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儒家的基本精神》 提供专业企业内训,政府培训。 13439064501 陈老师
  2021年01月18日    杨立华 博客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文化的精神性源于对人的自然的下坠倾向的克服和超越。
汉语文化的精神性从来都是在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张力中构建起来的。如果说“华夷之辨”是在将自己文化中的他者(自己文化中那些不被正视和承认的部分)投射到异域“荒蛮”的过程中建立起确定清晰的文化主体性,那么二十世纪初以来各种激进的反传统表达,则是在与强势的他者的同化过程中放弃自己文化的主体性地位的“冲动”。在各种反传统的姿态中,鲁迅是一个特例,因为他“既拒绝成为自己,又拒绝成为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然而,“在以为放弃自我就可以更新自我或者干脆成为强势的他者的人那里,时时准备挥刀向强者冲去的鲁迅被误认为同路”。 
   我一直疑惑于今天各种貌似激进的“反传统”言论。令我惊诧的不是这类姿态本身,而是植根于这类姿态的种种表达的粗糙、空洞和缺少个性。比较二十世纪初那些真正激进的西化论者的论调,今天的这些反传统的表达,除了更简单粗暴、更缺少学养(常常也更脏)之外,有什么真正新的东西吗?陈寅恪所说的“千古未有之巨变奇劫”,我们在今天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其实真正可怕的不是毁灭的火,而是令人窒息的无边污垢。
   汉语文化中的他者,正试图并且已经在僭称其主体性地位。比如,以“国外”为借口,以各种时髦的“主义”为依据,为各种千姿百态的“下半身自由”争取权力的那种所谓的社会学。
对我来说,如何面对汉语文化中的这些部分,一直是一个难题。也许我们可以从一个长时段视野来看待这个问题:汉语文明作为一种原创性文明,在近代以来的强势冲击下,必须经由某种彻底的自我否定,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更新。但是,这是不是一种过分乐观的期待呢? 
   无论如何,我仍愿相信今天的国学热源自某种深层的文化冲动。它也许意味着汉语文化的精神性的重建,是汉文化的根向未来的延伸。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风险》
有人问农夫:“种了麦子了吗?”农夫:“没,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境界思维:一个不愿付出、不愿冒风险的人,一事无成对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杨立华课程
杨立华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