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新营销》      
推荐学习: 欧洲大学商学院,企业家学者学位教育领航者。翘首以盼,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共同探寻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新思路。欢迎加入欧洲大学商学院(EU)博士学位>>
     社会上有句俗话说是“屁股指挥脑袋”,对这句话我是奉为真经的。想想以前我在汽车经销商那里任职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经常会抱怨这个厂家的 销售 政策不好,那个厂家的人瞎指挥。而现在给汽车厂家做咨询,经常听到的却是厂家 营销 管理 人员对经销商的抱怨,比如经销商不听话啦,扰乱价格秩序啦,服务标准贯彻不到位啦,等等。
 
    当然,厂家和经销商之间相互抱怨还算是不错的,更严重的是双方对簿公堂,搞得大家都下不了台,比如2006年“山西新宝鼎状告长安福特”案、2005年“奇瑞状告四川捷顺”案。这两件事比较极端,此后车市好像没有发生类似的事,但这并不代表厂家和经销商的关系就此融洽了。相反,许多厂家与经销商的关系仍然比较紧张,而且随着竞争更加激烈,一旦达到临界点,经销商被压抑的情绪肯定会爆发出来,届时经销商与厂家对簿公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那么,厂家和经销商到底保持怎样的关系才算是正常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厂家和经销商之间可以存在哪些关系。我认为,按照双方互动关系的深浅和主从程度,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种关系。
 
    第一种是“君臣关系”,也就是中国古话所说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厂家占据绝对的权威地位。常见的表现形式为:厂家强行要求经销商提高销量或加大库存,如果不从,便威胁取消专卖店资格;厂家强行将滞销车型分配给经销商,如果不从,就扣除相应的销售返利,等等。很显然,在这种“君臣关系”下,经销商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运气好,还能赚点钱,一旦竞争形势恶化,经销商就会大面积亏损。
 
    第二种是“师徒关系”,也就是厂家带领经销商一起开拓市场,教会经销商搞好4S店的经营与管理。当然,“师傅”也有自己的权威,“徒弟”如果不听话,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当“师傅”面临销售压力时,“徒弟”必须主动分担压力,但双方可以协商,不像“君臣关系”那样,没有商量的余地。
 
    第三种是“伙伴关系”,厂家和经销商处于同等地位,彼此构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厂家制订政策时,会考虑经销商的利益;经销商开拓市场时,认真遵守厂家的价格政策,主动维护厂家的品牌形象。面对市场困难,双方能力合作;取得良好业绩时,厂家主动让利给经销商。
 
    第四种是“投机关系”,比较常见于一些自主品牌厂家和经销商之间。一方面,厂家急于提高销量,挑选经销商时不严格;另一方面,经销商是怀着投机心理加盟,对厂家的忠诚度不高。市场形势好的时候,厂家和经销商皆大欢喜;一旦形势不好,经销商便拒不执行厂家的销售政策,甚至拒不提车。打个比喻,这种关系就好比年轻人谈恋爱,草率结婚,结果必然是草草离婚。
 
    上面四种关系形态很难具体套用到某一个厂家身上,因为有的厂家很可能存在一种或几种关系形态。比如,有的厂家口口声声说要和经销商建立伙伴关系,但在处理一些具体事务时,却表现出“君临天下”的霸气,把经销商当作“臣子”看待,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而有的经销商怀着投机心理进入汽车销售行业,干了几年,没捞到油水,很可能会和厂家翻脸,甚至拍屁股走人。
 
    毫无疑问,厂家和经销商最希望达到的是“伙伴关系”,可惜现实中少之又少。我认为,如果厂家和经销商结成“伙伴关系”,同时又处得像“师徒关系”一样,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管仲病榻论相》
   管仲病重,齐桓公亲往探视。君臣就管仲之后择相之事,有一段对话,发人深省。桓公:“群臣之中谁可为相?”管仲:“知臣莫如君。”桓公:“易牙如何?”管仲“易牙烹其子讨好君主,没有人性。这种人不可接近。”桓公:“竖刁如何?”管仲:“竖刁阉割自己伺侯君主,不通人情。这种人不可亲近。”桓公:“开方如何?”管仲:“开方背弃自己的父母侍奉君主,不近人情。况且他本来是千乘之封的太子,能弃千乘之封,其欲望必然超过千乘。应当远离这种人,若重用必定乱国。”桓公:“鲍叔牙如何?”管仲:“鲍叔牙为人清廉纯正,是个真正的君子。但他对于善恶过于分明,一旦知道别人的过失,终身不忘,这是他的短处,不可为相。”桓公:“隰朋如何?”管仲:“隰朋对自己要求很高,能做到不耻下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哀怜同情;对于国政,不需要他管的他就不打听;对于事务,不需要他了解的,就不过问;别人有些小毛病,他能装作没看见。不得已的话,可择隰朋为相。”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