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王曙光 浙江日报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娃哈哈的名字在杭州落地之后,其笑口就没有合拢过,哪怕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下,它依然是一脸春风,该卖的产品卖出去,该收的钱收进来,该有的利润产出来……

  娃哈哈笑口常开的原因很简单,只有两个字:人,事。

  先看看宗庆后何许人也。

  1987年,宗庆后还是杭州一家校办企业的普通劳动者。当年,他于一脚一脚的踏实骑行中始终盯着前方,直到今天,身为世界第五大饮料企业的掌门人,宗庆后依然保持着当年的踏实作风,早到晚走,亲力亲为操盘着这家巨大的公司。许多人评价宗庆后都说:实。

确实,宗庆后无论办事还是言辞,都像石头一样实实在在,不飘浮,外加低调。

  从宗庆后打造娃哈哈的经历中,可见浙商是如何将个人奋斗与社会发展同步起来的,而这种结果恰恰印证了“实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时代意义。“造人”,应当是社会的第一价值。

  再看看宗庆后如何干事。

  宗庆后不惑之年起事,睿智而成熟。从上面娃哈哈的“十二五”方向描述看,我赞赏其中的沉稳和自信。

  第一,“我不会去考虑过于长远而具体的企业投资规划,因为环境变化太快,即使做了规划也是不现实的,能够把一年内的规划做好就不错了”,这个观点与我在对企业家讲课中的多次提醒不谋而合。前些年,经常有企业家开口就要做“10年战略”,结果在金融危机中像肥皂泡一样解构了。事实上,面临越来越多的变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日趋复杂,以超强的应变能力避让企业风险,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从而使企业战略、规划贴地而行,产生更现实的价值,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竞争力。当然,这并不是缺乏前瞻性,恰恰是把前瞻性和“小步快跑”结合起来的路径选择。

  第二,娃哈哈“在未来继续做大做强消费行业”的战略选择,无疑是正确的。消费行业不倒的价值,早已被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冲击所证明。所以,娃哈哈对主导产品采用扩大布点的战术,采用研发领先的战术,都足以支撑其战略。每500公里内一个生产点的密集布点,以及研发人员和生产工人的人数占比接近1:1并将继续增长,体现了娃哈哈的市场实力和研发实力。

  第三,“朝着世界饮料业老大的目标进军,身处中国13亿人口的大市场,我认为娃哈哈很有潜能”。这就是战略理想。我们今天的小步快跑,究竟要跑向何处?这是需要有理想导向的。假如娃哈哈只是自我陶醉市场份额,只是机械地小步快跑,它一定成不了一家伟大的企业。而宗庆后有做世界第一的愿景,在两三年中摸到“千亿”的高度,这何尝不是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重要动力?企业家的愿景就是一种资源和能源,企业家之所以成为浙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就因为其具有动力的价值。

  第四,在多元化中做长产业链。

  娃哈哈的多元化投资是下游发展零售业,上游投资养殖业。十年前,我在谈到中国的城市化提出:我们必须要有棋局思维,中国的城市化必须先布局建设城市群,否则,大城市将不堪承受之重。现在,宗庆后要去二三线城市建购物中心,相信100家的目标会在稳步推进中实现。此外,对自己的主业安全,这种安全包含着价格因素和食品安全,娃哈哈自己投资养殖业,养殖奶牛,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的安全,并且帮助更多的农民实现增收。以上决策,是娃哈哈建立在已有优势上的一次“伸展运动”,积极而稳妥,投资风险极小。

  至于娃哈哈投资矿产,这也许是宗庆后跨出行业边际最远的一次“试水”。比起其他企业早就进入这种投资,似乎没有更大新意。但是,娃哈哈的资本实力遇到海外投资机遇,还是能迸出价值火花。至于火花大小,就要看娃哈哈此番的答题能力了。我认为,大家都看好的机会往往不是原始机会,而原始机会也不等于原创机会,我们更需要用第三只眼去发现去创造新的投资领域。

(本文作者为省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在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等指标上已连续11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成为目前中国最大、效益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食品饮料企业。2010 ……
阅读更多【娃哈哈】公司相关文章
随机读管理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颗?》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你的目标明确了吗?想清楚了,那就加油吧~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