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管理学家      
推荐学习: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领衔,以及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协会权威、行业标杆同仁堂共同给大家带来中医药领域的饕餮盛宴赋能中医产业,助力健康中国。欢迎加入中医药产业领航计划>>

实业家苏汰余(1885—1948)四川巴县人,原名苏必润,曾在重庆广益报社担任编辑,1907年,因撰文针砭时弊,被清廷通缉,不得已逃往汉口,改名苏汰余。之后,苏汰余进入川帮德厚荣百货土产号当职员,由于为人勤勉通达,精于文墨,深得副总经理徐荣廷赏识。德厚荣的老板刘象曦系川人巨商,光绪末年将德厚荣总部迁往汉口,资本数百万两白银,在汉口首屈一指。刘象曦在汉生意主要交由徐荣廷来打点。很快苏汰余在商场上崭露头角,成为徐荣廷的左膀右臂。辛亥革命爆发后,苏汰余在徐荣廷的鼓励下,经过一番深思,觉得自己很有经商能力,所以没有回到新闻界,反而将一份暂时避难的工作变成了终身职业。1912年,徐荣廷组织楚兴公司租营官办纱、布、丝、麻四局(原湖光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官营企业之一),委苏汰余为助手,掌管文牍和财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西方列强无暇顾及中国市场,加上楚兴管理得当,公司大量盈利,战后的1919年、1920 年,楚兴公司的销售利润竟达八百万两白银,相当于原始股本的十几倍。除去主要股东刘象曦获得的巨额利润外,徐荣廷分得股息、人红五十万两,苏汰余和其他两位高管张樵松、姚玉堂也各分得了三十万两白银。这为徐荣廷等人后来另起炉灶打下了基础。在苏汰余的建议下,楚兴公司有两项举措值得注意,可谓未雨绸缪,一是扩大资金积累,二是创办了自己的纺织专科学校。楚兴公司承租“四局”十年,除了要应付地方士绅和官僚的压榨之外,还深受各路军阀的掠夺。直到1921 年,楚兴公司的承租权终于为军阀所夺,连价值四十万两白银的设备、原料、成品也被霸占。

1921年秋,武昌沿江原湖北官钱局的地基上,一座新的纺织厂正悄悄地矗立起来。徐荣廷、苏汰余等人创办的“裕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鄂厂”挂牌运转。早在1919年,徐荣廷、苏汰余,布局管事张樵松和会计姚玉堂等人便已经意识到承租“四局”不是长久之计,垂涎者无所不在。因此筹建新的纺织企业的计划诞生了,苏汰余建议新的企业应为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董事会,实行董事长负责制。裕华股份有限公司因之成立,徐荣廷任董事长,徐荣廷、苏汰余、张樵松、姚玉堂、黄师让等人共同出资,筹银一百五十万两,正式开始建设新厂。

向管理要效益

1927年,局势极其混乱和动荡,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极度困窘,购买力大大下降,出现了 “花贵纱贱”的局面。许多厂家陷入严重亏损,纷纷倒闭或者转卖。裕华鄂厂同样陷入了危机,每日产量仅仅十余包,而工资、税收一切开支照旧。年近七旬的公司董事长徐荣廷看着这一切心急如焚,又束手无策,决定让位于苏汰余。在徐荣廷一番推心置腹的激励下,苏汰余不再推辞,挑起了董事长的担子。

苏汰余明白,时局动荡和纺织业不景气的局面,他是无法左右的,他能做的只有改变公司的现状,可以从管理入手,通过改进技术、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等方面来提高竞争力。但要做到这一点,会管理、懂技术的人才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苏汰余把目光放到了萧厚生、王子江等年轻人身上。苏汰余决定让萧厚生接替张樵松担任鄂厂厂长,并让他带人去日本参观学习一年。

由于日本人对技术保密,萧厚生等人先在天津的几个日本纱厂转了一圈,后去日本参观学习了一段时间,但并没有获得关键性的技术。两个月后,萧厚生有点沮丧地回到武昌,告诉苏汰余这次只学到了管理上的经验,没有学到先进的技术。苏汰余尽管有些遗憾但并不生气,他让萧厚生谈谈日本企业在管理上的独到之处。萧厚生总结了几点:一是他们的管理人员经常下车间,进行检查并协助清洁工作;二是毕业生初进工厂,先要下车间实习,再正式计划 工作;三是日本工厂要求纱机平车工作次数多,故而质量高于裕华;四是看车工人只有裕华的三分之二,效率高于裕华。苏汰余让萧厚生仔细琢磨日本企业的管理手段,逐步在裕华推行。同时,他决定另派人去日本学艺。在中国驻神户总领事和日华学会的帮助下,两名裕华鄂厂的技术骨干汪文竹、许伯馨以湖北工业学校学生的身份进入仙台丰旭纺织厂实习一年。二人参与了这个厂机器安装及所有的生产活动,连清花和浆纱两种从不外传的技术,也学到了手。他们白天上班,晚上画图,一年后,带着厚厚的实习报告回到了武昌。苏汰余两次派人赴日考察,学得了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生产技术,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使裕华公司重新获得了竞争力。

当时湖北广泛种植的粗绒棉品质最优的只能纺出16支纱,而只有纺出20支以上的纱支在市场上才能立足,1929年秋,苏汰余与人称“民国第一清官”的石瑛(时任湖北省建设厅厅长)一同筹建了湖北省棉业改良委员会。在石瑛的召集下,湖北纱厂联合会、武汉大学、进出口棉业公会和省建设厅等部门代表为改良棉种一事聚集一堂。在众人的推举下,石瑛宣布苏汰余为湖北棉业改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上,苏汰余提出三点建议:一以徐家棚农场为棉籽实验基地,另建公安分场以扩大试验场地;二从出口棉花中,每担抽出六分,集中作为实验的推广经费;三派人出国留学考察,另请浙江农学院和河南大学的几位专家前来指导。

在湖北省棉业改良委员会的努力下,终于培育出亩产二百斤的优质籽棉,而且成熟期提前了二十天。因可以就地获得优质原料,使得裕华不但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应对内部“文武冲突”

裕华鄂厂有一大批建厂之初就来厂工作的员工,这些人被称为“武帮”,他们自恃建厂有功、资格老、有实际经验,时常刁难那些从大专院校引进的被称为“文帮”的人才。这种对峙局面,严重影响了组织的健康。保全科长雷锡璋因此找苏汰余辞职,雷锡璋毕业于上海恒丰纺织学校,技术有专长,但“武帮”的管理人员却不予合作,常指使工人们故意刁难他。比如,他让工人安三匹综桃子织斜纹布,而工人却故意安上四匹综的桃子,等开不出车来,又说是雷锡璋让安四匹的,弄得他十分难堪。所以,他执意要离开裕华。尽管没有挽留住雷锡璋,但苏汰余明白,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了。不久,又发生了气走新上任的工程师朱育芳的事件。

苏汰余把厂长萧厚生找来,严厉叱问是谁带的头,结果发现带头者是萧厚生的一个亲戚。苏汰余召集所有工人开会,他盯着带头者看了很久,然后说:“你好大胆子,竟敢带头起哄,气走朱工,你自己说该怎么办吧?”那人不敢抬头,小声答道:“我错了,听候董事长处罚。”

苏汰余当场宣布,公司里长期存在文武之争,严重干扰了业务的正常进行,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再次发生,扣发带头者一月薪金,留厂查看,以观后效。由于此人和萧厚生厂长有亲戚关系,萧厂长对此事也要负一定责任,扣发半个月的薪金。如果以后谁再带头闹事,不与技术人员合作,立即开除。这样,裕华鄂厂的“文帮”、“武帮”之争,终于偃旗息鼓。

不久,苏汰余便聘请留日学生祝士刚担任技术科长,负责改进生产设备。苏汰余认为:“日本各厂不但用人减少,而且机械日新。最近,大牵伸之发明,不用二三道粗纱机,即可由头道粗纱直接纺细纱,又使用自动布机,每人至多能管六十架,此等利器,无异是纺织界之机关枪,而我等尚用土枪土炮,无怪不能与之竞争。”祝士刚携苏汰余的余怒入厂,又一下子身居高位,尽管改进机器,会严重威胁工人的饭碗,但却没有发生前两次那样的不愉快事件。上到管理人员,下到普通工人都积极与之合作。很快,裕华鄂厂的细纱机全部改为立式大牵伸;牵伸倍数从七倍提高到十二倍,并拆除六十台粗纱机,一下子减少了二百多工人,而纱支色泽、条杆质量都大大提高,苏汰余在空出厂房中又添置了几千锭细纱机。

苏汰余还将钢丝机、钢丝针全部更新,并调整车速,建立擦车、平车制度,使裕华鄂厂面目一新。这些举措,同样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苏汰余在雷锡璋事件时,隐忍不发,却抓住朱育芳事件不放,一举为后来变革扫清了障碍。苏汰余看到了“文武”之争的本质是“新旧”之争,所以从一开始,他就牢牢地握住了这场变革的主动权。很多时候,企业的生存危机只是最高管理者的事,而员工却无动于衷,从裕华的文武之争,就可看出这一点。如何拿捏变革的契机,如何把组织的意志真正变为组织成员的意志,这是管理者应该思考的。

资金链,安全第一

1931年,长江流域爆发特大洪涝灾害,二百多个县受灾,灾民两千八百多万人,直接死于洪水者近十五万人,损失相当于十三亿八千万银元。大水之后,长江流域棉产量锐减,而农民生活困苦,购买力又大大下降。日本纱厂趁机压价倾销,中国纱厂又纷纷面临着集体倒闭的危险。国民政府却出台了一项出卖民族利益的税收政策,对日本纱厂实行低税率,对国人开办的纱厂实行高税率。这对于民族纺织业来说,无疑雪上加霜。于是,在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的发动下,天津、汉口、无锡等分会一致决定,选派代表前往南京,向财政部请愿,要求增加进口关税,发放贷款,帮助各纱厂渡过难关。

1934年10月,苏汰余受华商纱厂联合会湖北分会的委派,以该会主席的身份,赶赴南京请愿。好友国民党元老石瑛时任南京市长,在他的斡旋下,财政部长孔祥熙终于答应见他们一面——请愿代表们列席国民党中常委会议。会上,孔祥熙与苏汰余发生争执,无理的孔祥熙有些狼狈,最终请愿不了了之。会后,苏汰余终于明白,以孔祥熙为代表的官僚资本本身也是民族企业的敌人,他们要挤垮民族工业,进而收归己有,以便谋取更多暴利。这让苏汰余极其失望。

很快,局面就变得有些戏剧化了,苏汰余回武昌不久,裕华大兴分厂负责人汪文竹从河北带来了一个消息,天津 中国银行副经理束云章通知华北地区各纺织厂代表到天津开会,内容是发放贷款。苏汰余想起,不久前在南京,孔祥熙明明当众拒绝给民办纱厂发放贷款和改变税收政策,怎么态度突然转变了?束云章之前做过的一件事,也让苏汰余犯起了嘀咕。1933年,天津宝成第三纺织厂因欠美商慎昌洋行的机器贷款,到期无力偿还,洋行便派一美国人出任该厂总经理,坐在那里,追讨债务。束云章见状,便决定由天津中国银行投资,将外债还清,使洋人撤走,从而轻松将该厂收归中国银行。苏汰余问汪文竹,束云章发放贷款有什么附加条件吗?汪文竹说,束云章本人倒没提,其他厂有人说,凡是接受贷款的厂家,要接受银行会计进驻监督,仓库还要挂上“中国银行抵押仓库”的牌子。苏汰余想,孔祥熙、束云章是不会真的大发慈悲的。

会上,束云章果然提出了那两个贷款的附加条件,这让各厂代表们的情绪顿时低落下去。大家心里都明白,一旦接受这两个条件,等于把工厂抵押给了中国银行,银行随时都可以借债务为由将工厂据为己有。汪文竹提出了抗议,各厂代表们也纷纷说条件太苛刻,但束云章一步不退。他明白,面对日货倾销,工厂设备陈旧的困境,各厂只能硬着头皮接受,否则只能关门倒闭。结果,除了裕华大兴厂的汪文竹外,到会的各厂代表相继接受了中国银行的贷款和附加条件。

会议结束了,中国银行有人对汪文竹非常好奇,难道你们真的不需要贷款吗?汪文竹说,大兴厂有股金三百万元,历年积累二百万元,股东和职工的存款近二百万,共计七百万元的资金,所以不需要你们的贷款。汪文竹说的是事实,从徐荣廷、苏汰余等人创办楚兴公司起,一直就把积累资金放在第一位,用于发展生产和应对各种困难。所以,在楚兴公司被军阀夺走后,立刻就能拿出近四百万两白银,兴建了裕华鄂厂和大兴厂,这些全都得益于历年按期提取的公积金以及将保险准备、折旧生息、购置设备等项目,一次性在利润中全部刷账等富有远见的手段。1927年,苏汰余出任董事长后,更加强化了积累资金的各种办法,而且借入资本,百分之九十都来自内部存款。中国银行最终和大兴厂签订了一个一百万元的抵押合同,其他两个附加条件取消。回到2009年,眼下这场经济寒冬不知还有多长,与年轻的中国企业相比,经历过多次萧条的西方制造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则低很多。

注:本站文章转载自网络,用于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刻删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随机读管理故事:《选择》
你开着一辆车。
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
你经过一个车站。
有三个人正在焦急的等公共汽车。
一个是快要临死的老人,他需要马上去医院
一个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你做梦都想报答他。
还有一个女人/男人,她/他是你做梦都想嫁/娶的人,也许错过就没有了。
但你的车只能再坐下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对你性格的测试,因为每一个回答都有他自己的原因。
老人快要死了,你首先应该先救他。
你也想让那个医生上车,因为他救过你,这是个好机会报答他。
还有就是你的梦中情人。错过了这个机会。你可能永远不能遇到一个让你这么心动的人了。
在200个应征者中,只有一个人被雇佣了,他并没有解释他的理由,他只是说了以下的话:'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车!'
小哲理:
是否是因为我们从未想过要放弃我们手中已经拥有的优势(车钥匙)?
有时,如果我们能放弃一些我们的固执,狭隘,和一些优势的话,我们可能会得到更多。
阅读更多管理故事>>>
相关老师
热门阅读
企业观察
推荐课程
课堂图片
返回顶部 邀请老师 QQ聊天 微信