板,你做不到一定有你的内在因素。你一个一年销售量才一个亿的公司,去“复制”一个一年销售量三百亿的公司的管理模式没有太多价值。笔者个人不认为管理的模式可以照搬,对企业而言是没有定式的,因为你的队伍、你的人员素质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共性。所以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不一定是坏事。这也可能是你得以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3、创新还是创新

不少的董事长谈到“迷茫”两个字,都承认,但是都不约而同地告诉笔者,只要有好产品好技术,他们“很快可以翻身”。也有的大企业招了一批博士,让他们自己“天马行空”的去干,每年企业烧几千万甚至上亿。有价值吗?笔者觉得没有价值。作为企业,技术团队目的必须很明确:1、了解市场,开发你的客户想要的产品。2、还是瞄准市场,努力地开发引进方向性的产品。至于“天马行空式”的研究,应该是专业研究所和大学去干的事情。企业更多的是“引进、消化、吸收、优化”。怎么研究将企业做大做强,从产品线和产品上进行支持,也就是说确保生产同样的产品,比你的竞争对手品质更稳定、更好或者成本更低,或者生产一些差异化产品,以增强你和核心客户之间的黏性。

4、企业不断优化

很多的民营企业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明显感受到力不从心了。中国民营企业有一个特点,员工的忠诚度大于能力,尤其是企业的核心岗位,对员工的可信度要求远远大于对能力的要求。目前中国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诚信问题。一个员工好不容易被培养起来,一夜之间不辞而别,加入竞争对手,甚至还带跑整个团队,这种事在中国比比皆是。

所以民营企业特别讲究员工的忠诚度,这就倒逼民营企业整个的、全方位的员工素质都高不起来。忠诚度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国的民营企业,也阻碍着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有人开玩笑说,中国民营企业老板就干两件事情,一件是怎样挖人,一件是怎样防止自己的核心员工被挖走。

由于民营企业过度讲究忠诚度,导致核心管理团队能力不怎么高,在野蛮生长的年代,这一点基本看不出来。但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他们已经深感力不从心。情急之下,这些骨干们被送去参加各类培训班,在中国接地气能实实在在帮助企业发展的培训班和培训机构少之又少。参加完各类MBA和培训班的管理人员回来后,感到更加迷茫,甚至连原来的工作都不知道怎么干了。

5、中国的民营企业越来越不敢投资

过去十年基本属于投什么赚什么的阶段,而过去三年演变成投什么不赚什么甚至亏什么。交了巨额学费的这些民营企业家们,现在变得“无比”的胆小。中国民营企业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老板说了算。整个企业的运营以老板为中心展开,老板就是企业的灵魂。早几年上什么项目,企业的管理团队投其所好,在论证的时候尽量让项目看起来比较舒服(因为老板想上),结果投巨资建设的设施要么不赚钱,要么巨额亏损。吃过大亏的老板们在投资方面基本上不相信自己人。

老板们渴望企业转型,也渴望企业创新,还渴望企业上新项目,但有两个观念他们不愿意改:1、他们从骨子里还是希望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优化,最多延伸到产业链,他们希望花钱不多的改进就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和稳定性。

这一招对于仍然具有生命力的产品当然是不错,但如果生产的产品市场严重同质化,产能严重过剩,而且正在被市场所抛弃,这一招基本不管用。2、不可能相信自己的人了。所以请大量专家对新的项目进行反覆的论证,但公司内部又往往采取民主的方式进行投票表决,而参加投票表决的管理层也同样被前几年的乱投资弄怕了。

因为投资的失误而导致这些管理层的核心员工天天被老板骂,所以即使是经过专家论证的好的产品,也往往被公司内部的管理层用投票的方式否决掉。因为参与投票的人,对新的市场和新产品基本上没有什么认识。他们不敢贸然投上新产品的赞成票,这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悲剧。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的中国民营企业拚命找权威的研究所、大学寻求帮助,但同样不怎么接地气的大学和研究所几乎帮不上太多的忙。因为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所绝大部分是被国家养着的(事业单位),他们理解不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处境和困境。

国家政策导向影响民营企业,笔者个人认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到了一个转捩点。首先,中国不可能需要这么多的企业。所以随着工业4.0的推进,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普及,大量的拥有落后产能、过剩产品、落后技术的中小民营企业一定会倒闭。当然大并不代表着能活得更长。

笔者见过太多大型民营企业倒闭的案例了。中国的民营企业必须静下心来与专业的谘询机构进行沟通,寻求他们的帮助,迅速地对自己企业和自己企业所处的行业进行诊断,寻找出自己企业将来要走和可以走的路,这样才能迅速摆脱所谓的迷茫。任何民营企业如果依然迷茫的话,其结果一定是倒闭。因为市场不相信眼泪。

6、中国民营企业须懂政策

中国的市场非常有特点,是一个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这也是为什么每五年政府会制定今后五年发展规划的原因。而这个发展规划名义上是面对全国的发展,实际上是由一群国企参与制定的。

例如即将要实施的“十三五”规划,如果你所从事的产业和生产的产品是属于鼓励类的,你会得到各级政府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让你的企业运行得更顺利更愉快。如果你所生产的产品和从事的领域是属于限制类或者说要关闭类的,你会发现你的经营会越来越寸步难行。所以读懂国家政策对民营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中国民营企业不能迷茫,因为只有他们是在真正的市场经济中游泳。没有人希望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强大的中国民营企业的存在,是老百姓所期望的。因为他们会促使国企不断自我改进,让外企感到在中国钱不是那么好赚的。笔者个人认为政府也要大力支持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这当然与拥有落后产能、落后技术的民营企业没有任何关系。世界就是这么残酷,只有强者才能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支持。什么叫适者生存,道理就在这里。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耳聋的青蛙》
有一次,有一群青蛙比赛爬上一座高塔。

许多人聚集在高塔周围观看。他们不相信参赛的青蛙能登上塔顶,于是大声喊"别费劲啦!你们这些青蛙是不可能到达终点的!"听到这些话,一些青蛙开始退出比赛。但有一些青蛙还在坚持,向塔顶前进。

观众们继续在喊:"别费劲啦!你们也不会成功的!"随后不久,青蛙陆续放慢脚步,放弃了比赛,此时只剩下一只青蛙还在默默地向上爬,而且越爬越有劲。

接近终点的塔顶了,那只青蛙用尽全力终于登上了塔顶。此时塔下群众一片欢呼声,歌颂这位青蛙英雄。

人们好奇地想知道这只青蛙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于是对它进行专访在,此时人们发现:原来这只青蛙是个"聋子"!

管理故事哲理

切记,什么时候都是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永远不要让别人的悲观情绪毁掉你心中最美好的希望。对于新晋升的管理者也是如此。以前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下属。这种角色的转换完成之前,尤其是过渡期,新工作难以开展,抱怨也逐渐增多,以致于最后可能都怀疑自己根本不是当管理层的料儿。这时候,再加上身边某些心怀不轨的人,在边上私下谈论、扇风点火,事情往往会朝坏的方向发展。所以,如果有人说你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不妨就"装聋作哑"吧,于公于私都有好处。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