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4日    斯科特.安东尼 哈佛商业评论      
推荐学习: 投资是认知变现,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财富增长的关键点。熊晓鸽、徐小平、李开复、朱啸虎、阎焱、刘昼、邓锋、陈玮等数十位国内最知名投资大咖亲自授课,九大模块,课时一年半,只限60人!沙丘投研院股权投资黄埔12期>>
  “我们的新服务测试结果好极了,在我们调查的消费者中,超过5%的人说会购买这项服务。”一家非营利组织的一位读者在发给我的电子邮件中写道,“我们推出了这项服务,可结果让人大失所望。”


        不要忘了,消费者是会撒谎的。虽然并非有意,可他们确实会撒谎。这位读者学到了惨痛的教训。对于下一个创意,他想进行交易导向型测试,可是,如何设计并实施这样的测试又让他颇为犯难。

     要了解潜在交易情况,无需过于复杂。不妨考虑以下四种选择:

     一    让潜在消费者签订某个协议。最近,我们为一家电子消费品公司开发了一个新颖的创意。这个创意实现完全商品化,需要大约18个月的时间,以及大笔投资。公司怎么才能知道这个创意是否值得去做呢?公司团队制作了一个产品原型,然后展示给消费者。展示结束后,他们问消费者,他们是否愿意象征性地支付一笔费用,到产品推出时,可以参加“测试版的私下测试”。这是确定消费者的激动心情能否转化为小额支出的极佳方式。
     
     二    在员工中测试创意。大多数组织都有一项尚未得到开发利用的资产,他们每日 都在公司走廊里走来走去。在宝洁公司,你经常会看到项目团队在公司餐厅外面宣传新创意。如果连你的员工都不想买自己的产品,消费者怎么会买呢?

     三  在一个范围非常有限的市场推出简化版产品。假设你想举办一个为期一周的研讨会,主题是战略创新和设计,会议将邀请世界一流的演讲者以及全球各地的人士,并将汇聚各种独特的工具。与会者将创建自己的企业,并从 风险投资 家那儿获得建议,甚至是资金支持。听起来是个绝妙的创意,可是,会有人来吗?要想知道这一点,一个方法是在某个城市举办一个为期半天的研讨会,邀请一位出色的演讲者,并提供“足够好”的工具。 

     四  举办一个“报名研讨会”。几年前,我们帮助某个新创企业开发了一个医疗旅游创意:不用急着治疗的消费者可以飞到国外费用更低的地方接受治疗。正如我的同事马特.艾林(Matt Eyring)最近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撰文所描述的,我们一丝不苟地研究了这个市场,预测结果看起来非常可靠。我们的一位同事建议,我们应该在目标消费者集中的地方举办研讨会,看看人们有没有兴趣。结果,没有一个人到场,我们这才意识到,人们表现出来的兴趣不太可能转化为实际的需求。

    这些“低解析度”测试并不完美,但是,它们比只是问消费者“你想买这个吗?”更有效。请记住,消费者的话不可全信,关键还要看他们的行动。


     翻译:鲁刚伟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分工》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分析]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如果公司象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