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1日    宋延庆 全球品牌网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中国房地产报采访稿

    现在不少企业都在学习中国文化,希望能够从中国传统 管理 思想中得到一些启示,运用到自己的企业日常管理中。

    但是,虽然中国文化确实有其博大精深的一面,但时代的变迁和企业组织的结构都已经与过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在这个时代,我们该如何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问题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您的企业管理理念有哪些影响?

    宋延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西方现代管理思想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在管理思想、观点多元化的时下,最大的问题不是理论、思想问题,而是适宜性、有效性问题。例如监事会制度在现代企业治理制度中是一项很有效的制度,这在西方和国内部分上市企业中已得到了充分证明。但为什么在大多数企业中却形同虚设呢?关键原因是我们的监督思想太多了,如审计、监察、内控、纪检、民主评议、投诉信箱等等,以至于总想多管齐下,却总做不好。再例如“和谐”。西方讲求契约,而我们中国人有话都憋在肚子里,也不善于沟通,所以劳资双方彼此都有一大堆意见。有意见怎么办,就要提倡和谐。因此和谐比契约更有实际意义。

    问题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以“抗风险”,维护统治者的权利为目的,而现代管理学则是从以企业利润最大化,目的是“高回报”。您认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如果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宋延庆:我倒是认为美国是典型的重商主义代表,而中国更甚。你看房地产企业除了赚钱外,有几家发布《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的?而且在房地产圈儿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规律:长江以北的开发商除了万达外,几乎没有第二家做出全国性企业的;时下全国性开发商都是长江以南的,越往南越多。为什么,因为越往南重商主义越严重,严重到连赈灾捐助都当作应付。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大都是“思想”,顶多可以应用到企业文化中,而西方现代思想的主要特征是“规则”,可以有效运营到企业治理和管理实践中。企业文化如果没有规章制度作为载体,是难以“落地”的。因此还是要注意结合。

    问题三:当今时代的物理条件已经于几千年前的社会有了很大的区别。随着信息产品不断丰富,您认为传统管理思想在未来还会适用吗?

    宋延庆:未来居家办公的人会越来越多。最近韩国就将此上升到国家战略规划了,要从制度、硬件建设上确保30%的人能够实现居家办公。但这在中国很难实现,至少可预见的时期内难以实现。现在国内居家办公的大多是小老板和独立工作者。为什么?因为老板不放心员工居家办公;如果真的居家办公,员工说不定十点起床,偶尔再做个兼职。这种善于变通的习性其实大大增加了社会成本。在多年的房地产管理咨询实践中发现,我们的企业员工绝不是传统认识中的“被动型”员工,老员工总想着如何变通制度规则,新员工总想着用原先企业的东西改变现在企业的规则。我们提倡创新,但不能提倡利已主义的变通。毕竟,规则是“最大公约数”,没有统一的规则,企业如何有序、高效运行?

    问题四,和西方管理思想比起来,东方管理思想多是以各个片段的形式出现,缺少系统化的管理体系,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宋延庆:不知道国学大师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最近还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长篇史诗,却有很多七言绝句?我们不缺思想,但我们的-全球 品牌 网-思想都是碎片状的,不是系统化的。很多房企老总抱怨,营销策划人员脑子都很活络,理念、主意很多,但就是难以转化为销售业绩。不得不承认,有很多人投机、走捷径的心态很重,而能够潜心进行系统研究的人太少了。事实证明,潜心研究才是事半功倍的捷径。创意只能是主意,系统思想才是方法论。

    问题五,在中国传统思想和企业管理方面,您对企业家们还有哪些意见?

    宋延庆:中国传统思想中有诸如劳逸结合、置身度外等古语。要想成为真正受人尊敬的企业家,包括让你的员工尊敬你,就不能整天沉湎于日常繁杂的具体事务中。否则,无论你有多少财富,朋友、员工可能都认为你很艰辛,挺可怜,甚至认为你缺乏情致,没有格调。所以建议我们的企业家们传承思想并转化为企业文化,建立一套有序、高效的规则体系,然后做些享受财富、又能够真正激发自我的一些事。企业就像风筝,线在手中,收放自如,有什么可顾虑的,关键是境界和决心。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驴肉卷饼》
一哥们去买驴肉卷饼,对老板说:“给我卷一个,不要葱, 给我多放点肉,放,放,再放,再放点,再多放点……” 
老板抬头看着他,幽幽地说:“我给你卷头驴吧?”   
启示    
服务的前提是利润,利润空间可以被挤压,但绝不能消失,否则连同利润一起消失的还有服务。
所以不要一味的过度要求,每个人都要生存,你拿走了他生存的空间,服务也就消失了。
请尊重每个行业每一位尽心尽力为我们服务的人。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