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郝凤苓 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有朋友在吃你们公司的××产品,能不能送我一瓶试试?”

  2010年以来,白厚增发现自己时常被周围的人这样问,他所在的北京康比特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比特)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是运动营养食品。

  作为董事长兼CEO,如果是在几年前,白厚增或许会对此感到突兀,因为康比特最初只提供适用于专业运动员的“小众产品”。如今,被普通消费者“索要”产品,却让他倍感欣慰。

  按照康比特的划分标准,整个运动人口组成一个金字塔,处于塔尖位置的是竞技运动员,塔中是健身、健美人群和青少年学生,塔底则是一周锻炼2-3次、运动强度中等,达到运动人口标准的广大健身人群。

  早在2008年IDG入股时,康比特就已经形成一个基本思路:从塔尖做到塔底,即从专业领域向大众市场转化。

  目前,其营业额中,“非运动员的部分约贡献了七成”。

  今年初,康比特举行了盛大的发布会,发布了大众健康营养战略和新产品,同时启用了新的公司Logo,其中的“CPT”字样来源于其英文名字Competitor,同时又是Create Perfect Tomorrow (创造完美明天)的缩写,寓意“公司开创大众健康美好明天的愿景和决心”。据说“CPT”字样是熊晓鸽亲自改的,“特别认真”。

  “我们今年最大的调整,就是把整个公司的策略,从原来一个特别专业的细分市场进一步拓展到大众健康营养市场”,白厚增说。

  “触网”的惊喜

  2010年10月,康比特的“左旋360”等产品在当当网销售业绩出众,获得当当评选的“供应商高速成长奖”。

  事实上,这一年,不只是在当当网,在京东商城、淘宝、红孩子等网络平台上,康比特都风生水起。

  2010年,康比特营业额预计要达到1.5亿元,其中,来自互联网的业绩就达10%—20%,“以前这一块都没有单独统计过,也就是个零头”;而包括互联网、家庭电视购物、呼叫中心等在内的新渠道,贡献了今年业绩增量的30%—40%,用IDG负责康比特项目的投资经理牛奎光的话说,康比特在新渠道的扩展上迎来“开门红”。

  此前,康比特主要依靠传统的实体店渠道。截至目前,其线下实体店达200多家,直营店约占10%。

  “今年我们的受益最特别的就是这些新渠道”,白厚增说,之前,他们对互联网却“并不重视”。

  事实上,在康比特今年进军电子商务之前,已经有经销商在试水“淘宝店”。比如,东华大学的几个研究生,还没毕业就开始经营康比特产品,在淘宝上生意做得风风火火;甚至有些经销商在网上开的店,“乍一看,都让人觉得是康比特的官方网店”。

  不过,对于那些“淘宝店”,康比特早前“基本上不鼓励不支持”。

  这也有来自其他经销商的压力。

  比如,实体店按照正常的零售价格销售,但网店可能8折出售,消费者在实体店看了产品以后,很可能在网上以折扣价买走;另外,网络没有边界,山东的经销商在网上开店,产品很可能卖到河北,在河北开实体店的经销商利益就得不到保障。

  所以,白厚增每次到各地拜访经销商,总听到他们不断地抱怨,诸如“网上串货、乱价”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白厚增“很头疼,一直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所以,每当网上渠道与实体店渠道发生冲突的时候,他总是“对网上渠道进行限制”。

  但2010年,事情发生了变化。这一年,在战略上,康比特要进一步拓展大众市场,并设立了大众市场部,主打传统渠道和互联网渠道。

  至于为何要尝试互联网,白厚增的理由是,第一,随着大众消费者网购的潮起,他们判断,这将成为一个主流趋势;第二,也有事实为证。

  2010年3月,康比特通过某个栏目推广一款产品,让白厚增大吃一惊的是,节目播出的当晚,11点多,前述东华大学的研究生就下单了,“几乎把库里的货订光了”。

  “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他们能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这是新兴渠道的特点”,白厚增分析。

  在家庭购物渠道的经历同样让他对新渠道“刮目相看”。2010年,康比特曾在湖南快乐购做过一次40分钟的栏目推广产品,一下子卖掉2000套产品,“相当于一个小经销商卖一年的”。

  今年4月,康比特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做互联网购物的推广,他们已经在淘宝开了旗舰店,同时也为京东、当当、红孩子等平台直供产品。9月份,康比特的新版官方网站上线,同时还推出了“康比特网上商城”。

  问题是,如何说服开线下店的经销商?

  “我会跟他们做比较”,白厚增说,比如,实体店每年增长20%-30%应该是不错的,但网店可能是100%-200%的增长,他经常以此来鼓励经销商接受并开设网店。

  目前,经销商对于康比特以及其他经销商开网店“已经接受了”,也有更多经销商在“触网”,白厚增坦承,的确“有一段时间很痛苦的”,但他认为,既然互联网给康比特带来很大的增长,经销商的网店也在增长,“让我们把网店都关掉,这不可能”。

  但经销商的“认可”也并不意味着网店“串货、乱价”等问题会自动消失。

  目前,康比特主要采取“价格”和“资质”两大措施规范网上销售行为。按照其规定,经销商的实体店必须严格执行康比特制定的“全国统一价”销售产品,网上价格不得低于统一零售价的8折;另外,经销商在任何一个平台上开设网店时,必须经过康比特总部与网络平台的确认,必须有康比特原件的授权书才能开设。

  但无边界的网络也可能产生这样一种情况:上海的消费者,从北京的某经销商网店里下了单,只是,这样一方面会增加北京经销商的物流费用,另一方面,串货也会影响上海经销商的权益。

  白厚增似乎并不担心,他认为,目前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们在网上的生意模式无外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这几样东西。“如果是上海的网店,卖产品给北京的客户,直接由康比特北京总部发货就可以了”,白厚增称,将来康比特会在全国各地设几处仓库,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运输的费用和时间,而经销商最后拼的是如何用服务黏住用户。

  既然网络无边界,康比特自己的官方网店开设之后,随着其营销的跟进,经销商的网店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白厚增也曾这样问自己,他还曾担心,网店、电视购物或呼叫中心卖的好,会不会与实体店冲突?还有没有必要继续扩展实体店?

  后来,他发现,渠道应该多元化,因为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是多元的,比如,“有人喜欢逛实体店,有人喜欢看淘宝,有人是当当的常客,有人则喜欢在京东买东西”;而实际上,康比特自己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服务能力,只有发挥更多人的力量,“比如原来卖化妆品的人,本来就有一些忠实客户,这样的渠道还是有价值的”。
 

 如何从卖产品到卖方案

  尝试互联网等新渠道,在白厚增看来,不过是解决了前端的销售,其大众化的战略,还要依靠更多信息化手段。

  11月18日下午,记者在北京康比特总部见到白厚增时,他刚刚结束一场ERP系统的招标会。

  “借助信息化的系统,我们的采购、生产、销售管理、财务等,从供应链到价格链,整个就形成一个自动生成的东西,提高效率”,白厚增认为,这将是一个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核心,因此,在读MBA的他,“今年的论文写的就是信息渠道的开发,很受启发”。

  但在白厚增的计划里,这还只是第一步。

  从一开始,白厚增就坚持认为,消费者买的不只是康比特的产品,“而是能不能解决什么问题”,而这恰恰也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即提供产品的同时,提供解决方案。

  早在只服务“金字塔尖”的人群时,康比特就为每一个购买产品的运动队配备跟队的技术人员,负责给出产品使用指导,并提供检测、检验服务。

  彼时,之所以这么做,在白厚增看来,是因为“中国的运动员训练,还缺乏一套有针对性的科学营养方案”。

  康比特专门设计了符合专业运动员训练所需营养产品,定时测试运动员的生化指标,每个运动员根据自己的数据,就知道还能不能再练下去。

  后来,解决方案的思路又推广到健身房。这些方案,“不是简单的疾病检查,而是在消费者没得病之前,通过身体机能的测试,给出运动赛事营养和健康营养方案”。

  但那种解决方案,尤其是竞技体育的方案,需要专家,需要派专人过去,做尿液化验等,是一种深化方案,“太复杂”。

  康比特面临的问题是,随着服务人群的扩大,服务能力如何跟上?

  事实上,他们“前期挺苦恼的”,尝试过讲座、学习 或软文等各种形式,“都到了1年讲上千场课的程度”,“但更多的时候,产品使用的技术并没有收到钱”。

  “这种软性服务,不太容易被人接受,你过去讲讲课,给人出个主意,然后就收钱,不太现实”,白厚增分析,但在他看来,“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在经济发达国家,这个产业已经相当成熟。

  白厚增现在已经感觉到,消费者对“科学指导”的需求。比如,有好多消费者用了产品以后,感觉效果不如预期好,后来打电话过来经咨询才知道,使用的产品或方法不对。

  但针对个人给出量化的、具体实施层面的方案,特别是跟一些产品配套在一起的方案,尤其是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在白厚增看来,“只有用信息化手段”。

  他设想了这么几种方式:其一,从多个维度,罗列出有关产品使用的多个问题,镶嵌到平台的软件系统里,只要消费者打电话或留言,就能自动获得一些方案;其二,设计一些简单易用的小软件,消费者输入个人参数后,系统就能自动为其定制一些方案;其三,社区化,提供一个平台,一些专家、发烧友和普通消费者,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拿出来分享;其四,对于消费者更深层次的诊断或方案,配备专家团队来提供服务。

  白厚增希望,将来能在一套信息化系统平台上实现“产品制造和产品使用的完美结合”,尽管“这个过程会很难”。

  至少,他认为,康比特前期已经“积累了一部分解决方案的基础”,也储备了大量权威的运动营养方面的专家。

  “半路杀出”的新股东

  2008年奥运前夕,IDG注资康比特,将其视为“与消费升级相关大主题下的一个投资案例”。IDG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麦戈文也曾亲自到康比特的工厂参观,“他一直对健康类的产业很感兴趣”。

  在后奥运时代,看好中国健康消费的还有更多人。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还在如火如荼的时候,达晨创投就以6000万元入股深圳市好家庭实业有限公司,这也是达晨在健康产业的第一单。

  而早前,达晨创投北京公司总经理晏小平就与白厚增相熟,并有意投资康比特。

  2010年初,康比特原有股东无锡国联因故要退出,并在江苏省产权交易所公开征集股权意向受让方。

  达晨在第一时间得知了此消息,并迅速展开对康比特的尽职调查。

  此次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活动被计划 在了2010年春节期间(挂牌起止日期为2月5日—3月9日),并通过一家并不知名的纸媒将消息发布出去。

  就在公告期即将结束时,优势资本出人意料地“杀了进来”。

  根据规定,“若征集到两个或两个以上意向受让方时,采取电子竞价方式决定最终受让人”。

  “达晨已经报出了比预计高出20%的价格,还是没高过优势资本”。据说优势资本的主管合伙人兼董事长陈荣亲自带着现金去竞价,“当即拍板”,这让达晨措手不及。

  目前,优势资本成为康比特第三大股东,IDG位居第二。

  优势资本认为,中国正处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消费及相关行业正向渠道经济和品牌经济发展,“机会巨大”。在其消费类的项目名单上,也不乏诸如匹克、安踏、麦考林等公司。

  不过,陈荣目前还不愿意就投资康比特一事接受采访。

  人才缺口

  2008年,IDG加盟后,熊晓鸽就曾公开表示,希望康比特能“早日上市”。

  牛奎光认为,面对大众市场,在产品过硬的同时,康比特还需要市场投入和品牌拉动,“早日上市”不仅可以取得更多的资金进行研发,还可以更好地树立和推广康比特品牌。

  相比资金,白厚增觉得,康比特“更缺的是人才”。牛奎光也有同感,“中国的健康营养产业还处于市场的成长期,需要吸引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来共同发展这个市场”。

  康比特目前的团队接近400人,其中销售人员占比50%以上,研发、财务、行政等共有100多人,“整个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对于要做大众消费品的康比特而言,挑战之一在于渠道的建设和品牌的推广。

  随着业务的推进,兼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白厚增,越来越感觉到,公司在人才方面的缺口。

  2010年,他重点充实了康比特市场部门的队伍,并细化了这一部门在品牌(包括PR)、市场策略、数字营销等方面的功能,而原来这个部门“只有几个人”。 白厚增还把培养储备人才作为一个硬性的任务,分派给现任的高管团队。

  康比特的上市工作也在筹备中。目前,白厚增已经将核心团队,包括一些专家,纳入到股权激励范围。

  “之所以推动上市,我的一个初衷要是把企业做成一个开放的平台,让更多的人发挥力量,分享成果”,白厚增称。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阿氏实验》
半个世纪以前,心理学家所罗门·阿氏有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并且从此后不断被人们效仿。

这个实验由8个人来共同完成。实验者请这8个随意选择的实验对象,集中在同一个房间里,然后向他们展示一张划有四条垂直线段的卡片,并要求每个实验对象依次分辨出,右边的三根线段中,哪一根线段与第一根线段长度相同。

其实,在8个测试对象中有7名在实验之前已经被安排串通好,他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右边那根线段与第一根等长。但实际上,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而最后一名实验对象就要面临这样的抉择;是苟同于其他7个人的选择,宣布他明知是错误的结果,还是提出与众人不同的答案。

通过这样的几组试验,有3∕4的人都至少一次放弃了正确的答案去选择了大多数人选择的错误结论。

管理故事哲理

德国哲学家弗兰德里克·尼采发现:人们更愿意相信被别人认定的事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从众心理。人们在对一件事物做判断时,往往会受外界的影响。而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应该具备抵御这种随他性的能力,从而进行独立思考。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