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9日    许正老师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近一段时间,很多企业开始重新修订企业战略,并且与国家的“十四五”规划衔接。在与一些企业高管讨论的时候,我发现有些人陷入到具体的工具和流程中不能自拔,而忘记了真正制定战略是需要视野、需要境界的。
我将战略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所谓上乘谋势,中乘试错,下乘死磕。凡是涉足战略甚至国家大战略的人,不明白这三重境界,也就无法站到更高位,看到自己乃至周围环境,这些是战略的盲人。所制定的战略,当然不会有战略高度。

上乘谋势

所谓谋势,就是看到趋势,看到未来,然后在其中取势、造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战略。中国人最擅长这一点。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试图通过各种方式理解未来,预测未来,从而能把握未来。

中国文化里有一些神秘的传统,通过观测天象,通过《易经》来预知未来。历史上有不少这样的神奇人物,例如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等。刘备著名的三顾茅庐加隆中对,就是因为诸葛亮通过对天象的观察,知道汉室衰微,天下大乱而诸侯割据,所以建议刘备从无立锥之处起身,逐渐蚕食周围弱小的诸侯,奠定三分天下的功业。
这听起来堪为传奇的千古佳话,现代人无法效法。因为毕竟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属于凤毛麟角,而且这些类似于方术的学问,在今天西方科学大行其道的时代,大多被视为糟粕。
不过宋代有一位擅长用《易经》演绎历史甚至预测未来的奇人,他就是邵雍,其所著的推步书《皇极经世书》,被后代学者乃至帝王们高度重视。前一阵子我在直播课,《解读皇极经世,预测2021》中谈到了这部千古奇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进去再看,这个话题因为比较小众,今天就不作为重点了。
在现代社会,常规上预知未来、把握趋势的方法,是对零散信息的感知,很多一般人都能够获取的零散信息往往被大多数人所忽视,而那些具有战略洞察力的人能够捕捉这些,并且预判未来。说穿了,所谓“洞察力”,就是通过对各种零散信息的预先收集和判断而形成的预见。甚至在国际大战略中,这也是很多著名的大战略策划的起点。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向西方开放,其源于与美国在七十年代初的建交。这个由毛泽东和尼克松开启的传奇,其实源于两个国家在那时都洞悉到了彼此的需要:中苏的交恶使得中国开始寻找与美国的潜在合作,而美国在越南战场深陷泥潭,也急需寻找新的解套方式。并且,美国与苏联的冷战争霸也需要增加像中国这样的重量砝码,来改变改变大国博弈的天平。因为洞悉这两者,所以彼此的信使沟通的时候一拍即合,于是有了70年代之初的乒乓外交和中美建交。
之后,邓小平运用他的前瞻智慧,顺势而为,开启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如果没有与美国的紧密合作,中国的改革开放无法获得关键的技术和资金,也无法获得西方世界的认可。十年动乱之后的中国正是把握了这一大势,利用四十年的努力和积累,一跃而起,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企业界,因为嗅到未来的机遇而谋势造势,并且开辟新的战略格局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当今极其红火的全球半导体制造业王者台积电,就是源于这样的一个战略造势。
80年代中期,在美国已经生活了30多年的张忠谋,因其在半导体行业的深厚经验积累,被当时的台湾政府召回做台湾工研院院长,并且旋即请他构建一家台湾的半导体企业。当时的全球半导体企业的生产方式被称为IDM,也就是整合式的从设计到制造一体化的模式。这种模式耗资巨大,回收周期漫长,只有少数巨头才承担得起,例如当时的IBM 、英特尔和德州仪器。
财力和科研力量都非常薄弱的台湾没有能力做这样的事情。但是浸泡在半导体行业多年的张忠谋敏锐地捕捉到一个趋势:当时大量的半导体创业企业正跃跃欲试,希望从半导体设计端开始,但是他们的直接对手—那些大的IDM不可能与之合作并开放生产制造环节。于是张忠谋果断判断,如果开创一种新的模式,即用半导体制造企业、半导体设计公司、半导体封装测试的分工合作模式,来解构当时的垂直一体化的半导体产业,台湾企业应该有的一搏。
也正是当时张忠谋对未来大势的判断以及天才的战略设计,造就了今天的全球半导体分工的新格局,并且让台积电一跃而起,成为半导体代工制造领域的王者。今天,全球50%以上的高端芯片来自于台积电,尤其是在五纳米以下制程的最先进工艺,更是非台积电莫属。
行业的趋势往往昭然若示,但是很多人因为习惯思维的固化,无法接受,更不愿意改变。记得六年以前,我曾经在通用汽车上海研究院分析未来汽车产业的走势,当时我断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是很快即将到来的浪潮,并且将根本上解构当代以内燃机为核心的汽车产业。
我记得当时通用上海研究院的技术骨干们对此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他们认为电动汽车充其量只能做有限范围内的代步,传统意义上的汽车产业如此成熟,技术如此先进,客户体验如此之好,短期内很难被替代。但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随着电池等关键技术的快速突破,今天的电动汽车已经一飞冲天。更重要的是,随着全球变暖以后,各个国家开始加强环保,特别是欧洲各国开始在2030年之前限制内燃机汽车的销售,以及像中国这样的缺油国家开始利用电动汽车来摆脱对石油的严重依赖,其大势已经形成。今天所有人都看得很清楚,内燃矶汽车的末日已经到来,而电动汽车智能化或者更大范围的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蓝图已经摆在眼前。
到此,我们可能会明白,真正的识势、谋势乃至造势是多么的重要,而能够在这个上面有所作为的,才是真正上乘的战略高手,因为他们拥有上乘的眼光,上乘的敏锐度以及上乘的手法。

中乘试错

试错是中乘的战略境界。对于出现的零散信息无法做出明确的判断,或者很多时候还没有这些信息供他们决策,因此他们需要通过尝试的方式来触发信息,并且依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还拿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例,邓小平提出的“猫论”和“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典型的试错战略。因为那时的中国经济改革,既没有成熟的经验可遵循,也没有符合中国的理论可依据,而只有通过在实验中不断地获取反馈信息,才能判断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应该继续,哪些应该回撤。试错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获取信息,然后做出敏锐的战略判断。在创新领域进行社会化试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科技创新大战略,最成功的做法当属美国硅谷和以色列的社会化科技创新。通过当地大量的创新人才聚集和资本聚集,在不同领域里面,同时会有很多企业做小规模的尝试,也就是战略试错,从而很快筛选出来可行的技术方案,并且进行商业化测试以后获取最早的市场经验,吸引更大的投资者和更有实力的公司跟进,从而完成从技术化到商品化,商品化到规模市场化的全过程。今天的中国要在美国对中国技术开始重重封锁之际,完成真正的技术突破,不能忽视社会化创新的方法,因为它可以避免一旦压错技术趋势之后所带来的弊端,毕竟在未知的技术领域,没有人可以真正地看清未来。在企业战略上,试错也是在今天高度动荡不确定的时代里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为此,我开发了轻战略的战略方法,这个方法在多达百家的企业进行了各种尝试和摸索之后,获得了很多企业的反馈和积极评价。轻战略就是一种战略试错方式,他用敏捷迭代的方法,汇聚企业高管和决策层的群体智慧,在不断的试错迭代中寻找出未来的战略方向。

下乘死磕

有人可能会笑,死磕也叫战略吗?这也叫战略境界吗?你还别说,真有人热衷于死磕。通常热衷于死磕的人,都是那种极端固执的战略坚守派。他们对某种技术、对某种能力成为思维定势的习惯浑然不知,而愿意一错再错,不撞南墙不回头。这种人在那些以技术为导向的初创企业中非常常见。他们抱持着对某种技术的迷恋,不愿意放手,宁愿在一条道上跑死累死。其实他们完全可以采用试错的战略,一旦发现不对,调整自己对问题的认知和假设,重新挑战自己的思维和方向,有可能走出这种一错再错的困境。但是,人的思想就是这么奇怪,而且很难改变。碰到这样特别坚持的主儿,你只能敬而远之。还有一种死磕,也是最可怕的,就是活在自己的过去,从而错失了对趋势的判断。当今世界上有两大事件正揭示出来,这种死磕式的战略误判是多么的可怕。

中美之间的矛盾
其一就是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敌意。

如果我们开放地询问:未来中国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在亚洲的地位上,会崛起甚至超越美国吗?我相信明智的人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问题的另外一面,美国这样走下去,会逐渐被中国超越,并且削弱它在全球的统治地位吗?同样,明智的人们也会给出肯定的答案。这就是趋势,是现实,也是未来。

但是,美国的政治阶层和精英阶层不愿意接受,宁愿与中国展开激烈的博弈,去进行各种围堵和搏杀。如果说疯狂的特朗普政府在他们任内使出了各种狠招儿、昏招、辣招,对中国进行各种围堵只是开始的话,这种战略上的不可持续性似乎并没有警醒今天的拜登政府,他们试图联合全球的盟友们继续围堵中国,封杀中国,在技术上、军事上、外交上、全球联盟上孤立中国,扼杀或者至少减缓中国的发展。但是他们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中国已经深深嵌入了全球的产业,要割断中国与全球的联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况且每个国家都要生存,东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各国都希望与中国保持经贸联系,从而维持自身的繁荣和发展。与中国作对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他们又不是地缘政治的获益者,凭什么说服他们围堵和打压中国呢?所以,已经在特朗普时代一错再错的美国,如果在拜登时代继续错下去,其后果无非两个,美国彻底认栽,或者美国挑起激烈的冲突,用极端的战争方式来阻断中国的发展。但这肯定是彼此毁灭,没有更好的结局了。

台湾的执迷
第二个让人叹息的一错再错的例子就是台湾。今天的台湾在经济上更加依赖中国,其46%以上的外贸收入来自于与大陆的贸易,而且获利颇丰。但是政治上独立的态势愈发彰显,并且和大陆愈发显示敌对的态度。请问这样的态势能够持续下去吗?明眼人都知道不可能。中国收复台湾的意志是坚决的,台湾对中国的经济依附又是如此深重,从战略上出口在哪里?一味的死磕吗?一味的一错再错吗?其结果也必将是玉石俱焚似的。

有人说死磕似的一错再错,似乎不那么明智,不会有人做出这样的战略决策。但是今天的美国和今天的台湾正在做这样的事情!
让我们把题目再拉回到现实的企业层面。在今天所有的战略决策的时候,每一个决策者和战略参与者不妨反躬自省,问问自己,你现在的决策是在什么境界?是谋势呢?是试错呢?还是死磕?如此才有可能跳出战略决策中的那些细枝末节,让自己站在一个恰当的位置,做出恰当的战略决策。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屠夫与和尚》
从前有一个和尚跟一个屠夫是好朋友。和尚天天早上要起来念经,而屠夫天天要起来杀猪。为了不耽误他们早上的工作,是他们约定早上互相叫对方起床。
多年以后,和尚与屠夫相继去世了。屠夫去上天堂了,而和尚却下地狱了。
Why?
因为屠夫天天作善事,叫和尚起来念经,相反地,和尚天天叫屠夫起来杀生……
——你做的东西是不是都是你认为对的,却不一定是对的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许正课程
许正观点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