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钟殿舟 全球品牌网      
推荐学习: 百战归来,再看房地产 ;世界顶尖名校纽约大学地产学院、风马牛地产学院重磅推出。 项目专注于中国地产全产业链模式创新和细分领域前沿实战,汇聚中美两国最强师资,融入中国地产顶级圈层。 冯仑先生担任班级导师,王石、潘石屹、Sam Chandan等超过30位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地产经营者、践行者和经济学者联袂授课。《未来之路——中国地产经营者国际课程》>>
    1998年7月,如日中天的实达四处扩张,管理于是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经人介绍,时任实达集团董事长和总裁双重要职的叶龙认识了麦肯锡中国公司的管理专家,双方接触后,决定以300万元请麦肯锡为实达设计营销方案。

  从1998年8月开始,麦肯锡的咨询团队进入实达,在8周的时间内,了解了实达的运行情况、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与实达有关人员共同制定出实达营销体系的解决方案。

  该方案得到了包括叶龙在内的实达高层的接受,并在集团内部全面推广。1998年10月,实达通过“千人大换岗”和大规模人员轮训来实施改组。

  但是,到1999年5月,方案在实达就推行不动。实达恢复了子公司制,将业务一分为二,贾红兵主理PC,黄亦豪负责外设和网络。

  ——根据新浪财经报道整理

  不曾想到,这个被实达寄予厚望的方案,最终不但没有带来实达的跨越,反而因为方案的实施,在集团内部造成一系列的矛盾,使得实达集团失去了很多机会和优势。特别是实达电脑,当年作为引人瞩目的后起之秀,声势逼人,不过,迅速从1997年家用电脑市场仅次于联想的第二品牌的位置下坠,2002年全国排名第6位,2003年全国排名第9名,有数据指出,这个第九,销量不过20多万台。2005年年底,关于实达电脑消失的传言四起,而一个实达代理商——黄山连邦公司——提出的“要求终止实达电脑授权维修代理协议”的要求,更加证明了实达电脑的惨淡境遇。2006年,在福建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季度的报表中,我们看到的是公司PC业务停业整顿,作为上市公司的实达电脑(600734),也早已经成为ST实达了。

  不但实达受到了这个项目的拖累,这个项目也成为麦肯锡心中的痛。不过,这个项目的失利,帮助中国人消除了麦肯锡在战略咨询方面的迷信,也算是一个额外的功效吧。

  虽然中国人对于麦肯锡在战略咨询方面的迷信已经打破,但是,中国人对于战略的迷信,却依然是根深蒂固的。

  对于战略,中国人并不陌生,且不说我们古代的先贤已经对这个问题有过比较深刻的阐释,毛泽东的名言——“从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就成为很多人参与竞争的口头禅。他们一方面要表明,自己在总体上和全局上是有信心的,是不怕的,但是,在具体的战斗中,是会做好各种准备的,是能够赢得胜利的。

  这里的战略,虽然与我们现在用的战略不同,尤其是用在组织上的战略不同,但是,还是具有了一些共同的内涵。而战略真正得到组织管理者的重视,在组织管理和发展中得到广泛运用,是与迈克波特的贡献分不开的。迈克波特将军事方面的思想引进组织管理之中,通过《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两本书,确定了自己战略大师的地位,提出了“竞争五力说”和三种基本战略。

  当波特的思想被引入进中国之后,立刻形成了一股讨论战略的旋风。旋风所至,导致了两种风潮的出现:战略概念泛滥潮和战略规划制定潮。

  战略概念泛滥潮的表现,就是什么都有战略,什么都是战略,就像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系统工程”概念,什么事情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到了战略这里,什么都成了战略:发展战略、竞争战略、营销战略、产业战略、产品战略、服务战略、、焦点战略、差异化战略、相关性战略、非相关性战略、多元化战略、专业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利基战略、区域战略、跟随战略、模仿战略、联合战略、成本战略、红海战略、蓝海战略,等等。好像不冠上“战略”两字,不能表明事情的重要,也不能表明对它的重视。而如果深入地加以探讨,很多所谓的战略,其实不过是做法,不过是操作,这样看起来,“战略”的概念确实是被中国本土化了,被改造了。

  战略规划制定潮,则表现为很多组织,不论是赢利性组织还是非赢利性组织,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开始制定自己的战略规划,3年已经太短,5年不过马马虎虎,10年20年的战略规划,才能显示出组织的信心。

  有条件的,花个百把十来万的请咨询公司帮助厘清和确定战略,没有条件的,自己参照有关的理论,对照自己的现实进行规划;有条件的,战略规划被装订成册,配上精美的图表,加上优美的解释,就是一本战略规划书,没有条件的,也要仔细整理,打印出来,张贴上墙。总之,无论如何,都要从形式上做到尽可能好的效果。

  形式上是好了,可是,并没有对实践起到多大的作用。除了制定战略的时候,战略在日常的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影子;除了组织管理者,有时候甚至组织管理者也忘记了组织的3年、5年的战略是什么,更不要说10年、20年战略了。

  战略手册一经装订,战略制定就已经完成,而且,好像战略就已经实现一般,精美的手册被束之高阁,作为组织的资料被妥善保管,除此之外,好像没有产生更大的效益。

战略,切实地成了草稿图。

  本来,战略是关于组织的大的思考,是组织对未来的思考,不用时时挂在嘴边,只需要在日常行为中得到体现就行了。但问题是,虽然战略没有挂在组织成员的嘴边,却也没有体现在组织成员的行动中,甚至很多行为,还是与战略规划的要求相反的。

  例如,我们曾经听到过某个企业信誓旦旦地说要坚持主业,走专业化道路,但是,我们却很快、很轻易地就从媒体上了解到,该企业在大肆扩张,兼并了其他的企业,进入了其他的产业。一般来说,这种改变,都是因为经受不住诱惑,看到满地黄金,于是就忍不住要弯腰拾取。

  可是,这一弯腰,可能没有拾取到近在眼前的黄金,怕的是,再也难以直起腰来。

  组织之所以有战略,是因为有资源的限制,如果资源是无限的,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想投入多少就投入多少,想有什么人才就有什么人才,那组织根本不需要有战略,所有的方向都做就行了。但是,无论是什么组织,资源都是有限的,其中,特别是具有管理能力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一家经营良好、现金充裕的企业为什么不能无限地扩张,它的最优投入产出不是从经济上可以确定吗,它只需要按照前一家企业的规模一路复制下去不就行了吗?之所以不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它的管理能力是无法无限扩张的。

  既然资源是有限的,那么,资源就应该用在刀刃上,而不能够看到哪里有机会就奔向哪里。这里的刀刃,就是有助于实现组织战略的行为和活动。

  凡是与实现组织战略没有帮助的行为和活动,都不应该投入组织的资源。那些没有将资源用在刀刃上的组织,是因为没有坚持组织的战略,而为什么没有坚持组织的战略,是因为受到的诱惑太多,或者是对组织既定的战略缺乏信心。更深层次,是因为对组织的战略没有信仰!

  这样一来,战略不但成了草稿图,更是与废纸无异了。

  当然,也有将战略规划贯彻到底的典型案例。观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纲领,可以发现,共产党的纲领和对纲领的坚持,也就是共产党的战略规划和对战略规划的支持,是值得所有组织学习的。

  在共产党一大的时候,就已经提出过自己的纲领,这个纲领比较简单,只笼统地提出要“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产阶级私有”,但是,到了二大的时候,共产党迅速将自己的纲领区分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最低纲领是为最高纲领服务的,为了实现最高纲领,必须先实现最低纲领。最低纲领不但规定了阶段性目标,也明确了达成目标的措施。

  围绕着实现最低纲领,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参与国民党政府、举行城市罢工、推动城市暴动、发动农民运动、建立革命根据地、组建工农红军、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等。第一纲领的大部分目标在1945年得到了实现。

  面对着新的形式,毛泽东通过《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目前的形式和我们的任务》等文章,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纲领。

  最高纲领: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

  最低纲领:在现阶段为实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制度而奋斗。包括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阶级的联合专政;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无产阶级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的最低纲领,共产党进行了延安整风、打土豪分天地、国内解放战争等,于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并于1956年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开始了变革 开放。在1992年之后,变革 开放迅猛发展。在共产党十五大上,中国共产党又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这个纲领一直指导着至今为止的共产党的实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不但提出了纲领,而且还分别针对经济、政治和文化提出了基本的政策和具体的方法,经济的基本政策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政治的基本政策是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文化的基本政策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

  回顾中国共产党关于纲领的历史,我们可以很明确的发现,它的最高纲领始终没有变化,那就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而随着阶段性任务的完成,又形成了不同阶段的纲领,这个纲领一方面是为了最高纲领服务的,统一于最高纲领,一方面又体现了当时环境对共产党的要求。

  共产党坚持自己的战略规划,并有效的实现阶段目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坚定地坚持自己的战略。比如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爆发过三次大的争论,分别是姓“社”姓“资”的争论、姓“公”姓“私”的争论和2005年关于变革 开放的争论,但是,这些争论都没有影响共产党对纲领的坚持,其背后的原因,来自于共产党对自己信仰的坚持,源于共产党有坚定的信仰!而这,恰恰是其他组织所不具备的,也是其他组织的战略成为草稿图甚至是废纸的背后深刻原因。

  战略成了草稿图,很明显,是执行能力不够造成的,是执行不到位造成的,可是,为什么执行总不能到位呢?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营销哲学》
一害羞男孩在教室自习,看到一个很中意的女孩,眼看女孩看完书要离开了,害羞的男孩憋红了脸上前搭讪:同学能借我10块钱吃面条吗?钱包丢宿舍了,这是我的学生证,你给我手机号,回头还你钱。女孩想了想说:行吧。正掏钱,男孩又说:要是能借20,我请你也吃一碗。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