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曾水良 全球品牌网      
推荐学习: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秀云教授任首席导师。韩教授在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金融以及产业经济趋势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今天将带领同学们领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变革方 清大EMBA总裁实战课程,欢迎聆听>>
    追根溯源中国传统劣根文化:

  中国传统主体社会文化给每一个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烙上了无法抹去的痕迹,也给民营企业家们都带来了深刻影响,造成了整整几代民营企业家在基本价值观念、基本道德观念、基本思维方式和基本行为模式的严重缺失,造成民营企业家们在社会责任感、信誉度、对人才的态度、企业制度化建设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上的偏差,追根溯源大桎桔-中国传统文化。

  1.中国传统文化重感情,轻理性、重冥想,轻现实,使得民营企业家在决策中少有理性分析和长期反复论证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激情决策、一种感性化决策,一种诗人式决策,在一种强烈冲动和英雄欲的促使下强行推动一项又一项缺乏科学依据和理性分析的行动计划。

  2.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小农思想,坐井观天,故步自封,裹足不前,很容易坐失良机,丧失机遇。容易让人想起《三国演义》的“既生亮,何生瑜”的慨叹,又让人想起“一个中国人是条龙,十个中国人是条虫”的讽喻之词。

  3.中国传统文化只讲“和谐”,不讲是非对错,不讲正确与错误,中国传统文化所谓的“我”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我”了。强调“自成一家”的结果,是自决于“大我”的非理性行为。于是乎,在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一旦出现矛盾冲突,正确与错误不是判别是非的唯一标准,寻求妥协、寻求平衡,寻求折衷成了民营企业家的处世习惯。

  4.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家本位”观念,重视家庭、轻视国家、轻视社会。于是,造成民营企业大都是家族化形式,且社会责任感贫弱;中国重视“礼治”,轻视“法治”,强调“人类性善”,过于理想主义,忽视人性中的阴暗面,使得民营企业不重视制度建设,即便是有了制度也不按此执行。

  5.中国传统文化要求“礼冶”,认为只要教化人们安于自己的社会角色,就可天下大治。古时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父亲偷羊,儿子到官府告发,孔子知道之后大骂儿子不仁不义,孔子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即儿子犯了法,父亲要为儿子隐瞒,父亲犯了法,儿子要为父亲隐瞒。这与现代国家的法律原则完全背道而驰。

  6.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的彼此关系,认为五伦(君臣、父子、夫妻、长幼、朋友)是人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人的一切行为必须围绕着五伦而动。“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于是,在民营企业中,大部分民营企业家其实一直是在以一种治家或治国的心态、方法来治理企业。以治家模式管企业的自然就成了“家天下企业”,企业领导是家长,其他人都是家人或仆从。以治国方法管企业的自然就成了“王天下企业”,企业领导是君王,其他人都是朝臣或百姓。我们经常笑话康有为当年死心塌地地坚持君主政体,但其实我们许多人到了今天仍然是康有为的徒弟。

  6.中华民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对权力,控制欲极强,官本位思想很浓厚。“只顾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自私等中国传统文化劣根,深深地烙印着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思想和管理理念。

  8.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跨国文化交流是不需要走出国门的。也就是说,跨国管理学也是不需要走出国门的。任何一门学术,特别是管理学,不出国门就已经是国际的了。在此种状况之下,民营企业所谓“以我为主,自成一家”,已经是落伍的思想。因为,可以说,隐藏在“地方特色”背后的“中国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最能蛊惑人心的思想。它甚至会以理性的名义,将民族主义包装起来,从而使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民营企业管理走入歧途。全球化背景下,实际上民营企业已经无法区分国内与国际。所谓国际或跨国,已经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

  9.培育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复制过程,是民营企业的创始者通过自己示范、教育,把自己的价值观复制给下一代的过程。创业从来都是在磨难中造就,民营企业更是如此。白驹过隙,中国民企创业者逐渐闪身幕后,守业的接力棒将由“第二代”擎起。“富不过三代”,不少人的预言仍在耳际,不过,当下最让民企烦忧的却是接班人的问题,“世袭”还是“禅让”?“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传统伦理观念之下,企业财富的继承往往是要选择下一代。子承父业成了大多数企业老总的选择之路。“子承父业”的财富交接模式就是父传子的君王制度延续!实质上还是一个民企文化大桎桔-中国传统文化复制品。

  导致民企企业文化病症的结果:

  民营企业中没有明确的游戏规则,一切随老板好恶而定,很多民企中存在一种“黑暗压制力”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就是“黑暗压制力”感情过甚、理性欠缺;拒绝规则化、制度化;传统儒家文化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桎桔。大部份民企实际上是老板家庭的扩大,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往往就是老板个人爱好、个人志趣、个人行为方式、甚至个人生活习惯的扩大,是老板家族传统文化的扩大,完全依附老板个人而存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因此从高效灵活然而稍带私密的运作文化,转型为透明化运作,民企老板应理智地思考如何实现全透明运作,尽量减少外界对企业的不了解;其本质内涵是让外界了解企业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精神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人文哲学价值观。基于农耕文化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尽管有着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等一系列优点,但其身上的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只有搞清楚现阶段民营企业家战略决策与日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帮助我们的企业建立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基于农耕文化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尽管有着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等一系列优点,但其身上的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下面是我们一些民营企业常犯的毛病。

  缺乏文化素养:决策草率、心血来潮,朝令夕改;小富即安、农民心态;;专横跋扈、唯我独尊;心胸狭窄、气量狭小;缺乏自律性;名利观念强、一切荣誉归自己;投机心态强、缺乏长远战略考虑;急功近利、行为浮躁;不讲信用;尊重他人的思想和尊严。这其中的任何一条,都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致命伤。在企业草创初期,也许这些特点是其曾经赖以取胜的“法宝”但一个企业要真正成长起来,不能总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能总是投机取巧、捞了就跑,而应该把这些毛病逐渐克服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大做强做优,才谈得上成为“有文化”的企业,才能谈企业文化。

  花瓶-文化形象:一些企业为了塑造自身的文化形象,在脱离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情况下总结了一套经营理念或企业精神.由于这些理念或精神根本不被员工认可,因此这种企业文化实际上成为一种脱离企业实际的空谈.虽然对于外部的不知情者可能会起到一时的包装功效,但是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纯属一个漂亮的花瓶,其作用可想而知。

  缺乏文化创新:一些企业以为企业文化一经建立便可长治久安,忽视了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从而使对企业发展本来起积极作用的文化变成了企业发展的障碍.实际上,企业文化同样有好与不好之分,当一种企业文化由于惰性而变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时,它很可能会扼杀企业的创造精神,从而排斥外来人才的加盟和企业对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

  缺乏员工广泛认同的价值观:企业缺乏凝聚力和认同感研究表明,一套大家接受的价值观对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企业员工树立起共同的理想,信念,从而全力以赴地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同时它又是构成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基础.然而,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缺乏企业员工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创办人的个人好恶是评判一切事物的标准,顺眼的人就留,顺心的事就做,手段就是奖和罚,其结果必然是企业形不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员工来得快,散得也快,难怪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总在抱怨找不到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发出创业元老顶不住,外聘人员靠不住,留住人才难的感叹。

  大部份民企实际上是老板家庭的扩大,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往往就是老板个人爱好、个人志趣、个人行为方式、甚至个人生活习惯的扩大,是老板家族传统文化的扩大,完全依附老板个人而存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因此从高效灵活然而稍带私密的运作文化,转型为透明化运作,民企老板应理智地思考如何实现全透明运作,尽量减少外界对企业的不了解;其本质内涵是让外界了解企业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精神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人文哲学价值观。

  立足自身,借鉴学习策略:企业文化尽管不可模仿,但是可以学习.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企业的企业文化为人传颂.海尔的真诚到永远有缺点的产品就是废品,民企在充分了解自身的基础上,要积极学习其他企业的优秀文化,做到扬长避短,博取众家之精华。

  企业家现代化策略:企业文化是旗手文化,企业家素质和自觉程度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是经营者文化,是企业领导人文化.但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整体素质都不高,土老板企业家数量很多,这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家的作用在民企中很重要的.他的价值观和精神态度决定了企业行为和员工的价值取向.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企业家的知识,智力,现代化文化素质决定企业竞争力和发展程度.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家现代化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对于一个人来讲,他的发展、前途和事业成败是取决于一种人文思想,一种文化素质、一种内心深处的是非黑白的判断。真正能够在市场经济中成功的企业家,大都是具备了较强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企业家,他们的精神境界、文化及哲学理念都达到了相当的层次,企业中的滚滚利润与其说是机遇和市场所带来,还不如说是他们本身的文化素养所带来。

  提炼认同的价值观策略:一些企业为了塑造自身的文化形象,在脱离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情况下总结了一套经营理念或企业精神.由于这些理念或精神根本不被员工认可,因此这种企业文化实际上成为一种脱离企业实际的空谈。虽然对于外部的不知情者可能会起到一时的包装功效,但是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纯属一个漂亮的花瓶,其作用可想而知。企业缺乏凝聚力和认同感研究表明,一套大家接受的价值观对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企业员工树立起共同的理想,信念,从而全力以赴地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同时它又是构成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然而,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缺乏企业员工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创办人的个人好恶是评判一切事物的标准,顺眼的人就留,顺心的事就做,手段就是奖和罚,其结果必然是企业形不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员工来得快,散得也快,难怪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总在抱怨找不到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发出创业元老顶不住,外聘人员靠不住,留住人才难的感叹。

  差别化策略: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而许多企业文化塑造中忽视了这一点,尤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大部分企业文化雷同,起不到标识企业特色的作用。企业文化,企业形象都是企业差别化战略,企业文化作为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模仿性。例如,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浙江雅戈尔装点人生,服务社会都体现了企业的个人特色和极深的文化底蕴。民企文化塑造要根据行业特点,地理特点,产品特点等,尽可能挖掘出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文化特征。

  塑造名牌策略:名牌企业形象具有极大的号召力,不仅能占领国内市场,也能占领国际市场,相反,没有企业形象,既不能占领国际市场,也不能占领国内市场。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许多企业都通过创名牌产品树立企业形象。例如,美国的微软,日本的彩电,中国的海尔冰箱都因其产品的卓越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优秀的现代民企都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道德建设、企业形象建设浅显而言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取向。从宏观上看,与狼共舞的时代已经来临,民营企业不能没有企业文化。请了解“文化”精神决定外在,无形决定有形,民族生存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是一种精神文化。请重视“企业文化”,决定企业发展成长的永远是文化,文化永远是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

  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与企业经营的实际紧密相联的东西,准确地说应该是从企业经营的实际中提升形成的,外于企业经营的文化只是文化,而不能称之为企业文化,更不是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与此同时,企业文化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必须与企业一起共同成长,没有创新或者不能包容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消极的文化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朋友,做人特别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谁!  
  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朋友在岸边立即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肯把手给他的朋友。他的朋友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肯把手给出去。
  他的朋友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朋友的手。
  启发思考: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直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痛苦与不满足中挣扎,也不愿意把钱给我们。
  如果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